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而如何保持血管通路的畅通要远远难于制作通路本身[1].保持内瘘通畅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透析,一直是医务工作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分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总结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的7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吻合成功,吻合口通畅,震颤感强,听诊杂音响亮,远端静脉充盈良好;术后均无感染、出血、吻合口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内瘘重新启用时间为6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均达到200ml/min以上,1年通畅率为100%。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使用时间较为满意,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VR)失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随访9~36 个月,观察患者的综合情况(年龄、性别、原发病、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血压)和AVR的各项指标(手术方式、压迫时间、穿刺方法、使用时间、感染、血流量、血肿)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结果 失功组的年龄>65岁和原发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通畅组(P<0.01),失功组穿刺点压迫时间>30 min、发生血肿、血压<100/60 mmHg的例次明显高于通畅组(P<0.01),通畅组的血流量>250 mL/min、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明显高于失功组(P<0.01).结论 年龄、原发病、压迫时间、血肿、血压、血流量、凝血功能是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重要相关因素,应制定个体化维护方案,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失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在位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内瘘失功57例次,患者的年龄、低血压状态及使用方法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内瘘失功与年龄、血压、初次使用内瘘时间、压迫时间、使用时间及穿刺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减少内瘘失功.  相似文献   

5.
辛苏醒  吴敏 《大家健康》2016,(11):219-219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应用情况,分析失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共有178例患者建立 AVF,常护理,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内瘘功能监测,并早期开展功能训练,做好穿刺管理。结果:共34例患者失功,动静脉内瘘寿命为1~78个月,中位时间42个月。反复性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是失功的主要原因。结论:MHD 患者 AVF 失功率较高,各个时间段都可能发生,需做好长期管理,积极预防血栓、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透中心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5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失功情况,并分析内瘘失功与年龄、血红蛋白、超滤量、透析龄和透析间期血压的关系.结果 252例患者中有38例,共发生53次内瘘失功,内瘘失功率为20.9%.内瘘失功组与非失功组患者在年龄、血红蛋白浓度、透析间期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瘘失功组单次超滤量高于非失功组,透析龄大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超滤量过大及透析龄长是导致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正确预防和精心护理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对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笔者对所在科室2007~2008年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内瘘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差、营养不良、贫血、皮肤瘙痒抓挠以及穿刺本身的原因及易造成穿刺部位皮肤溃烂、感染,严重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及透析效果,如果感染侵人血液,后果将极为严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穿刺部位皮肤溃烂、感染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8年1月至2003年4月,我们对10例穿刺部位皮肤出现溃烂、感染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病人应用碘伏纱布湿敷,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讨尿毒症桡动脉钙化与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关系.方法40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于行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术时取桡动脉的修剪为动脉标本,对入选患者进行跟踪调查2年以上,将AVF于2年内失功者(10例)编为失功组,将另30例AVF使用正常者编为正常组;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von Kossa法)对动脉进行钙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IPP6.0)对组织切片进行半定量化图像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正常组与失功组桡动脉的钙盐染色结果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尿毒症桡动脉钙化是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院透析中心4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拴塞、感染、狭窄和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是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其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血透中心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110例,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外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对比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内瘘失功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出现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进行临床护理干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当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重要的通道 ,一般可使用45年。反复穿刺、压迫不当、患者低血压[1] 以及高凝状态极易导致血栓形成。我院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6月应用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 12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 5 5± 5 )岁。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5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狼疮性肾炎 2例 ,痛风性肾炎 2例。自体血管内瘘 9例 ,同种异体移植血管内瘘 3例。完全栓塞 (内瘘杂音消失 ) 4例 ,不完全栓塞 (内瘘杂音减弱或范围缩短 ) 8例。1.2 局部溶栓疗法1.2 .1 …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55-157
目的 探讨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在临床上对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照射。观察两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评估内瘘首次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 d,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血流量和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血流量和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瘘血流量和内径管径都有所增加。实验组首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可以增加内瘘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改善动静脉内瘘的功能,促进新建内瘘的成熟,有效缩短首次使用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尿毒症肾替代疗法的主要方式。通过透析可使慢性尿毒症的1件存活率达90%¥,5年存活率达50%-70%。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的通路已成为长期依赖透析治疗的病人的首选方式。维护好动静脉内瘘就保持了年病人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使用中失功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行HD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VF失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HD患者中,有30例出现AVF失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点选择对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动静脉内瘘以外的静脉血管回血,对照组采用动静脉内瘘回血。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瘤、内瘘狭窄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瘘阻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静脉内瘘以外的静脉血管回血能减少内瘘并发症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我院自1986~1994年为1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术130例次,现将治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25例中男106例,女19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内瘘双瘘重建术等3种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80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组32例、内瘘重建(实施内瘘切除重建术)组28例和双瘘重建(实施内瘘双瘘重建术)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发现,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PTA组(均P<0.025),而内瘘重建组与双瘘重建组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25)。结论 内瘘双瘘重建术、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明显优于P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