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指在乳腺癌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 2, HER-2)均表达阴性的一类乳腺癌亚型。 TNBC缺乏特异性的治疗靶点,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是目前乳腺癌的研究热点。现就TNBC的流行病学、分类、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我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65例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R、PR及Her-2蛋白免疫组化表达分为两类:TNBC和非TNBC,并随访其预后情况,比较两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TNBC有73例,占15.7%,多见于50岁前未绝经女性,随访369例中复发转移39例,TNBC复发转移率(18.3%,11/60)高于非TNBC(9.1%,28/309,P=0.033)。结论TNBC患者发病年龄较早,易发生复发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TNBC病人210例,并选取同期治疗的非TNBC病人70例作为对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长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 < 0.01)。超声及钼靶检查对TNBC病理诊断的相符率比较,联合诊断相符率94.76%最高(P < 0.01),超声诊断相符率84.76%次之(P < 0.01),钼靶诊断相符率70.00%最低(P < 0.01)。观察组病理组织学分级高于对照组(P < 0.01)。预后分析表明,观察组复发率42.38%高于对照组28.57%,观察组生存率74.29%低于对照组85.71%(P < 0.05)。肿瘤长径越大,生存率越低(P < 0.01)。淋巴结阴性者存活率86.00%,高于淋巴结阳性者存活率65.45%(P < 0.01)。结论与非TNBC相比,TNBC肿瘤长径大、发病年龄低、病理组织学分级高,更易复发和转移,预后更差。超声和钼靶是TNBC辅助诊断的有效检查,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更高。肿瘤长径较大和淋巴结阳性是TNBC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随着免疫治疗的研究发展,TNBC成为最具免疫原性的乳腺癌亚型,免疫联合化疗逐渐成为其一线治疗趋势。趋化因子受体8(chemokine receptor 8,CCR8)是肿瘤浸润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表达的标志物,在TNBC中的Tregs上差异性表达,为TNBC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本文就CCR8+Tregs在TNBC中的表达特点、抗肿瘤机制及与其他免疫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等几方面阐述其在TNBC中的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小平  杨哲  崔洁  胡云峰  冯蓓  杨卫卫 《海南医学》2014,(24):3675-3677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更易复发和转移。目前国内外对其治疗没有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上主要是给予其辅助化疗。目前,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应用和认可。本文主要就TNBC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三阴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是新近被分出的乳腺癌亚型,有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对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治疗无效,全身化疗是该亚型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但是远期疗效不佳。TNBC的分子特点、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靶向治疗等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侵袭性强、预后差,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TNBC的临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展。临床病理学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包括TNBC与Basal-like乳腺癌、乳腺癌1号基因(breast cancer 1,BRCA1)、p53等基因间的关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新辅助化学治疗、高剂量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深入研究TNBC的特征可为其治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乳腺癌易感癌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tity genel,BRCAI)相关性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对TNBC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carcinomas,BLBC)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rcinoma,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诊断标准。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TNBC病例,再根据CK5/6、CK14和CK17表达情况从TNBC中筛选出BLBC病例,分析两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10.5%,50.7%的TNBC为BLBC。BLBC与TNBC有高度一致的临床病理特征。BLBC高度表达CK5/6、CK14和CK17。结论BLBC与TNBC病例大部分交叉但不完全重叠,CK5/6、CK14和CK17可以作为诊断BLBC病例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马进  王春 《新疆医学》2023,(5):548-552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肿瘤区域免疫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方法 对123例三阴性乳腺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的表达,整理并分析数据。结果 123例乳腺癌组织中,PDL1阳性率为55.3%(68/123)。PD-L1的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P53表达、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P53突变型表达是PD-L1高表达的危险因素。而PD-L1表达与患者的患病年龄、淋巴管瘤栓、腋窝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L1在TNBC中高表达,可以作为TNBC免疫治疗的靶标;TNBC中肿瘤体积大,高组织学分级,Ki-67高增殖指数,P53突变型表达均是PD-L1高表达的影响因素,可能可以作为肿瘤治疗及预测预后的新靶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表达特征和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12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NBC患者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AR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间质TILs表达水平,随访术后生存情况,分析AR表达和TILs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TILs与AR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NBC中AR表达与增殖指数Ki-67、是否有脉管癌栓密切相关(P<0.05),TILs浸润水平与增殖指数Ki-67、是否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提示AR表达与TILs浸润水平呈负相关(r=-0.344,P=0.00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TNBC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AR表达、TILs浸润水平对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淋巴结转移对DFS有影响(P<0.05)。结论 AR在低Ki-67、有脉管癌栓的TNBC中表达率高,TILs在高Ki-67、无复发转移的TNBC中浸润水平高,TNBC中AR表达与TILs浸润水平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因素,AR和TILs及脉管癌栓是可能的预后因素,需要更多研究证实,提示TNBC可根据AR表达和TILs浸润水平进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EpCAM和S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对象EpCAM和Sox2的表达状态,及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TNBC组织中EpCAM和Sox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TNBC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EpCAM存在相关性(P<0.05),TNBC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与Sox2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TNBC中EpCAM和Sox2均为高表达,对TNBC的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彬彬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2):1575-1577
目的:探讨CXCL1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TNBC组织标本73例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XCL1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CXCL1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CXCL13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病人CXCL13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CXCL13高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1);Ⅰ、Ⅱ期病人的CXCL13高表达者显著低于Ⅲ期病人(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绝经情况和肿瘤分化程度CXCL1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L13高表达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49.1%,低于低表达病人的82.9%(χ2=6.49,P<0.05)。结论:CXCL13与TNBC的进展有关,CXCL13可以作为TNBC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原发灶癌巢和间质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进行计数,分析TILs在TNBC中的浸润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TNBC病人45例,通过HE染色来计数TILs在原发灶癌巢和间质中的分布情况,根据相应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分析TILs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基质中TILs(STILs)、癌巢内TILs(ITILs)、整体TILs是TNBC病人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保护因素,阳性淋巴结数目和临床分期是TNBC病人OS和DFS的危险因素。STILs、ITILs、TILs浸润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好。结论STILs、ITILs、TILs是TNBC病人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p53与TAZ的表达和意义,并探讨其与TNB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60例[TNBC组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和TAZ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TNBC病人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等的关系。结果TAZ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non-TNBC组(P < 0.01);年龄≤45岁、肿瘤>2 cm的p53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 < 0.05),肿瘤>2 cm、组织学分级Ⅰ~Ⅱ TAZ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 < 0.01和P < 0.05);在TNBC中,p53与TAZ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81,P < 0.05)。结论TAZ可能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治疗的单侧无远处转移的TNBC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R表达的管腔雄激素受体(LAR)亚型38例,AR未表达的四阴性乳腺癌(QNBC)亚型60例。比较LAR亚型与QNBC亚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R表达与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LAR亚型与QNBC亚型患者病灶直径、组织学分级、Ki-67、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R亚型与QNBC亚型患者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97.30%比94.30%)和总生存率(95.00%比10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表达与TNBC的病灶直径、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病理分期有关,AR或许可以成为TNBC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黄建瑾  潘驰 《浙江医学》2020,42(13):1343-1348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侵袭性较强、复发率较高、生存率较低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式。随着对TNBC分子分型的细化研究,靶向治疗在TNBC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针对TNBC的相关靶点研究也较多,部分靶向药物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进入临床应用。本文就TNBC相关靶向药物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8.
丁玲  孙蓉 《医学综述》2014,(23):4283-4285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临床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由于此类型乳腺癌对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效果欠佳,表现为复发早、进展快、生存期短和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导致TNBC的治疗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研究者们对TNBC的分子靶向治疗进行了一系列探索,TNBC特殊靶点的发现以及靶向药物的发展,为TNBC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分子靶向药物或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更好,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9.
薛丽  陆凯 《浙江医学》2024,46(10):1074-1078,1082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TNBC患者79例(TNBC组),另择同期本院乳腺良性疾病(包括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患者40例为对照(对照组)。留取TNBC组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对照组患者乳腺活检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标本GLUT-1mRNA表达情况。收集TNBC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12月,其中随访1年时出现死亡、肿瘤复发进展、出现严重并发症(恶病质)等定义为预后不良。比较TNBC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与对照组乳腺活检组织GLUT-1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TNBC组患者肿瘤组织GLUT-1mRN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TNBC患者术后1年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TNB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GLUT-1mRNA表达水平TNBC患者生存情况。结果TNBC组肿瘤组织GLUT-1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对照组乳腺活检组织(均P<0.05),而TNBC组癌旁组织与对照组乳腺活检组织GLUT-1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肿瘤直径≥5cm、Ki-67指数≥70%、有神经脉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期的TNBC组患者肿瘤组织GLUT-1mRN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直径<5cm、Ki-67指数<70%、无神经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均P<0.05)。肿瘤组织GLUT-1mRNA表达水平预测TNBC患者术后1年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845、0.812、0.842,最佳截断值为0.83,有较高的预测效能(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LUT-1mRNA表达水平≥0.83是TNB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组织GLUT-1mRNA表达水平≥0.83的TNBC患者生存期低于<0.83的患者[(27.9±4.6)个月比(36.5±5.8)个月,P<0.05]。结论TNBC患者肿瘤组织GLUT-1表达上调,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或可作为TNBC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0%。由于TNBC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其预后往往较差,且易复发。化疗是晚期TNB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出现化疗耐药。因此,为TNBC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基于此,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