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佳  倪政欣  邱光 《大家健康》2016,(11):52-52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检查(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川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4例被诊断为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 MRI 检测,以手术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 MRI 检查方法在诊断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4例患者采用 MRI 检查,显示瘘管45条,出现肛周脓肿12个,瘘口62个,此次 MRI 检查结果与患者的手术结果对比,显示瘘管的符合率为100%,显示肛周脓肿的符合率100%,显示瘘口的符合率为98.4%。结论:MRI 检查技术能够清楚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瘘数量、瘘管走向、瘘管周围组织的变现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况,为制定合适的肛肠手术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与瘘道造影对于复杂性肛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41例肛瘘患者,其中26例通过MRI检查,采用T1WI,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观察肛瘘的内口、分支及其与周围肌肉的关系;15例瘘道造影检查,观察瘘管走行、有无内口.结果:15例瘘道造影检查病例中,9例可见内口与肛管相通,6例为盲瘘;26例MRI检查病例中,24例可明确内口位置及数量,1例未见内口,1例未见外口;10例瘘道累及肛提肌,2例瘘道累及括约肌,1例瘘道累及闭孔内肌,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对于肛瘘的术前检查而言,瘘道造影和MRI有其不同的价值,瘘道造影可以作为MRI检查的有益补充;在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复杂性肛瘘,MRI能提供比瘘道造影更为完善的肛瘘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3.
Propeller LAVA技术对原发性肝癌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GESigna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使用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Propeller LAVA)序列作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经手术、实验室检查、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MRI表现,分别采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2Wl、T1WI)、LAVA序列增强多期(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及T1WI常规增强扫描;分别观察各序列肿瘤病灶显示的数量、MR征像及LAVA序列各期病灶强化程度、强化规律,病灶血供及肝血管解剖关系。评价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形态及定性能力。结果:LAVA序列增强多期扫描发现53个病灶(100%),2D-T1WI常规增强扫描发现48个病灶(90.6%),P<0.05,T2WI、T1WI平扫分别发现病灶为44个(83.3%)及41个(77.7%),P<0.05,LAVA序列对病灶各期抓取准确,动脉期及门静脉血管图像显示清晰,16个病灶可显示其血供关系。结论: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显示,血供关系及肝血管显示方面较常规序列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LAVA联合MRCP序列在肝门部胆管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优势。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5T磁共振的常规MRI、MRCP图像及LAVA动态增强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 LAVA联合MRCP序列对本组病例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3%,分型准确率为88.9%,较常规MR分型较高,MR常规联合MRCP及LAVA检查定性均正确。结论 1.5TLA-VA联合MRCP序列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等各个时相,不但有利于小病灶的发现,还能提供病灶的血供情况,为临床提供更高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AVA增强磁共振检查与高频腔内B超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MRI图像及B超图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LAVA增强磁共振检查与高频腔内B超的结果。结果以手术结果为标准,高频腔内B超与LAVA增强磁共振检查的结果相比较,肛瘘内口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1.1%和82.2%(X2=1.53,P0.05),支管显示率为62.2%和88.8%(X2=8.66,P0.01),肛周脓肿显示率为(9 5%和1 0 0%)X2=1.07,P0.05),其它并发症显示率(50%和100%)(X2=8.6,P0.01),肛瘘内口及肛周脓肿定位准确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支管及其它并发症显示率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腔内B超适用于单纯性肛瘘的术前诊断,而LAVA增强磁共振检查更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志涛  鲁振锋 《浙江医学》2021,43(2):227-230
目的 探讨CT瘘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4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CT瘘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图像与临床手术结果逐一对照,术后进行随访,总结影像所见与临床的符合率以及该项检查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肛瘘患者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增强扫描显示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放射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患者576组淋巴结将1518枚淋巴结清扫了出来,其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20例患者42组淋巴结有66枚淋巴结为阳性,分别占总数的27.8%、7.3%、4.3%;病理检查LAVA序列横断面上平均短径阳性肿大淋巴结(12.4±5.6)mm显著长于阴性(8.3±2.5)mm(P0.05),不均匀强化比例87.5%(28/32)显著高于阴性53.8%(28/52)(P0.05);短径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显著优于长径(P0.05)。结论 LAVA序列增强扫描显示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判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清生 《医学综述》2010,16(16):2505-2507
胆管系统病变的治疗和预后同病变的定位、定性、病变范围以及与病变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具有扫描速度快、脂肪抑制效率高、对各种伪影抑制好以及能够同时进行多种方式后处理等优点,能发现微小病变、对病变定性准确,能判断病变范围及与周围重要血管关系,在胆管系统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成为新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的LAVA动态增强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 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DCE MRI)。结果: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肝门区胆管13例,胆总管上段3例,中段5例,胆总管下段4例,壶腹部3例。平扫:病灶T1WI呈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LAVA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5例,门脉期肿块轻-中度强化16例,延迟期肿块延迟强化7例。本组病例中分别有3例肝门区胆管癌误诊为肝细胞型肝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胆管炎,诊断准确率为82.1%。结论:LAVA动态增强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对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不同检查序列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0例疑似肛瘘患者纳入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MRI检查,分别进行MRI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DCE)序列、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扫描,以手术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和比较MRI常规平扫、DCE序列、3D-SPACE序列对肛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MRI常规平扫、DCE序列、3D-SPACE序列对肛瘘内口、肛瘘外口、瘘管分支的显示率。结果 120例疑似肛瘘患者中,有40例经手术诊断确诊肛瘘,其余80例患者为肛周脓肿。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CE序列、3D-SPACE序列对肛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常规平扫(P<0.05),而DCE序列与3D-SPACE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定义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1个,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为1个或多个。  相似文献   

12.
余帮龙  母其文  张福洲  祝林 《西部医学》2017,29(9):1307-1310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LAVA序列及其重建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影像资料。均作CT平扫及增强、MRI常规平扫检查并运用MRI中的LAVA序列作动态增强扫描,观察CT及MRI平扫图像特征和各期强化特点。结果 3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平扫均呈低或稍低密度,MRI平扫其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其中22例可见病灶中心斑片状或条状较低信号,经CT发现16例周围胆管扩张,T2WI则发现19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而经LAVA及其重建发现22例胆管扩张。MRI中32例在平衡期强化向中心扩大。仅4例在强化平衡期未向中心扩展,而在CT增强中,有6例无向心性强化。包含LAVA序列及其重建的MRI诊断符合率达到91.6%。结论 MRI的LAVA序列及其重建可以发现较细的胆管扩张,其扫描速度快,可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强化特点。是诊断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MRI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为肛瘘患者采用横断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薄层及LAVA动态增强进行扫描,对MRI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0例肛瘘患者中30例为复杂性肛瘘、11例为原发性瘘管、9例为肛周脓肿。50例肛瘘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一致。结论采用横断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薄层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 3D LAVA(LAVA)动态强化扫描对于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均行MR LAVA动态强化扫描,对各时相扫描分别进行MIP、MPR处理,并对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动脉时相的3D MIP对肝动脉观察的满意率达90.4﹪,第三时相冠状位MIP与多层面重组结合对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显示满意率达100%。结论对于Budd-Chiari综合征,MR 3D LAVA动态强化扫描技术不仅能准确地显示肝动、静脉的解剖形态及病变,同时还能全面地观察肝脏及周围其他脏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MRI钆剂瘘管造影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使用,对高位复杂型肛瘘进行诊断,探讨其对高位复杂型肛瘘术前评估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10日至2016年12月10日MRI平扫初步证实为高位复杂型肛瘘但细小内瘘口、分支瘘管显示不清的患者264例,首先行DCE-MRI检查,30 min后再行瘘管内注入钆特酸葡胺4 mL+生理盐水16 mL造影检查同步DCE-MRI扫描。分别对MRI平扫、DCE-MRI及瘘管造影+DCE-MRI诊断结果特异度及敏感度行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检验。结果:瘘管造影+DCE-MRI示高位复杂型肛瘘外瘘口、内瘘口及分支瘘管显示清晰,瘘管T1WI、T2WI上呈高信号;脓肿为不规则形或马蹄状,T1WI等、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高信号。对照手术结果,瘘管造影+DCE-MRI对于术前诊断对于细小内瘘口及细小分支瘘管的诊断价值明显提高;MRI平扫对于细小瘘管显示约登指数为31.60%,曲线形面积为0.576,对于细小内瘘口约登指数为-23.70%,曲线形面积为0.176;DCE-MRI对于细小瘘管显示约登指数为69.40%,曲线形面积为0.603,对于细小内瘘口约登指数为-4.80%,曲线形面积为0.201;瘘管造影+DCE-MRI对于细小瘘管显示约登指数为87.80%,曲线形面积为0.798,对于细小内瘘口约登指数为79.50%,曲线形面积为0.898。结论:钆剂瘘管造影与DCE-MRI联合使用检查对临床高位复杂型肛瘘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敏  龚旭晨  艾克拜尔  苏里坦 《医学综述》2008,14(14):2232-2234
目的探讨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复杂性多分支肛瘘患者均进行CT瘘管造影和X线造影检查,其中,CT图像进行三维表面重建(3D-SSD)处理。结合术中所见以及术后随访,比较两种造影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CT瘘管造影及其后处理影像可以清晰显示复杂肛瘘瘘管的分支系统。在其指导下行肛瘘根治术的患者,经过至少1年随访,治愈率100%。结论CT瘘管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指导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手术治疗,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诊断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马英 《中外医疗》2010,29(24):90-90
为了提高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效果,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分段对口引流,结扎内口粘膜的方法治疗480例复杂性肛瘘。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保持肛门功能外形及提高治愈率上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检查应用于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确诊为肛瘘的患者28例,在术前进行MRI检查,分析MRI上肛瘘的表现,将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8例肛瘘手术显示存在49个瘘管,32个内口,5个脓肿;与手术结果相比:MRI检出存在瘘管47个,符合率为95.9%;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24个,符合率为75%;脓腔的检出率为100%。结论:采用MRI能够准确显示出肛瘘的内口、瘘管位置,以及脓肿的有无、位置,临床符合率高。是一种重要的有价值的肛瘘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磁共振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两者增强模式对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1-2013年62例眼眶占位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MRI增强检查并分别做出诊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率;然后依照病理结果将62例患者分为良恶性两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增强强度在眼眶肿瘤良恶性组别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增强模式的不同对良恶性鉴别的价值;应用Sonoliver软件分析所有62例眼科超声造影的病例,处理得到肿瘤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取造影剂达到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半洗出时间进行定量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及非参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对62列眼眶肿瘤的患者诊断中,CEUS与增强MRI的诊断符合率无差异,分别为82.3%和80.6%;敏感性分别为64.7%与70.2%,特异度分别为88.9%与8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增强强度的比较中,CEUS增强强度在良恶性组别中分布存在不同(P<0.05);MRI增强强度在良恶性组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3根据TIC获取的参数中:AT、RT、TTP、半洗出时间等参数在良恶性肿瘤分组中存在差异(P<0.05);而mTT在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与MRI的表现无明显差异,而敏感性低于增强MRI,特异度高于增强MRI;超声造影的增强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良恶性分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有利于进一步鉴别眼眶肿瘤的良恶性。在无法行增强MRI检查的病例中,超声造影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科诊治的5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I期治愈54例(96.43%),复发2例(3.57%),经2次手术后均治愈,治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50±2.25d;随访6个月至3年,仅l例有少许分泌物外溢,无复发、无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处理难度大,临床医师需掌握内口及瘘管的处理方法,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并积极做好术后处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