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为探讨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失下特点及春机制,按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检查法》对54例病前掌握维吾尔语和汉旗号珠脑血管病双语失语患者进行检查,结果:运动性 语症(25例)和皮质下双语失语症(24例)最多,经皮质性双语失语症、感觉性双语失语症和完全性双语失语症最多。双语失语症自然恢复以平行性恢复和连续性恢复为主。出生脑血管病的失语症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好。提示(1)神经语言功能存在跨文化和民族差异,并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比较维吾尔语(简称维语)和汉语运动性失语患者执行动词产生任务时的脑激活情况,探讨动词产生的神经机制,为维语、汉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最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运动性失语患者31例,其中维语患者组15例,汉语患者组16例;与患者组民族、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健康志愿者36例,其中维语健康组和汉语健康组各18例。采用维语和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对患者组进行语言功能评估。以维语和汉语名词为基本试验材料,采集受试者执行动词产生任务时的Bold-fMRI数据。采用SPM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语种和失语因素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全脑水平的交互作用。在交互作用显著的脑区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比较各2组的脑激活差异区。结果:在语言功能方面,维语患者组和汉语患者组在复述、命名、听理解、阅读、书写评分和BDAE分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两侧枕叶外侧、额中回、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额眶回等脑区的激活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维语健康组和患者组在双侧额中回的激活强度方面差异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汉语失语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23例失语症患者(失语组)和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检查和N400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失语组N400差异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较对照组增大。N400潜伏期(r=-0.553,P=0.000)、波幅(r=-0.628,P=0.000)与失语症患者失语商(AQ)值具有显著相关性,波幅与命名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r=-0.372,P=0.001)。结论 N400能客观反映汉语失语症语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可以用于临床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尤其是命名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编译维吾尔语-汉语双语失语症检测法(UC BAT)量表并运用于维吾尔语-汉语双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评估。 方法 采用双语失语症检测法(BAT)量表的汉语版,根据维语的语言学特点和BAT量表的翻译要求编译维语版,初步应用临床,通过双语历史筛查维-汉双语失语症患者,检测各语言能力并分析各病理语言特点。 结果 编译了UC BAT量表,并将其应用临床筛查20例维-汉双语失语患者,评估各语言能力,其中男13例,女7例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5~74岁,平均(43.5±12.4)岁;受教育年限1~15年,平均(11.3±3.7)年;习得汉语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年限分别是(9.4±3.2)岁和(9.5±5.1)年。运动性失语7例,基底节性失语3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3例,命名性失语3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例,感觉性失语1例,完全性失语1例。基底节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患者在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书写的两种语言得分无差异,运动性失语患者在听理解、阅读理解和书写的两种语言得分有差异,其他的失语类型只有一个样本,不能假设检验。 结论 应用UC BAT量表获得的数据为双语失语症的调查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维语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和病灶部位以及与汉语失语症的差异。 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对9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评定,其中维吾尔族患者(维语组)45例,汉族患者(汉语组)45例,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结果同类型的维语和汉语失语症的病态语言特点没有明显差异;维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24例(53.33%),汉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36例(80%),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语组交叉性失语的发生率较汉语组高。 结论同一类型维、汉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基本一致;各型失语病灶有其结构定位,但汉语失语症可能较维语失语症更符合经典的语言中枢模式。 相似文献
6.
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汉语失语症早期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的30例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和8-14天内进行28天的语言康复训练;另外30例患者不做语言康复训练为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前及28天后和3个月后追踪分别用汉语失语检查法测查此60例患者的失语商,并进行自身和三组间比较.结果应用语言康复训练效果更好(P<0.01),康复训练越早越好(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汉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早期康复效果明显且稳定.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6):532-53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方法: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够耐受坐位30min以上时进行第一次语言功能评估.评估结果按Benson分类方法进行失语症分类.患者在脑卒中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分别进行语言功能评估.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个月内均未接受正规语言治疗.结果:共收集8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10类失语症.Broca失语18例,Wernicke失语10例,传导性失语6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4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4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5例,完全性失语12例,命名性失语4例,基底节性失语10利,丘脑性失语7例.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无论属于何种类型都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的自然恢复.这种自然恢复在发病后3个月内比较明显.口语的自然恢复程度在各个阶段均大于书面文字.不同类型汉语失语症自然恢复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客家语《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是否适用于赣南客家失语症患者的检测。方法:63例脑损伤合并失语症的赣南客家患者分为2组。客家语组29例,患者发病前仅会使用客家话交流,采用客家语CRRCAE进行治疗前后评定;普通话组34例,患者发病前既会用客家话交流又会用普通话交流,采用普通话CRRCAE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2组CRRCAE评分中的听理解、口语表达、复述、阅读、书写各分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前后各分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客家语失语症患者行客家语CRRCAE检测的依从性、可行性与普通话CRRCAE检测相似。客家语CRRCAE适用于赣南地区脑损伤致失语症的客家语患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方法:应用3T MR扫描仪对6例脑卒中患者失语后及康复后分别进行两次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方案,利用SPM5软件的总体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进行后处理产生激活脑区图像。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后与康复后的脑内激活分布、大小、强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失语后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部分出现激活,其中3例右侧Broca’s镜像区出现激活。而在康复后所有患者的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增多,激活强度增加,其中左侧Broca’s区均出现激活,右侧Broca’s镜像区激活减弱。结论:失语后优势半球丧失功能的语言区移至对侧镜像区和优势半球未受累语言区的功能重组这两种机制都参与了语言功能恢复的过程,近期以右侧半球为主,远期左侧半球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射病患者的脑部MRI表现。材料与方法选取8例经临床诊断为热射病的患者,均于发病后2~5d内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T2-FLAIR、DWI、SWI;其中5例患者并进行了2~4次的随访MRI检查。结果8例热射病患者中5例可检出异常信号,部位包括脑干、小脑齿状核、小脑脚、小脑半球、海马、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及右额颞顶叶,病灶性质包括微出血、细胞毒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出血性梗死、脑炎,小脑病变呈对称性分布。结论热射病可引发脑组织缺血、出血、梗死、炎症等多种性质病变,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常出现小脑的异常且呈对称性分布。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胰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表现与MRI脑成像的研究,观察失语症的临床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3例主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 Aphasia Battery,WAB)及MRI检查,分析失语症临床特征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33例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中,失语症临床分型包括各种临床类型,以完全性失语症、Broca失语症及Wernicke失语症多见。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临床特征之间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皮质下结构病损也可以引起失语症,但临床表现复杂多种。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病损部位并不局限于Broca和Wernicke语言区,失语症可能是由于大脑皮质下结构组成的语言神经网络的破坏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guage-specific brain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phasia after stroke using magnetoencephalograph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reier JI Castillo EM Boake C Billingsley R Maher L Francisco G Papanicolaou AC 《NeuroImage》2004,23(4):1308-1316
Six participants with chronic aphasia secondary to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 with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distribution of the left hemisphere and six neurologically intact controls of similar age were given a running recognition memory task for words while the magnetic flux normal to the scalp surface was measured with a whole-head neuromagnetometer. This task had been previously shown to be valid for the localization and lateralization of brain activity specific to receptive language function. As expected, patients exhibited relatively decreased activation in area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receptive language function, including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STG) in the left hemisphere, as well as increased activation of areas outside of the left STG that might potentially support language function. Decreased activation within left STG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receptive language in patients, as was increased activation outside of left STG. Results support hypotheses suggesting that peri-lesional areas outside premorbid language areas may assume receptive language function after aphasia secondary to stroke, but that better recovery occurs when putative premorbid language areas are able to normalize.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急性期的脑功能重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皮层功能重塑.方法 采用被动运动任务对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BOLD-fMRI成像.运用脑功能分析软件SPM2对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受试患者分为脑皮层卒中组(A组)及传导通路卒中组(B组),通过记录各组患者的脑激活区情况,观察不同部位卒中急性期脑功能重组过程,并与追踪所得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脑皮层卒中患者急性期以卒中区域周围脑区以及患侧顶叶代偿为主,急性期脑功能重组与患者恢复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传导通路卒中组内追踪证实恢复不佳的患者,急性期主要见患侧大脑半球激活,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则在急性期以健侧大脑半球激发为主.其中可见健侧SMI皮层激发.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脑功能重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可能与预后有关;健侧大脑半球对患者的恢复的确存在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MRI是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无创显示颅内各种信息。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脑梗死后沃勒变性的病理生理过程,但缺乏可视性。联合运用多种MR成像技术研究沃勒变性,可使其病程变化变得可视化。本文从成像原理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多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沃勒变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及15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检查。采用SPM2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经组内和组间分析获得两组激活图及组问的差异图,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结果最终10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并纳入研究,选取10if0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词语联想任务脑激活区主要包括Broca区及其镜像区、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等脑区。患者组脑激活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等脑区。对照组激活高于患者组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后部;未见患者组激活高于对照组的脑区。结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激活程度减低或消失,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损伤导致了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语言中枢激活脑区的变化,并比较单纯语言康复训练与联合治疗两种任务态下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情况及激活脑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差异.方法 选取2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例.单一治疗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分别于入院当日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OLD-fMRI技术对患者的中枢激活脑区进行评定,并于治疗1个月后应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价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单一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卒中,未能复查fMRI.治疗后,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100.00%,联合治疗组言语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激活体素和激活强度变化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右侧激活脑区明显多于左侧,且其激活脑区较单一治疗组更为显著、广泛(P<0.05),主要包括双侧额叶、楔叶、后扣带回、舌回、枕叶、胼胝体压部、小脑半球,左侧中央前后回、中央旁小叶、颞叶、角回、楔前叶,右侧海马、海马旁回.结论 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可引起患者相应脑功能激活区产生变化,而这些特异性激活区可能与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常规Gd-DTPA增强后脑DWI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增强扫描之后行DWI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型MR扫描系统对86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先行常规T1WI、T2WI及DWI(b=0、1000s/mm^2)横断面扫描,然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注药速度为1ml/s,注入对比剂4min后以相同的参数再行一次DWI扫描,将增强前后的DWI原始图像均输入工作站获得表观弥散系数图。分别计算出肿瘤强化实质区、坏死囊变区、脑梗死区、正常脑灰质区、正常脑白质区,正常神经核团区域增强前后的DWI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区域增强前、后SNR、CNR及ADC值的差别。结果正常脑组织DWI的SNR和ADC值于增强前后均无明显差别,P〉0.05;增强前后肿瘤强化实质区、囊变坏死区、脑梗死DWI的SNR、CNR以及ADC值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Gd—DTPA增强4min后,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的病变组织的DWI(b=0、1000s/mm。)SNR、CNR及ADC值无明显改变,常规Gd—DTPA增强4min后行脑DWI(b=0、1000s/mm^2)扫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