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纪卫  晋秀明 《浙江医学》2016,38(19):1575-1578
目的探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对术后早期干眼症状和泪膜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10和30d对每位受试者依次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自觉症状评价、泪膜破裂时间(TBUT)、ShirmerⅠ试验(STI)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OSDI评分值、自觉症状评分及ST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和10d试验组TBU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对照组FL值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2%HPMC保持角膜湿润能改善术后早期眼表状态,利于术后早期泪膜功能的恢复,并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梦天  康刚劲 《重庆医学》2018,(7):926-928,932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术后自觉症状与眼表,泪膜的结构与功能客观检测指标的动态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A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B组.于术前1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SDI),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检测患者中央泪河高度,平均泪联破裂时间(TBUT),鼻侧结膜充血评分,鼻侧睫状充血评分,ELISA法检测患者泪液胰岛素及MUC5AC水平.结果 A组各时期OSDI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周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中央泪河高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A组平均TBUT于术后3个月接近术前,B组术后1个月接近术前.A组鼻侧结膜及睫状充血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泪液胰岛素及MUC5AC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泪液胰岛素水平逐渐接近术前,而泪液MUC5AC水平同术前相比仍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自觉症状及眼表、泪膜结构功能客观指标改变更明显,恢复时间更长;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进行眼表及泪膜功能观察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小梁切除术对眼表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2例(75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统计患者术后视觉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1d、7d、1个月与3个月的眼表泪膜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眼压与前房角开放程度具有明显下降,视力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术后1d,术后7d与1月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与泪膜破裂时间(BUT)均较术前降低,角膜荧光染色(FL)与干眼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SIt,BUT与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术后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分级增加,杯状细胞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可影响眼表泪膜功能,造成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出现干眼症状。因此应重视术后可能出现的与干眼有关的并发症,积极预防与治疗,以降低干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杨静  曾明兵 《广东医学》2016,(4):564-566
目的:利用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颞侧及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将眼表健康的白内障患者150例(162眼)分为两组,颞侧组71例(78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上方组79例(84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行主观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利用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河高度( TMH)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 SCSF)。结果术后1 d、1周及1个月两组患者自觉干眼症状较术前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及1个月两组BUT与术前相比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TMH较术前稍有增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TMH较术前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周及1个月两组SCS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颞侧及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功能性溢泪患者下睑松弛矫正术后眼表症状、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 下眼睑松弛导致的糖尿病功能性溢泪患者60例(右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外侧睑板条悬吊术;B组行常规Kuhnt睑板三角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4项检查和泪液各蛋白测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干眼各亚症状评分、眼表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蛋白(TP)、乳铁蛋白(LF)、溶菌酶(LZM)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ST、泪河高度、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OSDI、BUT、泪液总蛋白量、LF、LZM及s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SDI、BUT、ST、泪河高度、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泪液总蛋白量、LF、LZM及s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下眼睑松弛导致的糖尿病功能性溢泪患者,外侧睑板条悬吊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和泪膜稳定性,升高泪液蛋白,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频率强脉冲光(IPL)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70例140眼MG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在0周、第1周、第3周、第7周各进行1次IPL治疗(共治疗4次),B组在0周、第1周各进行1次IPL治疗(共治疗2次)。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检测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泪河高度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不同频率IPL治疗前后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NIBUTav、NIBUTf、泪河高度、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泪膜破裂时间和OS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泪膜破裂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和B组之间OS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NIB...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对眼表泪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永强  李立  周希瑗 《重庆医学》2009,38(24):3144-3146
目的 前瞻性研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表及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86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各类青光眼患者,以手术眼为手术组,以未手术眼为对照组.于术后1个月对干眼相关症状、体征、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虎红染色等项目进行检查评分,并比较各项结果在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间在症状、体征、干眼诊断性试验等各项指标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组干眼症发病率(34.88%)也高于对照组(2.32%),其差别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手术眼的干眼症表现在术后3~6个月后基本恢复,最迟于术后1年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可在术后短期内对眼表和泪膜功能造成影响,使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而产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聚乙烯醇滴眼液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应用对重组bFGF眼表修复作用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71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注射5-Fu,同时应用bFGF。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患者眼睛干涩与异物感自觉评分及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前干涩、异物症状评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1周,观察组干涩、异物症状评分分别为(0.7±0.3)分、(0.9±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8.1±2.5)s、(9.9±2.2)s,均比对照组长( P <0.05)。结论聚乙烯醇滴眼液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应用可强化重组bFGF对眼表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眼部功能更快更好恢复,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前后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于本科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5例(95眼)临床资料,均予PHCAO+IOL植入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观察术前、术后10、30、90 d各时点患者泪膜的非侵袭式破裂时间、下睑中央的泪河高度、结膜的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的染色评分、角膜缘的充血评分。结果:术后各时点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时泪河高度略低于术前,于术后30 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点First-NIBUT、Average-BUT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30 d时鼻颞侧球结膜及角膜缘充血均高于术前(P0.05),在术后90 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0、30 d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集中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位置,术后90 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PHCAO+IOL植入术术后可出现轻微的眼表局部炎症,对泪膜无不可逆性影响。采用Keratograph 5M可以准确、快速、简便的评价眼表、泪膜变化,便于及时给予处理及相应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结合临床病史、体查对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合并干眼进行诊断,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门诊2016-01—2016-12间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6~14岁患儿105例(210只眼)作为研究组和无结膜炎6~14岁正常患儿102例(204只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对两组患儿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脂质层观察、睑板腺拍摄、结膜充血情况、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TMH、首发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膜充血分级评分、脂质层分析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发现64例患儿为干眼患儿,发病率为60.95%。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作为一种可靠、高效的眼病诊断仪,可用于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干眼的诊断,对临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65-67
目的对比结膜部分切除复位固定术前后的泪膜稳定性。方法对2010年9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眼科行结膜部分切除复位固定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主要症状(干眼、异物感及泪溢)改善情况,并对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试验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患者干眼、异物感及泪溢症状改善率分别为58.3%、89.4%及96.9%,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BUT及SⅠt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部分切除复位固定术治疗可以提高泪膜的稳定性,增加泪液的分泌量,从而减轻眼部不适症状,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97例备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行透明膜角膜切口,对照组行巩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干眼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7d实验组干眼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88、3.42,P均<0.05);行Schirmer I试验,术后1d两组浸湿滤纸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5)。结论:取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泪膜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泪膜功能和角结膜上皮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54例(108眼)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60眼)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行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膜印迹细胞学(CLC)检查,并将检测结果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BUT值、Schirmer-I试验值均低于对照组,且BUT值、Schirmer-I试验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级别增加、杯状细胞密度下降,且角膜FL累积分增加(均P<0.01)。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BUT值、Schirmer-I试验值、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级别、杯状细胞密度和角膜FL累积分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泪膜功能的损害以及角结膜上皮的损害,且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状况差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损害程度亦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后泪膜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行白内障手术的高龄(〉80岁)患者48例(60眼)作为高龄组,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4例(6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30、90及18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m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mer 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调查。砖果①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内主诉眼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老年组1周SIt明显增加.1个月BUT明显缩短、FL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1周BUT和SIt,1个月F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BUT和SIt比较显著缩短(P〈0,05),SIt的恢复程度没有显著区别,老年组BUT和FL的恢复较对照组时间长。结论白内障手术在一段时期内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高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应注意术前对泪膜功能检测和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斜视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分析其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3例(203眼)斜视患者分为A组(98例,手术眼行单条眼外肌手术)和B组(105例,手术眼行2条或3条眼外肌手术),分别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3d、1周、2周、4周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的各项泪膜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手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SIt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BUT在术后3d时明显缩短,直至术后2周时恢复正常;角膜荧光素评分则在术后3d时明显升高,但于术后l周检查时已下降至术前状态。B组患者BUT在术后3d时明显缩短,直至术后4周时恢复正常;角膜荧光素评分则在术后3d时明显升高,于术后2周检查时才下降至术前状态。结论减少单眼手术操作,缩短单眼手术时间,可减少手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70只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 d、1周、2周、1个月的主观干燥异物感,通过角膜荧光素试验(FSC)、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泪膜功能,检测角膜知觉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周、2周术眼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素染色、SIT程度明显增加,BUT变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泪膜功能,导致部分患者发生干眼症;泪膜稳定性与角膜知觉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陈思萍  陈茹茹  陈岩 《浙江医学》2017,39(17):1433-1435,1439
目的评价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对睑板腺与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的影响。方法选择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1年以上的近视患者100例(100眼)作为过夜戴镜组,普通眼镜配戴者100例(100眼)作为未戴镜组,均使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测得LLT、眨眼频率以及不完全眨眼比率,Keratograph5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测得红外线睑板腺图像、下泪河高度、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计算上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并测定泪液基础分泌量。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过夜戴镜组各参数与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及LL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过夜戴镜组、未戴镜组的NI-BUT分别为7.83(5.27,14.09)s、5.68(4.03,13.01)s,过夜戴镜组NI-BUT更长(P<0.05)。过夜戴镜组、未戴镜组的上睑腺体缺失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4.38±7.09)%、(13.30±6.67)%,LLT分别为(57.97±18.59)nm、(56.61±20.67)n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泪液基础分泌量、下泪河高度、眨眼频率以及不完全眨眼比率等方面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睑板腺缺失面积百分比随下泪河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LLT与NI-BUT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是相对安全的,在验配角膜塑型镜过程中,应关注睑板腺的基线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结核患者在2011年统计已达500万例,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1]。临床多见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及过敏反应,对眼部的副反应关注较少[2]。笔者临床中发现部分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早期可出现视物模糊、异物感、干涩及视物不持久等类似干眼的主诉,眼科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视神经病变,更多为眼表的改变。笔者观察抗结核药物对眼表的毒副反应,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63例患者共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非干眼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32例,35眼)与透明角膜切口组(31例,35眼),两组患者均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7、14、30、90天观察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自觉干眼感觉等。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患者自觉干眼症状明显,巩膜隧道切口组干眼症状评分[(2.55±0.96)、(1.49±0.62)分]明显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1.18±0.72)、(0.98±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试验显示,术后第1天,巩膜隧道切口组与透明角膜切口组患者SIt分别为(19.55±2.47)、(17.62±2.51)mm,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巩膜隧道切口组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试验显示,术后第1、7、14天,两组BUT均较术前显著缩短,巩膜隧道切口组[(4.07±0.63)、(4.62±0.86)、(6.37±0.67)s]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3.42±0.67)、(4.06±0.90)、(5.88±0.7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对泪膜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干眼症状要重于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晚期,两种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