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相关PITX2c基因的新突变。方法:收集150例CHD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使用DNA纯化试剂盒分离基因组DNA。使用DNA聚合酶扩增PITX2c基因的编码区和剪接位点,应用DNA测序试剂盒在DNA分析仪上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PITX2c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发现PITX2c基因突变。使用在线程序MUSCLE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分别应用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散发性CHD患者发现了1个新的PITX2c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即p.S101G突变,突变率约为0.67%。该错义突变不存在于200名正常对照者。跨物种PITX2c蛋白之氨基酸序列对比显示第101位的丝氨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所发现的PITX2c基因变异是致病性突变。结论:本研究揭示了CHD相关PITX2c基因新突变,对于制定新的CHD防治策略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缺损(CHD)相关NR2F2基因新突变。方法:入选104例中国汉族CHD患者和208名匹配的非CHD对照者。对全部入选对象的NR2F2基因的编码区、剪接位点及部分非翻译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析。将所测序列与核苷酸数据库中公布的NR2F2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NR2F2基因突变。运用计算机软件ClustalW2分析突变氨基酸进化上的保守性,应用PROVEAN、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散发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发现了1个NR2F2基因新突变,即c.1189CT(p.Arg397Trp)突变。该错义突变不存在于208名非CHD对照者。多物种NR2F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被改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所识别的NR2F2基因突变是致病性突变。结论:c.1189CT是CHD相关NR2F2基因新突变,对CHD的早期防治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GATA5基因新突变。方法:收集100例无血缘关系的CHD患者和200名无血缘关系且种族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5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及其剪接位点,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GATA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发现GATA5基因突变。应用多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W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致病性预测软件MutationTaster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2例CHD患者各发现1个新的GATA5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突变率为2%。其中1个是GATA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395位的鸟嘌呤(guanine,G)变为胸腺嘧啶(thymine,T),即c.395G>T突变;另一个是GATA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991位的胞嘧啶(cytosine,C)变为腺嘌呤(adenine,A),即c.991C>A突变。多序列比对显示2种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2种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了CHD相关GATA5基因新突变,有助于揭示CHD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相关HAND1基因新突变。方法:入选CHD患儿136例及健康对照儿童200名,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筛查HAND1基因突变。应用计算机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分析突变对HAND1功能的影响。结果:在1例法洛四联征患儿发现1种新的HAND1基因杂合突变,其编码核苷酸序列第389位的胸腺嘧啶突变为鸟嘌呤(c.389TG),相应氨基酸序列的第130位亮氨酸变为精氨酸(p.L130R)。该突变改变了进化上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并被预测为有致病性,功能研究揭示突变型HAND1的转录激活功能显著降低。结论:该HAND1基因功能缺失性新突变可能是CHD的少见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HOX2基因与特发性心房颤动(IAF)的关系。方法:收集178例汉族IAF患者和218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分析SHOX2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及剪接序列。将测出的序列与核苷酸数据库中的SHOX2序列进行对比,查找SHOX2基因突变。通过在线计算机程序MUSCLE评估突变氨基酸进化上的保守性,应用PolyPhen-2、MutationTaster和PROVEAN软件分析SHOX2基因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IAF患者中发现SHOX2基因新突变,c.632GC (p.Trp211Ser),该错义突变不存在于218名健康对照者中,多物种SHOX2蛋白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被改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所识别的SHOX2基因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c.632GC是基因新突变,对IAF的早期防治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现孤立性房颤相关SCN4B基因新突变. 方法:收集160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房颤候选基因SCN4B的编码区和剪接位点,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序以发现SCN4B基因突变.应用ClustalW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 结果:在2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各发现1个新的SCN4B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突变率为1.25%.其中1个是SCN4B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409位的腺嘌呤(adenine,A)变为鸟嘌呤(guanine,G),即c.409A>G突变;另一个是SCN4B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511位的G变为A,即c.511G>A突变.多序列比对显示2种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2种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孤立性房颤相关SCN4B基因新突变,有助于揭示房颤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法乐四联症患儿HEY2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递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DNA测序技术,对我院52例非综合征型法乐四联症患儿及50例健康人HEY2基因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直接测序,并分析HEY2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在HEY2基因的全部5个外显子中,未发现可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的突变位点,但我们发现了2个新的杂合性突变位点:1例患者的cDNA621位碱基为A—T杂合性突变,3例患者及3例健康对照的cDNA222位碱基存在一个T—G杂合性突变,但上述两个突变均为同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序列。结论HEY2基因可能不是中国法乐四联症发病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方法:入选132例特发性DCM患者和220名健康对照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使用DNA纯化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试剂扩增GATA6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应用循环测序试剂盒对扩增的GATA6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Nucleotide数据库中的GATA6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以识别GATA6基因突变。应用MUSCLE和MutationTaste在线系统评估突变氨基酸进化上的保守性和突变的致病性。结果:通过序列分析发现1例散发性DCM患者的GATA6基因新变异c.1165GT,相当于p.E389X突变,在220名健康对照者中没有检测出该无义突变。跨物种GATA6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被改变的氨基酸在物种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该GATA6基因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发现散发性DCM相关GATA6基因新突变,扩大了DCM相关GATA6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阐明中国人甘露糖结合蛋白(MBP)的基因突变对健康的影响和疾病的关系,须测定中国人MBP基因的第1外显子基因序列。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经310型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测定了中国人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第1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到密码子54例的纯合和杂合的点突变,未检测到密码子52例和57例的突变。结论我们检测出中国人MBP基因第1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密码子54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相关LRRC10基因新突变。方法:收集120例特发性DCM患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标本,用基因组纯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LRRC10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和其两侧的内含子,在DNA测序仪上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核苷酸数据库中的LRRC10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寻找可能的基因突变。借助在线程序MUSCLE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特发性DCM患者中发现了1种新的LRRC10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即p.R157G突变,突变率约为0.83%。在200名健康对照者无此基因突变。多物种LRRC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对比显示,第157位的精氨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致病性预测表明这种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特发性DCM相关LRRC10基因新突变,揭示了特发性DCM新的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目的:评价不同糖尿病状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糖尿病史和OGTT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三组。应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仪和 BNP检测板,测定三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第7天血浆BNP水平,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结果:AMI+DM 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第 7 天血浆 BNP水平分别为(347.78±122.02)pg/ml和(331.53±108.53)pg/ml,均明显高于AMI NGT组[(158.57±75.32)pg/ml和(102.85±60.52)pg/ml]和AMI IGT组[(167.86±72.56)pg/ml和(145.21±80.61)pg/ml],P<0.05。AMI+IGT组患者的BNP 水平亦高于AMI+NGT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发病第7 天血浆 BNP水平较入院时均有下降,但仅有AMI+NGT组[(158.57±75.32)pg/ml比(102.85±60.52)pg/ml]BNP下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 P<0.05。AMI DM组患者心功能Ⅲ-Ⅳ级比例(29.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8.9%和8.7%),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分泌,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心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