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朝阳  王东  陈进业  沈桂冬 《河北医学》2013,(12):1790-179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abl 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其中19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和流出道。1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3%,2例患者经再次消融,均获成功。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室速,约占室速的10%。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而言,根据室速的来源可分为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和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IRVT大部分为右室流出道室速,ILVT则为起源于左室间隔面。与器质性心脏病不同,IVT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我院1999-2004年13例IVT的RFCA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VPC)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顺序标测的方法对左心室起源的14例VPC患者(其中左心室前上间隔2例、下后间隔4例,左心室流出道左冠状窦内4例、左冠状窦下1例,左心室侧壁中部、前侧壁近房室环处及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各1例)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射频消融治疗成功13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另1例因起源于冠状动脉左主干放弃消融。随访3-30个月左心室VPC无复发。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起源的VP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弢  张彦周 《医学综述》2009,15(5):718-720
关于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以往学者主张随访或是药物治疗,只有当病程时间较长、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且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情况,才推荐射频消融治疗。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标测系统的问世,结合右室流出道本身的解剖结构特点,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右心室流出道(RVOT)40例,右心室游离壁瓣环处、左心室前上间隔、左心室流出道(LVOT)、左心室下后间隔及左心室后间隔近心尖部各1例]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进行消融。结果消融即刻成功41例,失败4例。手术操作时间37~156min,X线曝光时间5~28min。术后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室上速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右侧旁道,4例左侧旁道及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标测时间及放电时间分别(75.9±15.6)min、(37.2±7.6)min及(6.4±1.2)min,CS放置时间(22.2±5.2)min,X射线透视时间0 s。随访(8.2±2.5)个月,无一例复发,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nSite 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刘冬生 《当代医学》2010,16(19):67-6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1例IVT患者,停用抗心律失常药,以心内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两种方法相结合确定靶点进行消融,温度〈60℃,功率〈50W。结果射频消融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5.2%,复发率4.76%,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IVT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寻找靶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速 ,因此也称正常心脏室速。根据起源部位又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righ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RVT) ,前者多起源于左室室间隔 ,后者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 CA)治疗成功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 6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行消融治疗,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消融方法及消融结果。方法: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11-58岁。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无效。在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消融能量为15-40W,即刻消融成功标准为放电后10s内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消融后以消融前的条件反复诱发并同时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室性心动过速不能诱发,随访成功标准为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结果:27例患者起源右室流出道11例。右室游离壁2例,右室心尖部1例,左室后间隔区12例。右室流出道并左室后间隔区双部位室性心动过速1例。即刻消融成功26例。成功率96.3%。随访3月-4a。复发3例。分别于术后半月,2月及5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且无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作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可以作为有效消融指标。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7例,6例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过程中行激动顺序标测与消融,消融成功部位的局部心室电图和其前的高频低幅左后分支浦肯野纤维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30.4±10.3ms,而未成功部位提前12.5±8.0ms(P<0.01);1例采用起搏标测方法与消融。7例患者射频消融全部成功,随访1~13个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果表明,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理复杂,可为触发活动或折返激动。射频消融疗效肯定,成功的关键是寻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5ms以上的局部心室电图和高频低幅浦肯野纤维电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早)患者消融靶点与体表心电图特征的关系,为射频消融术确定靶点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40例成功消融的室速或室早患者,分析患者消融术前体表心电图室速/室早形态特征,总结其与消融靶点位置的相符情况.结果 体表心电图特征:(1)V1、V2导联起始r波较高时通过V3导联R/S判断靶点位于右室或左室,准确性分别为93.3%(14/15)、80.0%(4/5).(2)Ⅱ、Ⅲ导联QRS波时限>或≤140 ms判断靶点位于游离壁或间隔部,准确性分别为87.5%(7/8)、92.6%(25/27).(3)aVL与aVR导联QS波深度的大小关系判断靶点位于前壁或后壁,准确性分别为91.3%(21/23)、83.3%(10/12).(4) V1、V2导联起始r波高度>或≤0.2 mV判断靶点靠近或远离肺动脉瓣,准确性分别为72.7%(16/22)、69.2%(9/13).结论 消融靶点的位置有其特征性的体表心电图表现,消融术前通过这些特征可为射频消融术确定消融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沈耿生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60-1361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治疗组均给予比索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期前收缩总有效率为75.1%,对照组期前收缩总有效率为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4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h室性期前收缩减少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窦性心动过缓,对照组4例窦性心动过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用7F 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W放电。3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0.1g/d1个月。结果 放电消融5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 方法1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分别采用起搏标测和心室激动顺序标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5例,均用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特发性左室室速6例,4例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采用起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消融未成功.在12 ~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曾有1例复发2次,经再次消融成功后随访18个月未再复发.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特发性室速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光  陶新智 《广西医学》1998,20(3):329-331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根据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及心电轴初步定位起源点,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15例均于局部标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 ̄45ms的高频低振幅电位。起源点位于左室间隔区7例,右室流出道8例。放电功率20 ̄30W,放电10s内室速全部终止,平均手术时间1.4h,平均X线曝光26分,无并发症,随访0.5 ̄3.6年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用7F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W放电。3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 0.1g/d 1个月。结果 放电消融5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治疗组)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组。治疗前后作,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比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69.05%,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85.7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5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疗效。 方法:5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4 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 例,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 结果:3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和1例左室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1 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好转。4 例成功患者随访4~28 个月无复发,1 例好转患者消融后仍有室性早搏,但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结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率高,在体表心电图和影像解剖定位指导下,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的结合是寻找消融靶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