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一线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在肿瘤治疗领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作用。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为: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改善肿瘤细胞微环境等。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够降低肿瘤的转移潜能及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反应的敏感度等。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二甲双胍具有很大研究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近10年的研究成果,总结二甲双胍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将二甲双胍或者双胍类药物应用于抗肿瘤治疗方面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50-152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发挥其降血糖作用之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增殖及生长,延缓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抗肿瘤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关于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相继开展。本文对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颖浩  杨庆 《当代医学》2001,7(11):49-53
浅表性膀胱癌(T_1,Ta,Tis)术后易复发,尽管大多数复发的肿瘤与原发肿瘤的分级、分期相同,但5%—30%的肿瘤发展向深层浸润。因此对于易复发的病变,应该进行有选择的局部治疗。预防方法主要包括膀胱内化疗药物和免疫相关药物卡介苗及生物制剂的灌注及光动力学治疗。灌注化疗药物疗效相近,但不能阻止膀胱癌复发时出现病变进展;卡介苗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最好的药物,可延缓肿瘤的进展;干扰素可作为BCG或化疗失败时的二线首选药物。光动力学有助于术后残余病变的发现,用于预防复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二甲双胍不仅是2型糖尿病一线和基础治疗用药,也是近年来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药物。研究发现其在高糖、炎症、氧化应激及放化疗损伤等病理过程中,显示出对正常人体组织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将综述二甲双胍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效应及机制,以为二甲双胍作为放化疗辅助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浩  杨庆 《当代医学》2001,7(10):49-53
浅表性膀胱癌(T1,Ta,Tis)术后易复发,尽管大多数复发的肿瘤与原发肿瘤的分级,分期相同,但5%-30%的肿瘤发展向深层浸润,因此对于易复发的病变,应该进行有选择的局部治疗,预防方法主要包括膀胱内化疗药物和免疫相关药物卡介苗及生物制剂的灌注及光动力学治疗,灌注化疗药物疗效相近,但不能阻止膀胱癌复发时出现病变进展,卡介苗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最好的药物,可延缓肿瘤的进展,干预素可作为BCG或化疗失败时的一二线首选药物,光动力学有助于术后残余病变的发现,用于预防复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生率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很高,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肿瘤治疗学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通过导尿管行膀胱内注入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可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发生浸润,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灌注化疗临床疗效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以肿瘤的分级与分期判断膀胱癌复发和进展,但肿瘤的分级与分期不能反映肿瘤的复发和进展。手术及膀胱灌注化疗是预防复发的主要手段,效果未令人满意。如何预防、预测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一直是焦点问题。近年来,影响膀胱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众多,如术中肿瘤细胞种植和切除不完全、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等。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等特点。目前对于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三种,其中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是预防复发、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措施及防止癌细胞种植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化疗药物的作用、出现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化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预防肿瘤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从凤 《医学文选》2003,22(5):788-78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 ,包括 TUR、电灼、膀胱部分切除术 ,2年内复发率达 1 3 %~ 70 %,故术后均常规进行膀胱内化疗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灌注治疗 [1] 。以往临床上用于膀胱灌注化疗的药物中有很多分子量小 ,容易被膀胱粘膜吸收 ,副作用大 ,现临床上已少用。丝裂霉素 C是烷化类细胞抑制剂 ,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 ,其分子量大于 2 0 0 ,不为膀胱粘膜所吸收 ,副作用少 [2 ]。我院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采用丝裂霉素 C对 3 6例膀胱癌术后病人施行膀胱灌注化疗 ,预防肿瘤复发 ,操作简便 ,疗效肯定 …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高于女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TUR-BT术应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切除肿瘤后,应进行基底部组织活检,便于病理分级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可降低术后复发几率,TUR-BT术后的患者有10%-67%在12个月内复发,可能与新发肿瘤、肿痛细胞种植或原发肿痛切除不完全有关.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临床上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规方法,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由于肿瘤细胞播散而引起的复发.我院自2001年1月-2011年10月共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32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对于术后早期(3小时内)和常规灌注化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是原发于骨髓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疾病预后往往不佳。硼替佐米联合激素的治疗等可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文章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诊疗,论述二甲双胍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机制及进展,并提出二甲双胍可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用药与硼替佐米等化疗药物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包括Ta,T1和Tis。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是目前NMIBC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经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和进展。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和灌注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为NMIBC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防治膀胱肿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约75%的病例为浅表性膀胱癌,膀胱内灌注BCG(Bacillus Calmetle—Cuerln)被公认为治疗膀胱原位癌和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疗法,其在减少肿瘤复发数目、降低复发频率以及防止肿瘤恶性度增高三个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膀胱表浅性膀胱癌(即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易复发,其中部分患者会转移或发展为肌浸润性膀胱癌,故术后均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为此,本文就相关化学药物在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膀胱肿瘤首选方法,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需行规则的膀胱内抗肿瘤药物灌注化疗,以预防肿瘤的复发。患者离开医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患者不能够按时进行膀胱腔内化疗和膀胱镜复查,从而增加了膀胱癌术后的复发。因此我们对影响膀胱癌术后患者从医行为进行了调查,并采取相应的个性化和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膀胱肿瘤复发的治疗和预防中,目前均采用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等.浅表性膀胱癌的患者30%-90%在初次治疗后5年内可能会复发,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癌复发的重要方法.常用的灌注药物如羟基喜树碱、吡柔比星价格昂贵,而盐酸米托蒽醌与卡介苗价格低廉,适合我国大多数人群.研究对比两者间的疗效对于指导膀胱灌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高达60%~80%,大多数患者在术后半年~2年复发[2]。膀胱癌术后化疗药物膀胱内灌注可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抗肿瘤血管及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方法应用Traswell侵袭试验以及Matrigel血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研究二甲双胍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侵袭以及血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应用胃癌细胞BGC823MTT试验和Annexin-V细胞凋亡试验明确二甲双胍在抑制为癌细胞生长方面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的侵袭以及血管状结构的形成,并能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中10 mmol/L二甲双胍的凋亡率高达60%。结论二甲双胍具有抗肿瘤血管及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作用,并能促使胃癌细胞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传统降耱药二甲双胍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体外细胞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实验多提示二甲双胍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胰岛素/IGF-1轴及AMPK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诱导miRNA表达发挥抗肿瘤干细胞效应,提示二甲双胍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