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向前颅底扩展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月~2015年7月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肿瘤17例;其中颅咽管瘤6例、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垂体瘤9例、垂体柄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14例(14/17,82.4%)全切除,2例颅咽管瘤近全切除,1例颅咽管瘤次全切除后接受伽马刀治疗。15例术前视力下降,14例(14/15,93.3%)术后视力改善;1例(6.7%)术后视力障碍加重,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11例术前皮质醇正常,2例(2/11,18.2%)术后出现一过性降低。2例生长激素增高,术后正常。1例(1/17,5.9%)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二次手术修补。随访3~24个月,MRI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患者。结论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从腹侧显露和切除鞍上肿瘤,视野清晰、无脑牵拉损伤,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是切除鞍上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位颅咽管瘤(ectopic craniopharygioma)的临床诊断、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将收治的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异位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发病部位分别位于蝶窦、颞下窝1例,随访22个月,分别采用2次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并行放疗后肿瘤组织恶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鼻孔、软腭1例,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颞下窝1例,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异位颅咽管瘤非常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目前仍然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是否应行放射治疗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内病变的疗效与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鞍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其中垂体腺瘤116例,Rathke囊肿16例,颅咽管瘤4例,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鞍内切除病变。结果垂体腺瘤116例,肿瘤全切90例(77.6%),次全切26例(22.4%);Rathke囊肿16例,均全切16例(100%);颅咽管瘤4例,全切1例(25%),次切3例(75%)。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83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95例。脑脊液鼻漏7例,2周后自愈;一过性尿崩25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内病变具有安全、视野清晰、术时短、肿瘤切除更为彻底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经蝶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扩大手术入路切除侵犯鞍外的鞍区肿瘤的临床经验,并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选择侵犯鞍外的鞍区肿瘤13例,在鼻内镜下经鼻腔切除鼻中隔后端,进入蝶窦,再磨去鞍底及周围骨质,进入鞍区及鞍外,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3例患者中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4例,脑膜瘤1例;8例肿瘤完全切除(61.5%),4例部分切除(30.7%),1例死亡。术后发生的主要并发症有尿崩症、脑脊液鼻漏、脑膜炎、下丘脑衰竭等。结论侵犯鞍外的鞍区肿瘤可以经鼻内镜下手术切除,但具有一定风险,需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唇龈沟切口鼻内镜下经鼻中隔一蝶窦径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19例,肿瘤施行囊内切除并用无水乙醇烧灼.用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其中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结果:7例术前视力损害者中6例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病例症状改善,术后除1例视力一过性减退和2例嗅觉一过性减退外,其余病例均无脑脊液鼻漏和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3年,17例全切除者肿瘤无复发,2例次全切除者肿瘤生长缓慢。结论:采用鼻中隔一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术中囊内烧灼可有效地防止或减缓术后肿瘤复发。术后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可防止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经蝶入路手术广泛应用于垂体微腺瘤、某些大型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切除。无论经口鼻蝶或经鼻蝶入路 ,鞍底的识别和定位在术中极为重要。作者对术中蝶窦开口及周围结构进行临床观察 ,总结如下 :1987年 11月~ 1997年 12月经蝶入路手术共77例 ,男 39例 ,女 38例。年龄 13~ 69岁 ,平均 34岁。垂体腺瘤 76例 (大型 30例、中型 35例、微腺瘤11例 ) ,颅咽管瘤 1例。术式 :经口唇下 -鼻 -蝶入路 66例 ,经鼻小柱切开 -鼻 -蝶入路 10例 ,经鼻翼切开 -鼻 -蝶入路 1例。蝶窦气化情况依术前常规CT增强扫描及摄蝶鞍侧位片所见 ,甲介型者例外。开口位置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并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的37例患者。结果 37例患者,肿瘤全切31例(83.8%),次全切除6例(16.2%),围术期死亡1例(2.7%),术后共11例(29.7%)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13.5%)发生单纯脑脊液鼻漏,2例(5.4%)出现脑脊液鼻漏并发颅内感染,2例(5.4%)出现尿崩症,2例(5.4%)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72个月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有效、可靠,术中强调显微外科操作、保护肿瘤周围结构、术后防治并发症,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内镜下经鼻蝶扩大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并发症、长期随访结果。结果19例中9例实现Simposon I级切除,8例II级切除,2例III级切除。6例头痛均好转,16例视力视野损害患者术后改善14例,2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1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出现嗅觉损害。随访4~31个月无迟发型脑脊液漏、癫痫、尿量改变、垂体功能减退等并发症。10例嗅觉损害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均得到部分恢复。结论内镜下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可选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52例经鼻内镜鞍内肿瘤切除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方法 1996年9月~2001年2月根据术前病理学分类和影像学分期,选择经鼻内镜外科治疗垂体腺瘤患者49例、鞍内颅咽管瘤患者2例、鞍内脑膜瘤1例.结果除1例非分泌性腺瘤(Ⅴ期)和1例脑膜瘤仅行大部分切除外,其余病例瘤组织均得到了完全切除,手术时间为40~180 min(平均90 min).术野清晰、广阔. 术后头痛、视力障碍和闭经泌乳等症状改善.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和(growth hormone,GH)水平恢复正常.术后随访 3~72个月,2例垂体瘤和1例颅咽管瘤复发,行相同进路的二次手术,复发率为5.8%.本组病例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尿崩,仅1例患者需应用口服抗利尿激素治疗.1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一次癫痫发作,意识不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全部病例均未见颅内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脑膜炎及其他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鞍内肿瘤切除术安全、简便、微创,是鞍内肿瘤切除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止。方法唇龈沟切口鼻内镜下经鼻中隔蝶窦径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19例,16例微腺瘤施行全切,3例大腺瘤行囊内次全切除并用无水酒精烧灼,全部病人用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3例。7例术前视力损害者6例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病例症状改善,术后除1例视力一过性减退和2例嗅觉一过性减退外,其余病例均无脑脊液漏和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16例肿瘤无复发,3例次全切除者肿瘤生长缓慢。结论鼻内镜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是切除垂体腺瘤的较理想径路,术中囊内烧灼可有效地防止或减缓术后肿瘤复发,术后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可防止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手术在治疗儿童颅底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鼻颅底外科 2010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确诊为颅底肿瘤并行鼻内镜治疗的患儿共44例,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17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7例,骨化纤维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脑膜瘤2例,间叶性软骨错构瘤1例,颅咽管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血管纤维脂肪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脊索瘤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例,纤维瘤病1例。 结果44例患儿中43例在鼻内镜下完全切除,仅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分期切除。术后44例均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5例失访,其中骨母细胞瘤1例,脑膜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12例术后接受放化疗,其中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7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2例,横纹肌肉瘤1例,脊索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随访至今患儿状况良好,均无复发及转移;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其余26例患儿术后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颅底手术治疗儿童颅底肿瘤是可行、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残留或复发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5例单纯行内镜下经口入路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7例因有鼻咽癌原发灶残留或者复发同时行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结果12例(共13侧)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声嘶、进食呛咳及颈内动脉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口内切口感染,1例患者切口部分缝线松脱,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至2018年4月,中位随访23个月(6~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咽旁隙内再发转移灶。结论内镜下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地切除转移灶,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采取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66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影像、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6例(SimpsonI III级),次全切20例(SimpsonIV级)。1例患者术后死于颅内感染,25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9例在末次随访过程中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手术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针对累及不同区域的肿瘤选择不同入路,实现岩斜区脑膜瘤的个体化治疗,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斜坡区脊索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5年4月收治13例斜坡区脊索瘤患者,运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颅底斜坡的脊索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组织。结果经鼻蝶内镜下全切肿瘤6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 例。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0 例,无明显缓解3例,术后辅助放疗。随访3个月至4年,4例术后2年复发,行再次手术,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行漏口修补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术后3例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较差,未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主要位于中,上斜坡的脊索瘤,手术入路短,术中深部结构辨认清晰,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该入路创伤小、安全、用时少,疗效满意。是斜坡脊索瘤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鼻内镜下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一软骨瓣修复颅底硬脑膜缺损的方法,总结其疗效,并探讨其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软骨瓣鼻内镜下修复颅底肿瘤手术后硬脑膜缺损病例16例,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5瘤,颅咽管瘤2例,垂体瘤5例,脑膜瘤3例,生殖细胞瘤1例。依据颅底缺损范围的大小,设计鼻中隔取材组织瓣的切取范围,将一侧的部分黏软骨膜及软骨作为整体一并切下,对组织瓣进行修整并环形缝合防黏骨膜撕脱,利用软骨自身的弹性将软骨完全嵌入缺损骨壁的内层,而将黏软骨膜平铺于缺损骨质的外壁,从而形成一种夹层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重建成功,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发生;5例嗅母细胞瘤和1例生殖细胞瘤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其余病例随访6个月至5年,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采用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软骨瓣修复颅底肿瘤术后硬脑膜缺损是一种可靠的颅底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在蝶窦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2月~2017年6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蝶窦病变患者42例,随访6~53个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15例难治性蝶窦炎患者术后蝶窦口开放良好,术腔清洁,均治愈;其余患者均彻底切除病灶,其中1例真菌性蝶窦炎伴颅内感染并发热患者术后予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颅内病灶吸收,2例蝶窦癌、1例蝶窦脊索瘤患者及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蝶窦及颅内患者术后均行放疗。42例患者术后除2例嗅觉减退及1例视力下降无明显好转外,余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发生动脉性鼻出血、嗅觉减退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8.6周。2例蝶窦癌患者分别随访10、14个月,蝶窦脊索瘤患者随访10个月,均未复发;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蝶窦及颅内患者随访8个月未复发。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发现蝶窦口再闭。结论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蝶窦病变,术野暴露清晰,蝶窦开放充分,术腔上皮化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术后随诊处置直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口内径路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3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内镜下口内径路切除的15例咽旁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梗阻感、打鼾及发声含糊等,但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影像学检查显示咽旁隙占位性病变。所有患者采用内镜下口内径路切除肿瘤。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后均无面颈部皮肤切口瘢痕,无一例出现术区感染、出血、声嘶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4年,肿瘤均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口内径路咽旁隙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咽旁隙肿瘤的有效方法。通过内镜系统的辅助,该术式有效的解决了视野暴露小、操作空间狭小、手术存在盲目性等弊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及美容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血管融合成像技术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神经导航血管融合成像技术辅助显微外科治疗的31例累及矢状窦的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切除程度:Simpson 1级切除16 例(51.61%);Simpson 2级10 例(32.26%);Simpson 3级4例(12.91%);Simpson 4级1例(3.22%)。肢体麻木无力改善12例,2例无改善,2例加重;2例头痛症状持续,余5例症状消失;2例癫痫症状完全缓解,余1例需持续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体检发现肿瘤的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病检示Simpson 1级切除患者病理分级均为WHO分级I级;Simpson 2级切除中,2例为WHO分级II级,余8例为WHO分级I级;Simpson 3级切除中,3例为WHO分级II级,1例为WHO分级III级;Simpson 4级切除的1例为WHO分级III级;15例未达到Simpson 1级切除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放射治疗。随访3~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6个月,复发1 例,为WHO分级II级,予以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已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肿瘤及肿瘤基底部硬膜全切,术后有较低复发率,神经导航血管融合成像技术可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切口范围,为掌握肿瘤基底部矢状窦特征,术中处理矢状窦附着处肿瘤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