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冷凝,做巩膜外垫压及环扎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6例,视力提高22眼,下降3眼,不变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2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能直视裂孔,准确定位,冷凝反应清晰可见,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显微组24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对照组24例在间接眼底镜下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术后冷凝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复位术具有术野清晰、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路显微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视网膜脱离患者120例(120只患眼)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外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和康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及复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及复位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路显微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效果优于传统外路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显微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72例(88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环扎、硅压、放液、冷凝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裂孔封闭,包含复位837只眼(94.9%),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6只眼(4.1%),9只眼(1.0%),因患者拒绝再次手术,视网膜未能复位.结论: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双手操作准确而迅速,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能清楚观察,显微镜直视下放液及作视网膜冷凝,同时核实硅胶填压的位置是否合适,且助手能同时观察和配合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5例45只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放视网膜下积液、光纤照明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标记、巩膜外加压术和(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和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4眼.1眼因玻璃体出血改为玻璃体切割复位,视力提高39眼,不变4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42眼,放液无并发症.结果: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网膜脱离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显微外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接眼镜下的传统外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随访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以及裂孔封闭率。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一次性复位成功患者41例,成功率为91.11%,对照组45例患者中一次性复位成功患者32例,成功率为7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3±0.13)°,裂孔封闭率为88.89%,对照组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2±0.11)°,裂孔封闭率为66.69%,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外路手术方法,显著改善了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陈前  李丽萍 《中外医疗》2014,(18):85-86
目的探讨外路显微手术在治疗视网膜脱离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该院治疗的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根据来该院进行手术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进行一般检查后进行外路手术,实验组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显微外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9±12.6)min多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41.3±10.3)min;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6±5.2)mL、切口大小为(20.9±1.1)mm、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2.6±0.4)d且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为(1(2.5%))这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35例一次复位成功,占87.5%,3例患者二次复位成功,占7.5%,其复位成功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外路显微手术治疗网膜脱离患者效果较好,复位成功率比较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影响视功能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路手术患者、术后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网膜下出血3例,玻璃体出血2例,玻璃体混浊加重18例,青光眼9例,白内障2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和加重23例。患者手术解剖复位率达92.3%,术后视力有所提高,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范围,PVR的程度,是否累及黄斑区及程度,术中冷凝的量,放液,屈光的改变,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巩膜硅胶带环扎术或巩膜硅胶带环扎加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4例。临床疗效较好,术后3个月随访,治愈率为91.2%,与其病程、范围、增殖粘连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护理沙丽娟(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较常见的眼病,该病治疗困难,且可致盲。此病发病较突然,因有视网膜裂孔,液化的玻璃体可经由此裂孔入视网膜下腔,引起视网膜脱离致视力严重障碍。预后与能否及时手术有关。治疗关键在于应用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进行分析,讨论造成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失败的原因。结果 影响视网膜脱离术后复位原因包括原裂孔未封闭、新裂孔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和发展以及病程的长短。结论 术前及术后裂孔定位的准确性以及玻璃体的状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是视网膜脱离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不放液手术的效果和影响视网膜下液(SRF)吸收和网膜复位的因素。对30例(30眼)RRD采用巩膜外冷凝、巩膜环扎或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结果:1次手术26眼网膜完全复位(86.7%);SRF术后24h吸收15眼(57.7%),7天内吸收10眼(38.5%);术后视力提高,表明不放液手术效果与放液手术相同。且避免了放液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术前PVR的程度和术后裂孔是否封闭。  相似文献   

1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因为视网膜裂孔引起的急性致盲性疾病。常规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裂孔的定位及冷凝术、放液术均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直接检眼镜下完成。间接检眼镜具有倒像、放大倍数低、术中需反复取戴、不易掌握等缺点。而直接检眼镜又有视野小,受玻璃体影响大等缺点。我科2006年2月~2008年3月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具有手术野清晰、放大倍数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排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万春  顾真寰 《铁道医学》2000,28(2):103-104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 采用冷凝、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1例。结果 1次手术成功38例,2次手术成功1例,总成功率95.1%。2例巨大忆有明显玻璃体牵拉的病例手术失败。结论 不排放视网膜下液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且适应范围广。巨大裂孔边缘翻郑或有明显玻璃体牵拉者不适宜本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激光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于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24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PVR变化。结果24例24眼,随访至少6月,平均7.5个月,经一次眼内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视网膜复住18例占75%(18/24),2例行多次眼内注气术视网膜完全复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总的视网膜复住率达83%(20/24)。4例需要再次手术,3例由于眼内注气术后出现视网膜新裂孔改行巩膜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1例因为PVR发展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住。最终视网膜复住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是治疗某些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手术具有简便、易行、耗时少,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对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封闭的疗效。方法对52例52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显微镜直视下施行视网膜裂孔定位与冷凝封闭的随访跟踪1~6个月。结果术后裂孔封闭完全、视网膜平复51只眼(97.92%);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46只眼(88.32%)。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对视网膜裂孔定位、封闭快捷准确,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