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东明  周长明  高洋 《中外医疗》2012,31(27):60-6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符合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并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40例病人6周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为38 d;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骨密度全部得到提高。对照组40例6周内仅有31例全愈,治愈率为77.5%;6例8周内治愈,3例10周内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47 d;40例中有29例功能全部恢复正常,7例关节功能部分受限,4例关节出现僵硬,所有患者骨密度均没有得到提高,有28例患者局部骨密度出现降低。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伴有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骨折,治愈率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且明显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电针频率为2 Hz,时间30 min,3次/周,持续6周,共计18次治疗;康复训练3次/周,45 min/次,持续6周,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评估分为3个时间点,即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6周随访(第12周)。结局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骨密度值,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共有7名患者脱落,最终43名患者完成了试验(试验组,n=21;对照组,n=22)。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降低,组间虽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变化值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变化值具有显著组间差异(P<0.01),试验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增加,随访时下降;而对照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与随访时均呈下降趋势。在第6周及第10周,试验组骨折愈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已完全愈合。结论 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效果是明确的,但疗效难于长时间维持,对T值范围变化没有影响,在疾病定性上没有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该治疗方式可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9月间 2 5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单侧 )病人采用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 (DEXA)行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结果 :2 56人中 ,BMD正常者 3 4例 ,骨量减少者 51例 ,骨质疏松者 13 9例 ,3 2例为严重骨质疏松。结论 :骨质疏松可明显增加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 ,且老年女性病人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及程度均较男性病人为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鲑鱼降钙素和钙剂治疗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AKP)的影响,探讨促进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钙剂+维生素D+鲑鱼降钙素)和对照组(钙剂+维生素D),26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6周后,血清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的值明显下降。结论: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抑止骨吸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氯氮平对其骨密度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利培酮应用于对照组,氯氮平应用于观察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T值、泌乳素、血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的老年人骨密度峰值差别。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0岁以上新入院髋部骨折患者的右跟骨骨密度值。按年龄组分类,对同年龄组的男、女性患者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按同年龄组分类比较60岁以上的男、女性能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60岁组、70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80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虽常由外伤引起,但骨质疏松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内在因素,尽管同年龄组老年骨折患者中男性骨密度比女性高,但两者不同程度存在着骨质疏松症,女性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褚金杰 《中外医疗》2016,(25):88-90
目的:对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在老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方便抽选该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0.3±2.7﹚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4.6±15.3﹚d,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3±19.8﹚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6例,对照组痊愈的24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患者康复速度更快,且无需承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9.
关艳彩 《黑龙江医学》2021,45(4):387-389
目的:探究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干预,并开展运动功能锻炼,根据运动锻炼实施天数分为对照组(29例,6个月内总锻炼天数<120 d)和观察组(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77例.26例(14.7%)行外固定架固定术,其中15例切开复位,11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术。AO分型:B型4例,C型22例。结果25例获3~20个月随访,随访率为96.2%。Garland—Wedey功能评分:优8例,良11例,可4例,差2例(8%),总优良率为76%。切开复位14例中,优5例,良6例(优良率78.6%),可3例;闭合复位11例中,优3例,良5例(优良率72.7%),可1例,差2例(18.2%)。结论具有微创特点的外固定术符合年老体弱患者的手术要求:有限切开复位,有助于恢复桡骨远端长度和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较好的骨性固定.有助于稳定骨折端.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07—2011年收治的老年骨质酥松骨折患者155例,按照是否为新发性骨折分为2组,其中骨折组85例,再骨折组7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性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曾发生髋部骨折、运动协调能力下降(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s)、女性、BMD-T〈-3.5、高龄(〉70岁)和曾发生脊柱骨折,HR值分别1.28、1.25、1.37、1.44、1.51和1.58,且随着HR值的增大,危险相关性随之增加。结论有初次骨质疏松骨折病史的老年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仍较高,应定期复查骨密度,行再骨折的预防,尤其是曾有髋关节或脊柱骨折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并针对性行防跌倒和运动协调技能训练,避免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诱导生长因子(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治疗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骨肽30 mg静滴;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片口服.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8个月,平均7.1个月,治疗后2月,治疗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Ⅰ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IC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及健侧桡骨骨密度水平明显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方法 ]以实验性糖脂代谢紊乱大鼠为模型。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 ,给药组在高脂饮食 4周后予吡格列酮 1 0mg·kg- 1·d- 1灌胃 ,至第 9周末处死各组大鼠。 [结果 ]9周模型组出现明显腹型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肝湿重、肾周脂肪重、Lee’s指数、肝指数、脂比重明显降低 ,分别为 (9.0 6± 1 .2 0 ) g比 (1 3.2 3± 1 .88) g、(2 .1 2± 0 .5 5 ) g比(4 .2 4± 1 .1 1 ) g、(2 80 .1 1± 7.5 9)比 (2 95 .89± 9.36 )、(3.0 2± 0 .31 ) %比 (4 .0 9± 0 .36 ) %、(0 .36±0 .1 3) %比 (0 .6 7± 0 .1 5 ) % (P <0 .0 1 ) ;给药组血清TC、LDL -L、FFA均有显著的降低 ,分别为(1 .99± 0 .5 1 )比 (3.2 8± 1 .0 8)mmol/L、(1 .1 6± 0 .37)比 (2 .1 7± 0 .82 )mmol/L、(374 .6 4± 2 5 .89)比 (4 6 3.6 3± 2 2 .39) μmol/L(P <0 .0 1 )。 [结论 ]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形成及体脂因素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骨康胶囊辅助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周,骨康胶囊能够增加血清中PICP、BGP、OPG、ALP水平;骨康胶囊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强手术后关节功能。康胶囊辅助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发生严重肿胀及疼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术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术前因低能量损失致转子间骨折的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率,髋部Harris功能评分,髋部再骨折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早期活动下肢.抗骨质疏松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3.0个月,平均2.6个月;非抗骨质疏松组为3.0~7.0个月,平均4.1个月.内固定失败率:抗骨质疏松组(5.2%)与非抗骨质疏松组(11.1%)相比更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抗骨质疏松组(平均89.5分)相比非抗骨质疏松组(平均83.0分)更高.髋部再骨折均未发生.抗骨质疏松组病死率(6.5%)较非抗骨质疏松组(11.1%)低.结论 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低,病死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为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及保健体检的老年妇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来自2002年2月~2004年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来自同期在该院进行社区保健体检的健康老年妇女。测量所有样本髋部骨密度(BMD)(病例组为健侧,对照组为左侧)、颈干角(NSA)、左手握拳力;根据身高体质量算出体重指数(BMI);确定个人及家族女性骨折史。通过logistie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ward区BMD、NSA、BMI、左手握拳力。结论ward区BMD、NSA、BMI、左手握拳力减弱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81例老年人 Colles 骨折的分析,探讨了 Colles 骨折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及骨质疏松对 Colles 骨折治疗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组Colles 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率为66.67%。有骨质疏松的 Colles 骨折复位后不易维持良好位置,复位后4周畸形率明显大于无骨质疏松者。因此,有明显骨质疏松的 Colles 骨折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客观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2010年9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运用Jakim评分系统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和影像学评分.结果 主观指标评分、客观指标评分及放射学总的评分,小夹板组与外固定支架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影像学指标中掌倾角丢失度数和桡骨短缩长度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掌倾角的恢复方面,小夹板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维持桡骨长度方面支架组优于小夹板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