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716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TP及HIV (Ag/Ab),统计分析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HBV、HIV和TP的情况。结果7161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0.56%(402例)、1.48%(1062例)、1.14%(821例)、0.09%(61例);初次献血者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均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402例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合并HBsAg、抗-TP、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1.74%(7例)、4.98%(20例)、0.25%(1例)。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合并TP感染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无偿献血者,HCV合并HBV、HIV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方法 对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紫外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和抗-梅毒螺旋体(抗-TP).结果 2006~2010年青岛市无偿献血者检测5年不合格率(至少一项有问题)平均为3.88%;在不合格指标中,五年平均感染HIV,HBV,HCV 和TP分别是0.089%,0.37%,0.22% 和0.31%.结论 ALT升高是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降低血液传染性指标的不合格率,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减少血源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卢平  黄筱曼 《广西医学》2011,33(2):243-244
目的 比较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方法 分别检测4 518例自愿无偿献血者和227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ALT、抗-HCV、抗-HIV、HBsAg、梅毒抗体5项传染病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无偿献血组5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不合格467例(10.3%),互助...  相似文献   

5.
甘斌 《中外医疗》2012,31(36):181+183-181,183
目的探讨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的结果。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4500例,互助无偿献血者300例,分别检测5项传染病指标:抗HCV、HbsAg、抗HCV、梅毒抗体、ALT,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后,自愿无偿鲜血者有46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5%,互助无偿献血者有4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1%,自愿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互助无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现代献血模式中,自愿无偿献血的5项传染病指标不合格率较低,应将其作为献血事业的前进方向,互助无偿献血也应向自愿无偿献血过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桂林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血液不合格原因,为制订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441118名无偿献血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及血液质量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ALT、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CV),按年龄段、性别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41118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19%(18484/441118);男性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其中男性ALT、HBsAg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男女献血者梅毒抗体、抗HIV、抗HCV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最高的是36~45年龄段(5.45%),最低的是18~25年龄段(3.07%)。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大宣传力度,呼吁适龄健康的公民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液报废原因的分析,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趋势。方法:HBsAg、HCV、TP、抗-HIV检测均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献血前HBsAg筛查用胶体金法金。结果:ALT,TP不合格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献血人群中藏族传染性指标HBsAg、HCV、TP和ALT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有显著性差别(P〈0.005),农牧区传染性指标阳性率高于城镇,有显著性差别(P〈0.005)。结论:在献血前对ALT,HCV、TP、HIV进行快速筛查,降低血液的正常报废率,减少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本市城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为市场细分献血者,对不同的献血人群采取迥异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2009~2011年城乡ALT、HBsAg、抗-HCV、TP、抗-HIV 5项指标不合格献血者的职业和重复献血时出现不合格结果情况.结果 城区和乡镇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212.68、417.23,P<0.01,城区和乡镇ALT不合格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城乡ALT、HBsAg、抗-HCV、TP不合格献血者职业构成比较,x2值为69.10、46.20、32.10、120.69,P<0.01;城区、乡镇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抗-HIV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8.54、7.68,P<0.01,首次献血人群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结论 对城乡无偿献血者进行市场细分后,应对各献血人群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选择献血次数多者组成固定献血者队伍,可降低血液报废率.重复献血人群仍存在使受血者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献血者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一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充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建立高质量的固定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市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5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度对7495例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除抗-HIV未检出阳性外,其余4项指标都有阳性检出,总淘汰率为13.18%.其中HBsAg阳性率为6.26%,占总淘汰数的47.47%,低于我国阳性率10%;抗-HCV阳性率0.28%,低于我国HCV携带者平均2%;梅毒抗体阳性率0.55%.ALT异常率为6.10%,占总淘汰数的46.26%.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增加献血前初筛项目和提高初筛检测水平,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桂林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桂林市2006~2010年273 92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的ALT、HBsAg、抗-HCV、抗-HIVS及SY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HBsAg、抗-HCV、抗-HIVS及SYP总阳性率增高,由2.60%升高至3.37%。其中ALT异常率从0.31%上升为2.22%,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HBsAg阳性率从1.6%下降至0.43%;抗-HCV、抗-HIV及SYP的阳性率尽管变化不大,但维持在一定的阳性率范围,是血液报废的原因之一。结论 加强献血者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哈密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提高血液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度共采集的19257血液样本.结果 5年血液检测不合格共报废555人次(2.88%),报废率不合格分别为:ALT 1.10%、HBsAg 0.53%、HCV 0.47%、HIV 0.22%、TP 0.55%.结论 应加强对献血前的宣传指导及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活动实施有效监制,降低血液宝贵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刘健康 《河北医学》2016,(12):2094-2097
目的::分析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统计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拟输血或手术患者563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33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894例,抗 HCV 阳性736例,抗 TP 阳性1166例,抗 HIV 阳性48例,阳性率分别为8.69%、1.31%、2.07%、0.09%,其中男性患者的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1d至20岁、20~40岁、40~60岁、60~94岁患者的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HBsAg、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主要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状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承德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至2019年承德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样共77 886人进行检测。分析承德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HCV感染及合并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不合格情况,单因素分析HCV感染合并丙氨酸转氨酶(ALT)不合格情况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偿献血者HCV检测结果的危险因素,分析其HCV感染与ALT不合格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77 886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58%,2018和2019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59%和4.56%,其中ALT不合格率最高,为3.13%。2018和2019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抗-HCV和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者ALT不合格率为2.99%,是抗-HCV阴性者ALT不合格率0.59%的5.03倍(P<0.05);男性和女性血液检测抗-HCV阳性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ALT不合格率和抗-HCV合并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42480例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水平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LT水平与HBsAg阳性显著相关(r=0.6140,P<0.005),与抗-HCV阳性呈低度相关(r=0.3684,P<0.001)。结论 ALT水平与HCV和HBsAg感染呈正的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6—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寻找降低血站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办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2009年76342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ALT用速率法和赖氏法。结果:ALT不合格率最多,占2.49%,梅毒阳性率1.21%,HBsAg阳性率0.82%,抗-HCV阳性率0.55%,抗-HIV阳性率0.09%。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这对保证血液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测招远市1 0 5 71名无偿献血者五项传染指标检测。方法:检测1 0 5 71名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五项传染指标。结果:ALT不合格率为0 .2 1 % ;HBsAg为3 5 % ;抗-HCV为0 .2 7% ;抗-HIV为0 % ;梅毒为0 . 2 %。结论:实施《献血法》,在献血者中严格执行传染病筛检,对防止疾病经输血传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