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和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有对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耐受良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观察组血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能与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抑制凝血酶、降低纤维蛋白、改善脑组织循环、促进脑的供血、降血脂、血黏度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塞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 ,随症加味 ,辩证治疗。结果 :治疗脑梗塞 35例 ,治愈 16例 (4 5 .7% )、显效 9例 (2 7.7% )、好转 7例 (2 0 % )、无效 3例 (8.6 % ) ,总有效率 91.4%。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塞的显著疗效 ,佐  相似文献   

3.
1995~2001年我们采用西药与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塞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西药加补阳还五汤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为42岁,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60.2岁。单纯西医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60岁。2组间性别、年龄、既往史、伴发病的评分无显著差异。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证实。排除出血性脑梗塞、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未选入观察病例。治疗标准为起病1周内的急性期病人。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积极抢救治疗挽留住了生命,但常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严重  相似文献   

5.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治疗当以益气活血通脉为主。我们应用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的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3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2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5岁,平均59岁;病程1~20年,平均7年。西医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25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扩血管、活血、抗凝、降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治疗可以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心脏病、癌症同为人类三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因此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于1999年11月-2004年12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1入选标准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拟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②经CT或MRI诊为脑梗死。③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2]中经络的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疗效,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3—06/2005—03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摸球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针药组(n=25),针刺组(n=20)和中药组(n=21)。②针灸组:取穴:颞三针(于偏瘫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1针,然后以第1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第2和3针)、气海、足三里。肩不能举配肩三针;上肢瘫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配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指趾不能动加八风、八邪;语言不利加舌三针。留针30min,间隔10min捻转运针1次,平补平泻。气海、足三里必温灸。每天针灸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中药组:水煎分早晚口服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45~80g,当归15-30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5-20g,地龙20g),1剂/d。1周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针药组:同时给予上述针灸与中药,方法及疗程同上述2组。③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活动、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计算证候评分[(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15;100%]。显效:评分≥56%,〈81%;进步:评分≥36%,〈56%;稍进步:评分≥11%,〈36%;无变化:评分〈11%。 结果: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药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96%(24/25),95%(19/20),87%(18/21),r=20.41,20.02,P〈0.05]。针药组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40%(10/25),25%(5/20),5%(1/21),r=25.176,24.538,P〈0.05]。②年龄50—59,60—69,70~79,80—85岁患者显效例数明显逐渐减少(r=22.528,P〈0.05),病情由轻至重的患者显效例数也明显逐渐减少(r=25.267,P〈0.05),男女性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疗效与年龄、病情轻重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64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以及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2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可以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对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西药降颅压,营养脑细胞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内服,及针灸治疗,并进行功能锻炼,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基本治愈38例,有效5例,有效率95.6%。认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疗效,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病情与疗效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6/2005-03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摸球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针药组(n=25),针刺组(n=20)和中药组(n=21)。②针灸组:取穴:颞三针(于偏瘫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1针,然后以第1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第2和3针)、气海、足三里。肩不能举配肩三针;上肢瘫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瘫配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指趾不能动加八风、八邪;语言不利加舌三针。留针30min,间隔10min捻转运针1次,平补平泻。气海、足三里必温灸。每天针灸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中药组:水煎分早晚口服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45~80g,当归15~30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5~20g,地龙20g),1剂/d。1周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针药组:同时给予上述针灸与中药,方法及疗程同上述2组。③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活动、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计算证候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评分≥56%,<81%;进步:评分≥36%,<56%;稍进步:评分≥11%,<36%;无变化:评分<11%。结果: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针药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96%(24/25),95%(19/20),87%(18/21),χ2=20.41,20.02,P<0.05]。针药组显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40%(10/25),25%(5/20),5%(1/21),χ2=25.176,24.538,P<0.05]。②年龄50~59,60~69,70~79,80~85岁患者显效例数明显逐渐减少(χ2=22.528,P<0.05),病情由轻至重的患者显效例数也明显逐渐减少(χ2=25.267,P<0.05),男女性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疗效与年龄、病情轻重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64例患者均经CT或磁共振成像(M R I)确诊。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基本方组成:当归10 g,赤芍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生黄芪60 g,大黄10 g。随证加减: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6 g,僵蚕、全蝎各5 g;言语不利者加益智仁、远志、石菖蒲各10 g;肢体麻木乏力者加天麻10 g,钩藤15 g;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30 g。每日1剂,水煎,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气虚血瘀之症应用普通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气虚血瘀之症中风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31)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n=31)采用普通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协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独立能力评分(Barthel)、康复测试评分(FMA)、生活与健康质量评分(SF-36)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1,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NIHSS、FMA、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6、9.935、10.584、8.25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结论 临床应用普通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协同治疗气虚血瘀之症的中风患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治理后日常生活质量,修复患者脑部受损神经,促进患者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71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基础对症治疗,根据病情予降压、降糖、降脂、抗感染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或鼻饲,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治疗效果作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血流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并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淤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用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淤型偏头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脑部供血,提高脑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