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0-01~2011-12间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比较鲍曼不动杆菌组(ABVAP组)与非鲍曼不动杆菌组(NABVAP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和激素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病例98例,其中ABVAP组29例,NABVAP组6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呼吸系统疾病(χ2=4.57,P=0.03)、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8.64,P=0.00)与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5.70,P=0.02)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该采用包括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等在内的综合措施,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呼吸内科及急诊ICU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鲍曼不动杆菌所致VAP的48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药敏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所致VAP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发病前曾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生素,27.1%有混合感染.8年间,每年鲍曼不动杆菌占VAP致病菌的百分率逐年上升.药敏结果显示不动杆菌有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不动杆菌所致VAP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该根据本地区本医院最新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研究的6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加环素分为替加环素组(38例)和非替加环素组(27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微生物效果、治疗第7天感染指标[血浆降钙素原(PCT)浓度、白细胞(WBC)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以及14天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4天病死率、院内病死率(包括总病死率及归因于MRAB病死率),第7天感染指标、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医院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微生物治疗效果方面替加环素组清除率较非替加环素高(29/76.3%比12/44.4%,P=0.00),非替加环素组病原菌替换或多重感染率高(10/37.0%比4/10.5%,P=0.01)。结论:基于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MDRAB所致VAP疗效与其他联合用药方案无明显差异,但可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年来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是院内感染常见菌群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1998年10月~2004年1月新生儿监护室中呼吸机通气的88例新生儿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8例中疾培莽阳性27例,发现阳性菌株47株,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黄假单孢菌、肺杆菌、肺更克雷白氏菌厦口腔链球菌;药敏敏感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泰能及复在欣。结论:尽早根据本地区院内感染常见菌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及时根据患儿痰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收治的2 6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多发生在年老体弱、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亚胺培南最敏感 ,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 ,对头孢三嗪、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大多耐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多重耐药率高 ,预后差 ,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异帕米星治疗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 将103例感染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老年V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异帕米星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为58.8%,细菌清除率为45.1%;B组有效率为80.8%,细菌清除率为76.9%.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异帕米星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老年VAP患者的疗效好,明显提高了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9.
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采集45例由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及呼吸机通气环回路标本,对分离菌株以纸片法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5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31例;平均通气(17±11)d,5 d后发生VAP者占73.3%.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系统疾病(37.8%)、神经系统疾病(22.2%)和外伤(22.2%).28.9%为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道脓性分泌物、肺部实变.X线主要以双下肺野斑片状阴影为主,病死率37.8%.分离菌株耐药率高,存在多重耐药,较敏感抗生素为多粘菌素、亚胺配南、米诺环素、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结论不动杆菌所致VAP患者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细菌耐药性广,临床应早期获得病原学诊断、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呼吸环路的消毒.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肺炎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0年7月-2001年6月收治的4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细菌培养结果加以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病人多发生在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住院病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容易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性氨苄西林最高,哌拉西林及头孢他啶最低。舒巴坦明显降低了氨苄西林和头孢哌酮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药敏结果显示此菌耐药严重,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ICU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治愈14例,死亡14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62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血清PCT水平,按照机械通气时间〉7 d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于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7 d后(非VAP组)或患VAP(VAP组)时测定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为〈0.5μg/L,0.5~2.0μg/L,2.1~10.0μg/L和≥10.0μg/L 4个等级。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 CRP与WBC计数对VAP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1.2%和86.5%;特异性分别为55.3%和5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1.4%和67.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9%和64.4%。PCT对VAP诊断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77.8%。结论血清PCT对VAP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监测血清PCT可有助于VAP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收治的重症患者护理情况。方法:对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40例。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临床护理路径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工作差错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改善ICU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是预防VAP的策略之一。更换呼吸机管路的间隔时间与VAP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推荐更换呼吸机管路的间隔时间分别是8h、24h和48h。后来的研究发现,延长呼吸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并不增加VAP发生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呼吸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延长到7d甚至更长,但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与VAP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便准确实用的通气机相关肺炎(VAP)诊断方法,并指导临床VAP的合理治疗。方法:对机械通气超过48h,临床诊断为VAP患者17例和未诊断VAP患者14例采用纤支镜保护性样本刷(PSB)取样定量培养和非纤支镜盲目PSB取样定量培养诊断VAP,比较其优缺点,并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诊断VAP17例患者,经纤支镜PSB取样定量培养11例(64.7%)诊断为VAP,14例临床未诊断VAP患者4例(28.6%)诊断为VAP;两组31例患者经纤支镜PSB取样和非纤支镜盲目PSB取样定量培养.有25例患者结果相同,两者符合率达80.6%。结论:VAP临床诊断过渡诊断和错误诊断率高.疑诊VAP的机械通气患者,应行PSB取样定量培养,有助于提高VAP的诊断准确率并指导治疗;纤支镜PSB和非纤支镜盲目PSB取样定量培养两者相关性好,盲目PSB取样具有无创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CC)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2月至4月收集到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9月至11 月实施QCC后收集到的11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ICU诊疗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管理,观察组应用QCC对患者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QCC后,VAP的发生率由23.256‰降至12.842‰,手卫生依从性由72%提高至84%,手卫生的合格率由80%提高至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管理能有效降低ICU呼吸机患者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864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的相关住院资料,以同期726例非VAP为对照组,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15.9%。单因素分析发现,机械通气>5 d、侵入性操作、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15分、意识障碍、口腔护理、抬高床头、每日唤醒排痰与发生VAP有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5分、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机械通气>5 d和神经损伤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腔护理、患者抬高30°、每日唤醒排痰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合理的护理策略与尽早撤机缩短机械通气有利于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9年1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患者按相关危险因素自然分组,比较VAP发病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有77例发生VAP,发病率为48.1%。机械通气≥5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其机会比(OR)及OR值95%可信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较长时间、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s/L、发生MODS是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痰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深部脓痰进行痰菌分离培养,并对其药敏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97.5%,前几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42.5%、肺炎克雷伯菌14.2%,不动杆菌12.5%,大肠埃希菌9.2%,阴沟杆菌5.8%等,青霉素、红霉素、头胞唑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100%,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亦分别达19.6%和27.5%,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头胞三嗪、头孢哌酮亦有较高的耐药性。不动杆菌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广谱耐药,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为7.1%,阴沟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未发现耐药株,而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均有严重的耐药性,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郭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821-2822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药物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出19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感染科室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在分离出19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中,最多检出于痰液标本占70.83%。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以ICU(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分离出89株,占有46.35%。药敏试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最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次之,耐药率分别为53.65%、67.71%和71.88%。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