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8月我院就诊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饮食控制+胰岛素等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分别为(5.11±0.37)mmol/L、(7.06±0.25)mmol/L、(7.15±0.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围产期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祖国医学称之“消渴病”。由阴虚燥热、热灼阴亏所致。根据中西医汇通观点,用消糖舒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达清热、养阴、固肾、活血化瘀及纠正代谢紊乱、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之功效。尤其对久治不愈的Ⅱ型糖尿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病发糖尿病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诊的 60 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产妇入院的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体质量、负性情绪、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在开展干预前,血糖水平值均位于较高水平,两组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及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段观察组孕产妇体质量增幅明显更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均在予以干预前,病患存在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降低,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有利于控制分娩期体重,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选取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按WHO所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的住院患者,治疗组共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44...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2月~1997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120例,同时设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共180例,男103例,女77例,年龄19~76岁,病程3月~22年。按WHO 相似文献
7.
蔡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9):56-57
<正>糖尿病患者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容易引发慢性并发症,造成代谢紊乱、三多一少等现象[1]。及时且连续性的治疗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和降低血糖含量至关重要。中医辨证理论认为糖尿病和肺脾、肾脏等脏器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服用人参、黄芪、生地等药物达到健脾补气、填肾益肝的效果。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广东省汕尾地区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广东汕尾地区2型糖尿病病患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150例。对照组予西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P2 hPG、HbAlc均明显下降,且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焱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4):402-40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严重的并发症,并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诊治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中西医结合护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探讨。方法 对30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能引起多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与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1年7月~1996年7月收治Ⅱ型糖尿病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39~75岁,平均57岁,病程1~5年者30例,~10年者18例,~15年者8例,15年以上者4例。单纯酉药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41~78岁,平均59.5岁,病程1~5年者20例,~10年者12例,~15年者6例,15年以上者2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单纯酉药组:在控制饮食基础上,以西药优降糖、达美康或降… 相似文献
12.
笔者2006-03~2007—03运用自拟中药养阴益气降糖汤结合西药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全部符合1999年ADA/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从而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中药,根据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不同程度辨证施治。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尿蛋白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5.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从而缓解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参芎)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药物均选用替米沙坦。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每日静脉滴注参芎200 ml。结果 2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均下降,以上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芎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DN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标本兼治、疗效稳定的优势。本文就近两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于在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并发肠病者较常见.我科自1986年以来收治糖尿病患者中,出现较顽固而典型糖尿病肠病者27例,采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Ⅱ型糖尿病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0~60岁40例,61~75岁2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空腹血糖最低8mm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使用安全,稳定持久,可作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俞倩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10):27-28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世界各国报道其发生率为1-14%。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糖尿病的控制更复杂化,患者的病理妊娠、分娩期并发症和胎婴儿并发症也明显增高。因此,对GDM患者在妊娠、分娩及产后各阶段做好血糖监测和护理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