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变病变并发术中出血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5-12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实施ESD治疗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SD术中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13例患者有32例(28.32%)发生ESD术中出血,均采用电凝或止血夹治疗。对ESD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抗血栓药物>1年、病变位于贲门-胃底、病变>5 cm、操作时间>90 min、病理为早癌与ESD术中出血显著相关(P<0.05)。结论 ESD并发术中出血的风险受患者本身情况、病变特点以及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全面综合的分析准备能对安全有效实施ESD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马军伟  王佳  宋炜 《北京医学》2023,45(1):71-7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老年食管早癌后延迟性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ESD治疗的老年食管早癌患者153例,收集患者基线信息和临床表现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ESD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53例患者中,男90例,女63例,平均年龄(68.5±56.2)岁,发生延迟性出血77例(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036,95%CI:1.020~3.470,P=0.042)、病灶> 3 cm(OR=1.168,95%CI:1.112~28.596,P=0.013)和浸润深度越重(OR=1.254,95%CI:1.027~31.753,P=0.001)的老年患者,ESD术后越容易发生延迟性出血。结论老年食管早癌患者ESD术后延迟性出血与年龄、浸润深度和病灶大小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食管狭窄是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防治ESD术后食管狭窄的方法.本文就有关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防治EDS术后食管狭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食管早癌(E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10月~2020年6月本院行内镜手术治疗的64例EE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SD组38例和EMR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整块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食管早癌行ESD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110例患者均成功地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时间(20~420)min,平均(78±32)min,切除病变直径(0.8~10.0)cm,平均(3.2±2.8)cm。整块切除率96.4%(106/110),治愈性切除率92.7%(102/110)。术后共出现出血3例,穿孔3例,肺部感染2例,食管狭窄9例。术后4例患者出现复发,行第二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95.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治食管早癌(EEC)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经普通内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EEC及癌前病变的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术前常规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及超声内镜检查(EUS)明确病变...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49-351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平均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病灶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46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统计评估ESD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结果 46例患者术后出血2例(4.3%),穿孔1例(2.2%),食管狭窄3例(6.5%).结论 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食管癌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2例符合标准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病理和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分为狭窄组(n=15例)与非狭窄组(n=3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筛选获得与术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的指标,再将有关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出影响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因素,并基于上述因素对应系数构建线性回归模型,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选择拟合优度检验评判预测值与实际值的一致性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固有肌层损伤、病变环周范围、肿瘤浸润深度、剥离的纵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有固有肌层损伤(OR=4.310,95%CI:2.307~8.055)、病变环周范围>3/4环周(OR=12.820,95%CI:3.781~43.470)、肿瘤浸润深度进展至M3~SM1期(OR=6.482,95%CI:2.747~15.294)、长剥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入统计。结果:32例共33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治疗,30例共31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9%(31/33)。2例患者病灶局部黏膜下注射后抬举不良且难以剥离转行手术治疗。ESD手术时间(自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病变)55~125 min(平均85 min)。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少量出血;2例食管黏膜内肿瘤剥离过程中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成功,ESD穿孔发生率6.3%(2/32)。1例食管黏膜内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术后发生创面感染,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胸痛,抗感染治疗后6天恢复正常。成功实施ESD手术的30例患者平均住院8天,人均住院费用1.45万元人民币,术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期3个月,创面基本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3例术后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术后1个月就发生食管狭窄,经过平均2次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是治疗食管黏膜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早期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N组BUN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EN在降低高分解代谢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胃食管吻合术的食管癌患者120例,其中6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55例行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理化指标。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反而肺部感染、静脉炎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静脉营养组低(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优于静脉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患者较对照组术后白蛋白水平高,低钾血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汇总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HAI)的特征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HAI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后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HAI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64例患者,其中43例(11.81%)术后发生HAI。HAI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28例,65.12%)。HAI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5株,6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5 h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HA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戒烟、合理控制血糖水平以及尽量缩短手术时长有利于预防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HA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31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PSVT组),并随机抽取60例同期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未发生PsVT的患者做对照(对照组),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PVST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肺功能异常、术前活动平板试验阳性、麻醉和手术时间、术后低氧血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性别、手术入路、吻合口的位置等与PVsT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地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并辅以药物治疗,同时尽量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术后加强监测,方可降低PVS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贲门癌、食管癌患者在术中经鼻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给予EN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结果所有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EN,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营养,减少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康复信心,是患者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法。  相似文献   

16.
刘半秋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125-1126
目的探讨和总结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对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相应护理。结果通过呼吸道护理、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输液及吻合口瘘的观察等方面的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论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可解除患者食管梗阻,减轻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24h食管pH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探讨不同手术吻合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 8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取平卧位睡眠;B组40例,采取上身抬高30°~40°仰卧睡眠。监测患者24 h食管pH值。同时比较A组采用不同吻合术式患者24 h pH监测结果。结果 A组患者反流次数、时间>5 min反流次数、单次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pH<4的百分数、DeMeester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套入式吻合组和端侧吻合组患者反流次数、时间>5 min反流次数、单次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pH<4的百分数、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均存在胃食管反流,上身抬高可明显减少胃食管反流,套入式吻合与端侧吻合方法均不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术式的改进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永柱 《河北医学》2013,19(3):363-364
目的:探讨姑息切除手术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行放化疗治疗的10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有无行姑息切除手术分为单纯放化疗组50例(对照组)、姑息切除手术联合放化疗组52例(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一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1,P〈0.05)。结论:无法根治切除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姑息切除术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适当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33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包括乳糜胸,肺部并发症,胃瘫,吻合口瘘,心血管并发症等.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具有COPD,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吻合口部位,肿瘤长度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P<0.05),而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通过干预术后并发症的各种相关因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忆琴  杨菊 《中外医疗》2010,29(10):17-17,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8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对其化疗期间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