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彩荣  李勇 《护理学杂志》2008,23(15):66-67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时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纽(均P〈0.05)。结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药物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制作挂历式服药提醒装置提醒患者服药及实施药物知识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出院健康教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药物知识健康教育满意度及出院2周、1个月服药执行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挂历式服药提醒装置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将30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为理论依据,设计随访时间点和随访内容,采用电话随访和"杏树林"电子病历随访系统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于出院前和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水平、服药依从性。结果 238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及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出院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服药依从性,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卫生中心2个辖区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接受门诊随访,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即成立个案管理团队,由精神科护士为患者建立档案,于建档后第1、3、6、12个月上门对患者进行个案随访,根据个案管理随访记录表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于入组时及干预1年后采用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有助于改善其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卫生中心2个辖区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接受门诊随访,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即成立个案管理团队,由精神科护士为患者建立档案,于建档后第1、3、6、12个月上门对患者进行个案随访,根据个案管理随访记录表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于入组时及干预1年后采用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有助于改善其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汪春燕  尹梅  张静  李岭 《护理学杂志》2020,35(15):96-98+106
目的探讨依托"互联网+"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随访模式;观察组组建多学科合作管理团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健康管理模式8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慢性病管理的评价,疾病症候改善情况,自我效能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健康管理模式可增加患者的自我能效管理,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基于出院评估单的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2019年1~5月心内科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评估、出院指导和随访;2019年6~10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处置基础上,出院前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根据出院评估单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家庭自我管理、复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家庭自我管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复诊情况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出院评估单的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延续护理的实施,可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三方的互联互通,完善冠心病患者的院外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并提高患者的基层就诊率,促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9.
滕智裕  吴娟  郭晨曦  李玲  何彩云 《护理学杂志》2023,28(12):117-120+129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的用药偏差管理效果。方法 将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用药偏差管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用药偏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药物素养及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用药偏差管理可减少医院-家庭过渡期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提高患者药物素养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居住的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出院宣教,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过渡期护理,包括随访(电话和家庭随访)、康复知识讲座和社区康复活动等。干预前及干预12周分别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 干预12周,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药物管理水平。方法将80例住院治疗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药物处置培训,出院时分发服药盒、服药卡,出院后每周发送短信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组药物管理知识、精神病情阳性症状评分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3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处置培训,可提高其药物自我管理水平和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延续性管理模式在早产初产妇延续性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妇院外护理健康教育及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延续性管理模式。结果对照组45例、观察组47例完成全程研究。观察组早产初产妇产后3个月内乳头皲裂、破溃,产后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及母乳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早产初产妇产后育儿胜任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延续性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早产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育儿胜任感及母乳喂养率,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复诊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微信或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即通过线上及专科护理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与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结果 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促进患者出院后专业化护理的延续和全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术后复诊率、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决策辅助方案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决策辅助方案。分别于干预后(出院前)、出院后1、3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决策困境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决策准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1、3个月药物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目标眼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决策辅助方案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决策困境水平,提高决策准备度,增强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目标眼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影响肾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评定其效果。方法采取向患者和护士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找出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2017年全年肾移植患者100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共分为接受单一措施组及接受所有措施组4组。使用修订Morisky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分为依从性好与不好两种。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主要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为:①缺乏按嘱服药的重要性的知识。②服药管理问题。③对患者的出院后的管理不足。经过干预,干预组的合格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综合干预组的合格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的两两比较未显示出有统计意义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影响肾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几项重要因素。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改善服药依从性,综合性的干预措施相对单一干预措施有更为为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阶段性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96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氟西汀系统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为8周,随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并于随访6个月、1年、2年时了解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及再住院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P<0.05,P<0.01),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分别为10.42%和6.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和27.1%(P<0.05,P<0.01);而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日记结合微信随访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19例行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予常规出院指导及门诊随访,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责任护士术前发放康复日记并进行相应指导,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实施微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量表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除第一个时间点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其它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互动康复日记结合护理随访有助于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素养。方法将长沙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个,对照组153例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常规健康服务;干预组144例患者依据制订的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促进计划实施为期1个月的干预。结果干预后第3个月,干预组血压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药物素养、服药自我效能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促进计划可以提升患者药物素养、服药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课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后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课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居家康复指导,共6个月。于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对照组35例、干预组34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课健康教育能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住院治疗的PCI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随访管理。结果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康复知识、二级预防能力、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随访管理有利于提升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预防管理能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及维持血脂水平的平衡,可有效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