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年 8个月。结果 疗效优 6例 ,良 4例 ,可 2例 ,优良率83 3%。结论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臭氧(O3)注射与RFA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07—2021-02郑州金水郑荣医院外科收治的CSR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RFA联合O3注射组(RFA+O3组)和RFA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治疗后6个月时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前路手术应用自稳式双嵌片融合系统(ROI-C)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ROI-C植骨固定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颈椎功能评分变化和椎间隙高度改变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颈椎障碍指数由术前的36.1%±12.8%减少至术后12个月的9.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为91.4%。椎间隙高度术前为5.1 mm±1.6 mm,术后12个月时为7.8 mm±0.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分别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术后2周自愈。术后6个月X线或CT检查39个融合节段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ROI-C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符合人体生物学特性,应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属于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我们自2004年-2006年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70例神经根型颈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间盘置换和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置换组30例,融合组3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静力性抗阻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ESW)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6例CSR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接受ESW治疗,观察组在ESW治疗基础上接受静力性抗阻训练,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和颈椎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下降(P<0.05),而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CASCS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力性抗阻训练联合ESW治疗可有效缓解CSR患者疼痛,且能有效提高患者颈椎活动度和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CBM、CNKI、万方、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收录的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初筛、复筛及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2.7软件分析计算,对有效率、治愈率、VAS积分等治疗效应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纳入14篇参考文献,合计131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热敏灸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0.13,95%CI(0.09,0.16)],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62,95%CI(1.40,1.87)];热敏灸在缓解VAS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MD=-1.48,95%CI(-2.16,-0.80)]。2项研究提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敏灸单纯运用或与针刺、电针、手法、神经阻滞等方法联合,均能提高CSR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也优于其他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笔者1993年~1997年2月采用颈椎牵引、周林频谱仪照射、颈部正骨水涂擦按摩、口服药物、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5~54岁;病程短则20天,长则2年;颈肩、前臂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沉重、麻木,疼痛以夜间静息痛为剧。本组30例CT提示颈椎间盘(C_(2~3)、C_(3~4)、C_(4~5)、C(5~6)不同程度突出(0.2~1.2cm)、骨质增生、钩突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小扁枕头垫于颈部及双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斜矢状MRI在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就诊临床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而神经肌电图正常的患者34例,行常规MRI及斜矢状MR - T2WI;由影像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在已知临床症状的同时分别就常规MRI及常规MRI联合斜矢状MRI分别评价所做的所有MR图像,判定椎间孔狭窄的位置及节段数,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相关性.[结果]应用常规MRI诊断34例中19例24处椎间孔狭窄;联合斜矢状MRI诊断26例43处椎间孔狭窄,其中3个节段1例、2个节段11例,4例为单节段双侧,其余10例为单节段单侧椎间孔狭窄.常规MRI联合斜矢状MRI的椎间孔狭窄判定能力高于常规MR检查.[结论]斜矢状MRI 检查技术能直观显示椎间孔的立体形态并判断椎间孔受压(狭窄)的程度,为临床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提供了极佳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脱止-M)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单纯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观察临床疗效,对照组90例采用甘露醇结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79.33%(119/150),显著有效率47.33%(71/150),起效较快,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甘露醇结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结果显示,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在门诊颈椎病患者的保守治疗中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配合微波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神经松动术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推拿手法配合微波及牵引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价颈椎的疼痛及整体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VAS及CAS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及CASCS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配合微波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开放性临床对照试验。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痛平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周复查,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32/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24/3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9.2%(33/3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27/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疾病疗效方面明显优于颈复康;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两种药物均有明显疗效,且疗效相当;在安全性方面两种药物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颈痛平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经椎间孔镜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PTED)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分别采用PTED与ACDF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PTED组15例,ACDF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活动度,以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结果 PTED组14例、ACDF组27例获得9~26(15.6±5.1)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D组术中出血量较ACD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邻近下位节段活动度较ACDF组小,颈椎整体活动度明显大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邻近上位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TED组邻近上、下位节段活动度均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均较ACDF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PTED能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其中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23例,随访时间23.1±5.9个月;采用PPECD治疗20例,随访时间25.6±8.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点(1d、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创口疼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颈椎前凸Cobb角、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时ACDF组及PPECD组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13±1.78分、1.02±2.24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较术前的7.13±1.25分、7.28±1.30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d时PPECD组的创口疼痛VAS评分为1.91±0.58分,显著小于ACDF组的3.87±1.19分(P0.05),但术后1周后随访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PPECD组在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小于ACDF组(P0.05)。ACDF组和PPECD组术后1年时颈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13.7°±6.9°和8.2°±4.8°,较术前的4.3°±11.3°、4.7°±8.9°均有显著增大(P0.05),且ACDF组的平均增幅显著大于PPECD组(P0.05)。术后1年时PPECD组的颈椎活动度同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DF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时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及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费用更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