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敬懿 《中外医疗》2010,29(15):80-80
目的比较研究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 S3 Bond和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NT在楔形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患者,患牙142颗,采用随机自身同名牙配对方法分成2组,A组使用S3 BOND,B组使用自酸蚀粘结剂Prime&BondNT,均应用3M Z250修复。分别根据改良的USPHS/Ryge临床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盲法评价诊后的修复效果。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粘结剂在修复效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S3BOND和Prime&BondNT粘结剂在楔形缺损修复中都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ptiBond AIO自酸蚀树脂粘结剂与酸蚀剂联合运用处理牙釉质及牙本质后,粘结修复楔形缺损的效果。方法 68例患者共216个楔形缺损牙,同一患者采取两种方法,按牙位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使用OptiBond AIO第七代自酸蚀树脂粘结剂,Ⅱ组使用Optibond S第五代全酸蚀树脂粘结剂,所有患牙仅少量用毛刷结合无氟牙膏清理窝洞表面污染物,不制备倒凹,采用Premisa纳米复合树脂充填。1年后随访疗效。结果Ⅰ组牙髓敏感性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修复一年后成功率为98.15%,高于Ⅱ组的85.70%(P〈0.05)。结论磷酸酸蚀处理牙釉质后,采用自酸蚀处理牙釉质及牙本质,能明显提高楔形缺损树脂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影  邵海峰  梁爽 《吉林医学》2010,(35):6479-6480
目的:观察深龋患牙光固化树脂充填前应用iBond自酸蚀粘结剂与常规前处理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诊断为深龋的患者105例(患牙178颗),根据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9颗患牙)和对照组(89颗患牙)。窝洞预备后,试验组应用iBond自酸蚀粘结剂,常规树脂充填;对照组酸蚀、涂布粘结剂、常规树脂充填。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3d后的复诊中,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估临床疗效,两组样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Bond自酸蚀粘结剂能有效降低深龋树脂充填后牙髓敏感症状,提高牙髓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楔状缺损临床上在中、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牙髓病变、根尖病变,严重时可致牙折。应用3MZ350纳米树脂及AdperTMPromptTM充填楔状缺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齿楔状缺损Ⅴ类洞患牙218颗,应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3MAdperTMPromptTM自酸蚀粘结剂。修复步骤:修整洞形选择合适的树脂,洞深者光固化氢氧化钙护髓,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后光照,分层加压充填树脂,光固化后打磨、抛光。结果临床复查6个月后成功213例,1年后成功204例。结论3MZ350纳米树脂耐磨性高,抗压强度大,易抛光,聚合收缩率低,AdperTMPromptTM自酸蚀粘结剂粘结性高,术后敏感率低,二者联合应用充填楔状缺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合并流动树脂对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6-10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600颗,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牙面后以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对照组采用传统35%磷酸酸蚀法处理牙面后以窝沟封闭剂进行窝沟封闭.记录所需操作时间,定期复查6,12,24个月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实验组封闭一颗牙的操作时间为(121±10)s,较对照组(250±12)s短(P<0.01).封闭后6,12,24个月复查时实验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龋率低于对照组,除6个月患龋率无差异外,两组材料保留率和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合并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闭剂的保留率,能有效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修复楔状缺损及消除牙本质敏感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患牙200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102颗患牙)采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结剂,对照组35例(98颗惠牙)使用登士伯磷酸全酸蚀牙本质粘结剂,充填材料为各自厂商配套的复合树脂。临床观察时间为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无敏感出现,对照组7.14%出现敏感;6个月实验组无敏感出现,对照组3.06%出现敏感;一年后两组均无敏感出现。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和磷酸全酸蚀牙本质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牙齿楔状缺损出现的敏感症疗效确切,两种方法之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自酸蚀粘结剂操作步骤简单,治疗时间缩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修复楔状缺损及消除牙本质敏感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患牙200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102颗患牙)采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结剂,对照组35例(98颗患牙)使用登士伯磷酸全酸蚀牙本质粘结剂,充填材料为各自厂商配套的复合树脂。临床观察时间为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无敏感出现,对照组7.14%出现敏感;6个月实验组无敏感出现,对照组3.06%出现敏感;一年后两组均无敏感出现。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和磷酸全酸蚀牙本质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牙齿楔状缺损出现的敏感症疗效确切,两种方法之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自酸蚀粘结剂操作步骤简单,治疗时间缩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酸蚀粘结剂与自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修复乳牙龋齿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乳牙龋齿患儿(100颗牙)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50颗牙)。对照组采用全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观察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比较两组牙齿固位等级率、牙髓敏感等级率和边缘密合性等级率。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牙齿固位Ⅲ级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髓敏感Ⅲ级率和Ⅳ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边缘密合性Ⅰ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乳牙龋齿患儿可提高固位性和边缘密合性,以及降低牙髓敏感性,优于全酸蚀粘结剂联合复合树脂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楔状缺损临床上在中、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牙髓病变、根尖病变,严重时可致牙折。应用3MZ350纳米树脂及AdperTMPromptTM充填楔状缺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齿楔状缺损V类洞患牙218颗,应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3MAdperTMPromptTM自酸蚀粘结剂。修复步骤:修整洞形选择合适的树脂,洞深者光固化氢氧化钙护髓,涂布自酸蚀粘结剂后光照,分层加压充填树脂,光固化后打磨、抛光。结果临床复查6个月后成功213例,1年后成功204例。结论3MZ350纳米树脂耐磨性高,抗压强度大,易抛光,聚合收缩率低,AdperTMPromptTM自酸蚀粘结剂粘结性高,术后敏感率低,二者联合应用充填楔状缺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iBond第7代自酸蚀树脂粘结剂涂布烤瓷牙活髓预备体,降低牙体敏感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需要烤瓷冠桥修复的活髓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涂敷自酸蚀粘结剂1周、半年和1年的疗效对比。结果涂敷自酸蚀粘结剂的实验组脱敏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iBond第7代自酸蚀树脂粘结剂涂布烤瓷桥活髓预备体,对于减轻或消除牙齿敏感症状即刻及远期疗效均较好,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酸蚀与全酸蚀黏结剂牙体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志军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5):437-438,441
目的 比较自酸蚀黏结剂与全酸蚀黏结剂的临床修复疗效,评价自酸蚀黏结剂的黏结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167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n=85)和对照组(n=82),实验组用自酸蚀黏结剂,对照组用全酸蚀黏结剂,复合树脂充填后光照固化.12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成功82颗牙,成功率96.47%;对照组成功78颗牙,成功率95.12%.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 4,P>0.05).结论 自酸蚀黏结剂在牙体缺损的修复中的黏结效果和全酸蚀黏结剂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哲  陈吉华  王辉  王迎捷 《医学争鸣》2006,27(11):1040-1042
目的:研究牙釉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新鲜拔除无龋坏,无缺损的牛切牙32个,流水冲洗下.低速金刚砂片平行于牙长轴切取厚约2.0 mm,约3.5~4.0 mm2的牙釉质片,金钢砂车针表面磨切呈平面,依次以200目、400目、600目砂纸打磨牙釉质,形成标准粘结面,超声波清洁, 将标准粘结面常规处理.加压充填树脂,分层固化.同时以全酸蚀粘结系统作对照组. 所得的试件分为4组:即刻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和24 h后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每组8个试件.即刻测试:将粘结处理完成后的试件直接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剪切强度,剪切头速度为0.5 mm/min. 24 h后将粘结处理完成后的试件放置在人工唾液中24 h,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剪切强度,剪切头速度为0.5 mm/min.结果: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可知三种不同状态在自酸蚀粘结系统下即可和24 h测试组比较组内及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自酸蚀即刻测试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自酸蚀24 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 结论:牙釉质表面在半干燥条件下的即刻和24 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4.
魏清跃 《华夏医学》2005,18(4):537-538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1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颗,采用自酸蚀底料的可乐丽菲露SE BOND及AP-X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对照组100颗,应用Dyract复合体(非酸蚀型)充填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1,3,6个月,所得结果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达98%,而对照组则为9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固位性能和边缘封闭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酸蚀体系、粘结剂和时间对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评价粘结剂边缘封闭性,以期寻找合适的酸蚀时间与方法,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5颗离体前磨牙,分别用320、400及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随机分为5组,除E组5颗外,A、B、C及D组每组10颗牙,分别酸蚀0、15、30及45 s后再分别使用SB和PB粘结剂处理每个亚组5颗牙;E组:使用AP粘结剂;制件,银染后制作电镜标本,SEM下观察并照相.结果 ①SEM观察:A组中未见银染颗粒,未见纳米渗漏;其余组均可见银的积聚,呈线状或点状,纳米渗漏程度不一,B组与E组最少,D组SB亚组最多.②NIH Image数据分析:A组为零;B组的SB与PB亚组纳米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中SB亚组产生的纳米及渗漏比PB亚组产生的纳米渗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和PB在不同酸蚀时间下(除不酸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产生的纳米渗漏值随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E组AP与B组SB和PB相比,纳米渗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D组的纳米渗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按操作要求的AP粘结后产生的纳米渗漏均比酸蚀30 s或45 s后分别使用SB和PB粘结剂产生的纳米渗漏小.结论 ①全酸蚀粘结系统与自酸蚀粘结系统均能产生纳米渗漏;②全酸蚀粘结中,牙本质粘结界面的纳米渗漏随酸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SB受酸蚀时间影响的程度较PB大;③自酸蚀粘结剂AP与全酸蚀粘结剂SB、PB在酸蚀15 s后产生的纳米渗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口腔科接收的62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采用全酸蚀粘接修复系统,研究组采用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比较两组口腔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牙本质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和外观评分方面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牙本质敏感性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对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能够对患者的牙本质敏感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光固化树脂用自酸蚀粘接剂ONE-UP BOND F(俗称"变色龙")与3M纳米全酸蚀粘接剂Adper Single Bond2对充填体边缘的封闭情况。方法:取新鲜离体双尖牙40颗,在颌面各制备3mm×2mm×2mm箱状洞型,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ONE-UP BOND F粘接剂,B组使用3M ESPE Adper Single Bond2全酸蚀粘接剂,3Mp60后牙专用复合树脂充填,0.5%碱性品红溶液中染色24h后,将充填体近远中剖开,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的染色情况。结果:两种粘接剂均有微渗漏现象发生,光固化树脂用自酸蚀粘接剂ONE-UP BOND F的边缘微渗漏情况略优于3M纳米全酸蚀粘接剂Adper Single Bond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两种粘接剂都不能消除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但ONE-UP BOND F自酸蚀粘接剂效果略好,而且操作简单,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对第一恒磨牙行窝沟封闭,比较2年内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病预防情况。方法:选择140例6~8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560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名儿童随机选择一侧为A组,采用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B组,采用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随访2年,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6、12、24个月复查,封闭剂保留率A组均高于B组,12、24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龋齿,12、24个月龋病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系统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可以简化操作步骤,降低儿童依从性的要求,但对于材料远期保留率、预防窝沟龋的发生率,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疗效优于自酸蚀粘结剂结合流动树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不同粘结(自酸蚀粘结剂或全酸蚀粘结剂)条件下流动树脂充填年轻恒牙早期窝沟龋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12~14岁正畸科儿童,双侧均有完全萌出的被诊断为早期窝沟龋的第一(或第二)恒磨牙136颗,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位儿童随机选择一侧磨牙选用自酸蚀粘结剂+流动树脂充填,另一侧选用全酸蚀粘结剂+流动树脂充填。在充填后的3、6、12月采用改良USPHS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充填体完整性在12个月时,全酸蚀组明显高于自酸蚀组,P〈0.01。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充填后反应、继发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酸蚀粘结技术流动树脂充填年轻恒牙早期窝沟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纳米树脂后牙充填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吕锦 《西部医学》2012,24(3):567-569
目的评价两种纳米树脂(3MFiltek Z350纳米树脂及GC Gradia Direct纳米树脂)后牙Ⅱ类洞型缺损充填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共122颗患牙根管治疗后根据所选纳米树脂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采用3MZ350纳米树脂后牙充填57颗;B组采用GC纳米树脂充填65颗,对充填的后期情况进行3年追踪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6周追踪,两组材料均未出现充填失败;3年后材料成功率仍然高达91.2%和89.2%,两组材料疗效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完成根管治疗的后牙II类洞型缺损中直接采用纳米树脂材料充填,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作为除桩核冠及全冠修复思路之外的一种可行治疗方案。材料品牌在3年之内无首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