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与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1周内行18 F-FDG PET/CT及增强CT检查,最终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18 F-FDG PET/CT出现4例假阳性及3例假阴性,18 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85.0% (17/20),特异性为80.0%(16/20),阳性预测值为81.0%(17/21),阴性预测值为84.2%(16/19),准确性为82.5%(33/40);腹部增强CT出现5例假阳性及8例假阴性,腹部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60.0%(12/20),特异性为75.0% (15/20),阳性预测值为70.6% (12/17),阴性预测值为65.2%(15/23),准确性为67.5% (27/40);两者假阳性及假阴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78,P=0.893;x2检验).结论 虽然18F-FDG 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同增强CT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FDG(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随后与其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3例,其中1例右侧颈部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结节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活动性结核,2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患者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3.5%,93.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少数活动性淋巴结核以及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在迅速增长?目前X线胸片?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能帮助医师对大部分肺癌作出诊断和分期判定,但对于一些早期病变的判定帮助有限?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空间分辨力较差?PET/CT的出现弥补了这两方面的缺憾,它融合专用的PET扫描仪和CT扫描仪的技术,提供了来自两种显像方式的独特信息?本文就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颞叶癫癎术前的定位作用.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癎患者行EEG检查及Discovery LS PET/CT扫描仪显像,其中的38例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手术治疗,比较EEG、术中ECoG及病理结果与18F-FDG PET/CT显像定位的一致性.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清晰的脑解剖与功能双重显像;颞叶癫癎的PET/CT显像敏感性为94.3%(50/53); PET结果阳性的50例中,多种EEG检查发现有明确癫样放电者为42例(85.0%),其中明确有定侧意义32例与PET/CT结果完全或基本一致的占93.8%(30/32),定侧结果相反2例.38例接受手术者,PET/CT结果与术中ECoG定位完全或基本相符的32例,相反6例,所有患者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马硬化或萎缩;以ECoG监测结果为标准,PET/CT对癫癎灶检出的特异性为84.2%(32/38).结论:18F-FDG PET/CT可以实现颞叶癫癎的解剖与功能双重显像,是颞叶癫癎灶术前定位较为灵敏有效的一种无创检查,但其显像结果的解释必须慎重,尤其应强调PET/CT结果与EEG结果的一致性是病灶定侧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型肺癌的18F-FDG PET/CT表现特征,评价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l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放射科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19例肺炎型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及胸部增强CT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30~79(58.8±13.2)岁,体质量43 ~82(57.3±11.4)kg],比较采用CT增强检查、单时相PET/CT、单时相PET/CT联合增强CT、双时相PET/CT、双时相PET/CT联合增强CT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依据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组正确诊断5例(26.3%);单时相PET/CT正确诊断组12例(63.2%);单时相PET/CT联合增强CT组正确诊断15例(78.9%);双时相PET/CT正确诊断组14例(73.7%);双时相PET/CT联合增强CT检查组正确诊断18例(94.7%).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97,P<0.05).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5组间的诊断正确率,结果显示仅有双时相PET/CT联合增强CT组与增强CT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05),即双时相PET/CT联合增强CT的诊断正确率高于增强CT组,其他组不能表现出差异.结论 双时相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提高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癌18F-FDG PET-CT与HRCT的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及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肺癌的PET-CT与HRCT资料并与其病理分型作对照,分析肿瘤大小与SUVmax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其中23例常规扫描后1 h行延迟扫描,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对于65例肺癌患者中原发灶的检出,PET-CT敏感性100%,准确性93.8%;肺部HRCT敏感性96.9%,准确性72.3%;PET敏感性93.8%,准确性90.7%。肺癌中61例为实性结节或软组织肿块,SUVmax为9.78±5.6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为磨玻璃灶,SUVmax为0.91±0.14;肺孤立结节(SPN)延迟扫描SUVmax为11.76±5.40,SUVmax升高值为3.2±1.3,RI为(39.31±3.62)%。实性原发灶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51,t=4.56,P<0.000 5)。结论 PET-CT双时相扫描结合HRCT对肺癌性质判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5例肺癌患者的CT和X线平片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扫描方法在CT检查中非常重要;CT对观察肿瘤轮廓、边缘、内部结构、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心脏大血管以及胸壁侵犯方面明显较一般平片优越.具有分叶和棘状突起的孤立肿块,且其CT值在100Hu以下,为周围型肺癌较可靠的征象.对于中央型肺癌,CT扫描除能显示支气管腔内病变外,还可同时了解腔外情况.另外,本文对肺小细胞癌的CT表现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螺旋CT扫描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搜集6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胸部螺旋CT扫描,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及分期特点。结果67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心型54例(80.6%),周围型13例(19.4%)。属于局限性病变27例,广泛播散性病变40例。54例中心型小细胞肺癌中,伴阻塞性肺炎9例,伴阻塞性肺不张5例。50例肺门淋巴结增大,4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21例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13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中,5例肿大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较肺内肿瘤大。结论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扫描有一定特征,螺旋CT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纵隔淋巴结进行选择性的预防照射(ENI),即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有时包括对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有时甚至包括锁骨上淋巴结,曾经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放疗的标准设野方式。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ENI放疗增加了肺、食管、心脏和脊髓等胸腔内重要脏器的放射受量,可能增大治疗副作用;若进行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放疗,肿瘤区域放疗剂量很难提高到65 Gy以上,而65 Gy放疗剂量理论上推测仅能控制直径为1 cm大小的肿瘤;从放疗失败表型看,若仅行累及野放疗,只有0~6%的病人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脑CT检查对甲状裤腺机能减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经临床证实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并分析其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 颅脑CT可以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学、多发性、对称性和多形性为其分布特点;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 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主要影像学检出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董若凡  浦红  吕蓓  何成章 《医学综述》2008,14(3):344-346
与影像学方法比较,利用正电子成像和正电子成像/计算机成像,能更准确地检测到妇科肿瘤。2-[18F]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成像用于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测量治疗后残留灶或复发灶的大小。在放疗计划制订中,正电子成像/计算机成像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指导组织活检。本文就正电子成像和正电子成像/计算机成像在妇科肿瘤诊断、分期、复发、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螺旋CT诊断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tSAH的螺旋CT表现。结果71例中,脑外侧裂池24例,纵裂池19例,脑沟16例,小脑幕8例,环池2例,四叠体池2例。合并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室出血5例,颅内积气3例,颅骨骨折4例,硬膜下积液1例,脑积水1例,额叶脑梗死1例,脑疝3例,合并多种损伤死亡5例。结论螺旋CT是tSAH首选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联合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鳞癌相关抗原(SCC-Ag)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武汉市普爱医院收治的120 例疑似肺癌的患者接受PET/CT 检查,取血测定其血清MIC-1、SCC-Ag 水平。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肺癌和良性病变组。比较PET/CT、血清MIC-1、SCC-Ag 单独和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的SUVmax 分别为(9.22±1.37)、(2.28±0.93),MIC-1 分别为(1.35±0.23)及(0.37±0.09)ng/ml,SCC-Ag 分别为(3.89±1.02)及(0.72±0.1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T/CT 诊断肺癌的敏感性(94.1%)高于MIC-1(77.9%)、SCC-Ag(76.5%)(P <0.05),特异性(48.1%) 低于MIC-1(84.6%)、SCC-Ag(82.7%)(P <0.05);PET/CT+MIC-1、PET/CT+SCC-Ag及PET/CT+MIC-1+SCC-Ag 3 种联合诊断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4%、92.3%,79.4%、88.5%,88.2%及100.0%(均P >0.05),PET/CT+MIC-1、PET/CT+SCC-Ag 及PET/CT+MIC-1+SCC-Ag 联合诊断肺癌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65 及0.843。结论 肿瘤标志物MIC-1、SCC-Ag 可作为PET/CT 诊断肺癌的补充手段,三者联合能够有效改善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18F-PET-CT显像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CT、PET、PET-CT显像结果。67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共取出不同大小淋巴结3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68枚,且所有取出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CT、PET、PET-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计算CT、PET、PET-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对CT、PET、PET-CT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CT、PET、PET-CT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74.6%、80.9%、88.7%;61.8%、80.9%、86.8%;78.1%、79.4%、89.2%;43.3%、53.4%、68.6%;88.3%、93.4%、96.1%。CT诊断纵隔淋巴结的准确率低于P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PET,P<0.05。结论:PET-CT显像对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6.
^18 F—PET—CT显像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CT、PET、PET-CT显像结果。67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共取出不同大小淋巴结3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68枚,且所有取出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CT、PET、PET-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计算CT、PET、PET-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对CT、PET、PET-CT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CT、PET、PET-CT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74.6%、80.9%、88.7%;61.8%、80.9%、86.8%;78.1%、79.4%、89.2%;43.3%、53.4%、68.6%;88.3%、93.4%、96.1%。CT诊断纵隔淋巴结的准确率低于P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PET,P〈0.05。结论:PET-CT显像对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7.
韩子阳  林若柏 《医学综述》2008,14(2):197-199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显像技术,实现了功能影像和结构影像的同机融合,使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单纯PET或CT显著提高,为肺癌的临床分期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且随着技术发展及新的显像剂的出现,PET/CT在临床上的应用将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的特点,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75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36例加做了高分辨率扫描(HRCT),29例加做了增强扫描,重点对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内部结构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5例小肺癌的CT表现:具有分叶征60例,毛刺征63例,胸膜凹陷征40例,血管束征44例,空泡征25例,空气支气管征12例。29例增强病例中25例CT值增幅〉30HU。结论 HRCT和增强扫描对小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和间接比较方法评价PET/CT和CT在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6-2013.7)、Web of Science (1980-2013.7)、The Cochrane Library (2013.6)、Embase (1974-2013.7)、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3.7)、万方数据库(1990-2013.7)、中国知网数据库(1994-2013.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7),并辅以手工检索,获取PET/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地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QUADAS)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Disc 1.4和Statal2.0软件对PET/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进行合并分析和间接比较,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间接比较结果计算相对诊断比值比(RDOR)等.结果 检索获得1 006条记录,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44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PET/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SEN合并为0.70 (95%CI 0.65~0.74),SPE合并为0.96 (95%CI 0.95~0.96),DOR为24.53 (95%CI 10.83~55.57),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5;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SEN合并为0.65 (95%CI 0.57~0.73),SPE合并为0.87 (95%CI 0.84~0.90),DOR为12.59 (95%CI 8.36~18.95),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0.间接比较结果显示PET/CT与CT的RDOR值为1.95 (95%CI 0.69~5.50).结论 PET/CT较CT诊断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准确性高,可作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