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应用溶栓剂的易化PCI组(A组,32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组(B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两组基础临床状况及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死亡1例,B组无死亡,B组出血并发症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IMI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TIMI计帧数显示B组快于A组(P<0.01)。B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低于A组(P<0.05),而90min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B组1周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有高于A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的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可以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65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疗程术后24h~36h。结果替罗非班组30d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20.5%,P0.001)。替罗非班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14h峰值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延长,但不增加穿刺点的出血和血肿。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结论替罗非班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按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PCI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TIMI3级血流分级、出血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1 h肌钙蛋白T(cTnT)、ST段恢复情况、术后1 w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TIMI3级血流开通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5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P<0.05)。观察组术后1 h cTnT升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 w 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能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保护心功能,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12月-2009年12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d,术中普通低分子肝素50~70U/kg,术后低分子肝素1次/12h,皮下注射3~5d.研究组术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 3min内推注完毕,随后0.15μg/(kg·min)静脉持续24h.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血小板聚集、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研究组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直接PCI的7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比较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随访1年,比较2组间的心绞痛复发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73.7%比48.6%,P<0.05),但术后2组TIMI3级血流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比89.1%,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率(5.3%比24.3%,P<0.05)、MACE发生率(7.9%比27.0%,P<0.05)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58.1±6.2比50.4±9.6,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1年内心绞痛的复发,明显降低主要MACE的发生,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对比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129例,普通肝素组127例,两组都联合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30 d内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等临床事件;并比较两组患者72 h内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30 d内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等临床事件,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内出血并发症,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稍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前后血小板数量下降程度,依诺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低(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肝素,依诺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行PCI手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0级~1级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改善了血流分级,提高了心肌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因AMI行PCI治疗患者165例,其中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86例,单纯行PCI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改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16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PCI治疗(对照组,66例)和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96例),检测有、无消化道出血者的年龄、体质指数、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既往消化道疾病史、罪犯血管部位、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OBT)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6.1%∶25%,P<0.05);出血者较未出血者年龄高、体质指数较低、ALT升高、Cr升高、APTT延长、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多、前降支病变多.结论:高年龄、低体质指数、肝肾功能受损、APTT升高、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前降支病变和OBT延长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后期减少肝素用量可明显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其明  宋毓青 《山东医药》2011,51(36):60-6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结果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90 min 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部分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马鞍山临床学院行PCI的老年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5例,观察组在常规PCI之前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3级、2h心电图ST段回落>50%、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57例(91.9%)与49例(75.4%),χ2=2.295,P=0.040;心电图ST段回落>50%:50例(80.6%)与40例(61.5%),χ2=5.611,P=0.018;LVEF值:(52.7±3.5)%与(50.95±5.0)%,t=2.229,P=0.028];观察组CK-MB峰值、碎裂QRS波、心包积液均低于对照组[CK-MB峰值:(274.4±173.1)U/L与(334.5±154.0)U/L,t=2.069,P=0.041;碎裂QRS波:24例(38.7%)与38例(55.5%),χ2=4.955,P=0.026;心包积液:6例(9.5%)与15例(23.1%),χ2=4.128,P=0.042];术后30天,观察组小/微出血事件多于对照组[小/微出血事件:7例(11.3%)与4例(6.2%),χ2=4.019,P=0.043],大出血和卒中事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MACE事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改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研究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沈阳军区总医院2004年5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且行介入治疗的231例老年ASTEMI患者,年龄65~85岁,平均(72±9.3)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116)和对照组(n=115),对比观察两组术中靶血管开通情况、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情况,96h活化凝血时间(AC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时间,术中及术后重要脏器出血情况,术后30d不良心血管事件、持续ST段抬高情况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靶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术中及术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术中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比例及30dEF值均优于对照组(94.0%vs83.5%,85.3%vs73.0%,65.3%±2.4%vs54.7%±7.0%,P<0.05),治疗组术后持续ST段抬高>0.2mV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2.2%,P<0.05),术后治疗组CK-MB酶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8.3h±0.6hvs12.1h±0.3h,P<0.05),30d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2.6%vs13.9%,心肌梗死再发率0.9%vs8.7%,心源性死亡率0vs5.2%,P<0.05)。结论老年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04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48例,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TIMI计帧。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介入治疗后TIMI3级血流为91.7%和76.8%(P=0.0408),发生无复流现象为4.2%和16.1%(P=0.0491),远端小血管栓塞为8.3%和23.2%(P=0.0408),TIMI帧数为20.2±2.8和31.2±4.4(P=0.02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12.5%vs8.9%,P=0.01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脉内小剂量应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77例STEMI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全部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300 mg口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试药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未用替罗非班)。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反复心绞痛发作)及TIMI出血事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试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 ST段完全回落率及1周时LVEF试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0.01)。术后30 d随访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冠脉内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可以获得较好的即刻造影结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PCI术,观察组在PCI球囊扩张狭窄血管后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对照组不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cTnI、sICAM-1、sVCAM-1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2h CK-MB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2h、24h的cTnI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2h的CK-MB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h的cTn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72h的sICAM-1、sVCAM-1水平均比术前升高(P<0.05);术后24h、72h,观察组的sICAM-1、sVCAM-1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0d两组LVEF均显著高于术前,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0d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观察组LVEDD、LVESD分别为(45.74±3.43)mm、(36.19±3.50)m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介入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操作,试验组有4例(10%)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对照组共有8例(25%)出现无复流现象,试验组无复流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的TMPGⅢ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总的出血并发症相似,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降低AMI直接PCI时无复流现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潘莹  段雯  曾宪钦  张志远 《心功能杂志》2014,(3):310-312,31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不同时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组(30例)、早期使用替罗非班组(溶栓前给药28例)和补救替罗非班组(溶栓失败后给药29例)。采用判断溶栓再通间接指标来评估3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观察患者出血的发生率及24 h内并发症。结果:早期应用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峰值和达峰时间与常规溶栓组、补救应用组比较,明显降低和缩短(P〈0.05),应用替罗非班后较常规溶栓组胸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下降时间提前(P〈0.05)。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在24 h内并发症方面,3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联合替罗非班,特别是早期应用者可以提高溶栓成功率,减轻心肌损害而不会增加并发症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超选择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及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粤北人民医院STEMI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10)和对照组(n=100)。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试验组通过抽吸导管超选择冠脉闭塞处注射替罗非班后进行血栓抽吸,再放置药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为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TIMI帧数)、术后90 min完全ST 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cTnI峰值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分别是(29.25±10.22)s和(37.46±11.32)s(P=0.046),术后90 min完全ST 段回落率分别是88(80%)和67(67%)(P=0.091),CK-MB峰值分别是(380.68±298.41)U/L和(425.33±317.62)U/L(P=0.202),cTnI峰值分别是(12.31±10.08)ng/mL和(15.18±10.89) ng/mL(P=0.191),cTnI峰值时间分别是(17.25±10.72)h和(19.01±11.22)h(P=0.277),可见试验组在数据上比对照组有着更好的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 (20%)和18 (18%)(P=0.954),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 (13%)和11 (11%)(P=0.92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选择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相比冠脉口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能更好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肌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校正TIMI帧数、无复流现象(TIMI 0~1级)降低(P均<0.05),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LVEF值较高(P均<0.05)。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55例)和对照组(直接PCI,51例)。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6 h、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2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 min sumS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AMI患者PCI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急诊PCI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