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中国民康医学》2019,(1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丙戍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戍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SE、IL-2、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相比(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戍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冠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21,35(1):69-71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2)、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究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4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小儿癫痫60例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和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14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28例(93.33%)。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儿无效8例、有效12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22例(73%)。丙戊酸钠组疗效明显优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较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小儿癫痫方面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6.
8.
《吉林医学》2019,(9)
目的:探讨在小儿癫痫治疗中联用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单独应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06%,对照组是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同时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LEV)治疗成人癫痫持续状态(SE)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维普和万方,收集丙戊酸钠联合LEV治疗成人S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1月10日),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丙戊酸钠联合LEV治疗。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s,共610例患者。分析后发现丙戊酸钠联合LEV治疗成人SE的效果较好(OR=6.90,95%CI:4.26~11.16,P<0.05),但存在发表偏倚。6项研究描述了药物控制SE所需的时间,逐项移除异质性较大的研究后,发现联合用药与单一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对控制SE所需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丙戊酸钠比较,丙戊酸钠联合LEV对成人SE的效果更好,但在控制时间上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梗死后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后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癫痫发作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梗死后癫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丙戊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odiumvalproate,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VPA单药治疗≥6个月的男性癫痫患者(VPA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并进行精液浓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形态学分析。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量表简化版问卷(IIEF一5)评估两组已婚者性生活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VPA组的生育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2,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PA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泌乳素水平及生物活性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显著升高(P〈0.01)。两组问睾酮、雌二醇水平、生物活性雄激素/生物活性雌激素及精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痫治疗组中总精子畸形率及头部、体部尾部精子畸形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PA组总精子活动率、A级精子〈25%及A+B级精子〈50%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PA组IIEF一5问题1、2、3及总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问题4、5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在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4名癫痫患儿随机分为托吡酯治疗组(n=30)与丙戊酸钠治疗组(n=24)。托吡酯治疗组接受托吡酯治疗,剂量从每晚1次1—3mg·kg-1·d-1(最大:25mg)增加到5-9mg·kg-1·d-1,分2次;丙戊酸钠治疗组接受丙戊酸钠20mg/kg(分2次),逐渐加量,严重病例在检测血药浓度情况下,可加量至最高40mg/kgo记录住院期间的可能副作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9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1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83)。结论治疗小儿癫痫,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片与丙戊酸钠常规剂型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癫痫患儿分为2组,缓释组43例,给丙戊酸钠缓释片25-30mg/kg·d;常规组42例,给丙戊酸钠常规剂型20-30mg/kg·d,2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缓释组疗效优于常规组,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近。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效果优于丙戊酸钠常规剂型,且服用方便,安全性好,尤其对学龄期儿童有更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26-128
目的 对于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临床治疗时选择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用药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1年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年后癫痫发作频率和癫痫持续发作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年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的癫痫发作频率和癫痫持续发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效果,联合采用拉莫三嗪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更好的控制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组)20例和观察组(丙戊酸钠加左乙拉西坦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的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分别为(30.08±3.25)ng/mL、(33.13±3.42)ng/mL及(36.76±3.78)ng/mL,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及其他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认知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来该院治疗的小儿癫痫病患儿6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4例。观察组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S100β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在S100β、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100β、NSE水平分别为(0.32±0.11)μg/L和(11.03±1.82)μg/L,低于对照组患儿的(0.74±0.26)μg/L和(21.84±3.15)μg/L;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小儿癫痫病患者中毒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间入院经丙戊酸钠治疗的128例癫痫患儿病例资料,均采用高效液相色普法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根据首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三组,59例<50μmol/mL纳入A组;60例在50~100μmol/mL纳入B组;9例>100μmol/mL纳入C组;分析各组临床疗效及中毒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所达到的临床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及TP)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异常率明显较其余两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C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亦高于A组和B组,而B组又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不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小儿癫痫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会明显增加中毒反应发生率,临床应定期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注意降低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比较两组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控制2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7.5%,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控制14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戊酸镁治疗癫痫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对成年癫疒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托吡酯(topiramate tablet,TPM)与丙戊酸钠缓释片(sodium valproate retard tablet,VAP)对成年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新确诊成年癫患者随机分为2组,TPM组(30例)与VAP组(32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2个月后采用韦氏修订记忆量表(WMS-RC)与P300检查对癫患者的认知功能做出评估。结果:①服药前TPM组VAP组比较记忆商值(MQ)、ERPs检查中P3波潜伏时间P>0.05,2组间认知功能无明显差异;②TPM组较服药前1→100顺序数数分值下降、100→1倒数水平降低、数字累加分值降低、图片再认错误增加、图片记忆能力降低、图像再生错误率增加、词语联想错误增多、实物触摸困难、故事理解能力降低、顺背反背数字难度增大;ERPs检查中,N1波潜伏时间延长,P2、N2、P3波潜伏时间均明显延长,P3波波幅降低。VAP组WMS-RC测试各分项分值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ERPs检查中,N1波潜伏时间缩短,P2、N2、P3波潜伏时间均缩短明显,P3波幅增高不明显;③WMS-RC中的短期记忆与P3波潜伏时间呈负相关。结论:TPM在加量阶段可以引起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VAP对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将P300与WMS-RC结合用于癫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其结果更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和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根据躁狂量表(BRMS),评估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依据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患者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BMRS评分变化均不明显,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发作可在保持较好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