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反复出现的排便异常并伴有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特点,但又缺乏形态学改变或生化检查异常。临床上可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及不确定型等4个亚型。流行病学显示,腹泻型为常见型,约占IBS发病率的74.1%[1]。西医治疗IBS多采用对症治疗,如心理、饮食  相似文献   

2.
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以天灸疗法治疗;对照组39例,以黄连素治疗。30d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对照组为6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笔者采用加热灸治疗,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钟某,男,31岁,3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间断出现腹痛、腹泻、失眠等症状,腹痛、腹泻症状多晨起时严重,排便后症状缓解。患者多次行胃镜、结肠镜、腹部平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自行服用止泻药物,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出现焦虑、烦躁等症状。就诊时腹痛、腹泻较前加重,严重失眠,轻度消瘦。根据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及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艾灸配合中成药口服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洛哌丁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为73.68%,治疗组在腹泻、腹痛、腹胀等方面的治疗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灸穴位配合中成药口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曲池、上巨虚)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其中电针组采用电针双侧曲池、上巨虚穴;药物组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各组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分别记录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及每周正常排便天数,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每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每周正常排便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且其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调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求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效方法,将68例IBS(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调肠汤治疗组(35例)和补脾益肠丸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其中显效率为6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间各症状疗效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调肠汤能缓解和消除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对亢进的胃肠道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肠吉泰颗粒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肠吉泰冲剂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治疗。4周后根据肠道症状尺度表(IBS-BSS)、大便性状表(DSQ)、生活质量量表(QOL)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肠道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除对照组腹胀程度外,其他各项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排便次数、急迫天数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QOL积分差值比较,精神状况、日常社交、工作影响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肠吉泰颗粒剂能显著缓解IBS-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腧穴热敏化悬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腧穴热敏化悬灸与口服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悬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IBS-D主要症状体征(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稀烂便)积分变化,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各项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各项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及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安全性方面,2组在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85例患者纳入本次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100mg口服,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粒,2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时行总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62.79%(27/43),有效30.23%(13/43),无效6.98%(3/43),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显效54.76%(23/42),有效19.05%(8/42),无效26.19%(11/42),总有效率7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用于治疗IBS-D,症状缓解率高,疗程短,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侯宝国  石志敏 《河北医学》2011,17(9):1169-1172
目的:探讨子午捣臼法针刺天枢、大肠腧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培菲康胶囊、谷维素两种西药联合子午捣臼法针刺天枢、大肠腧穴治疗,对照组24例仅采用两种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多有报道,据文献所述,中医药疗法具有治疗手段多样、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的特点,已凸显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介绍近5年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腹泻型IBS大鼠模型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及肥大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束缚-制动及乙酸灌肠联合法制备动物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斯巴敏组和易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各组大鼠肠道敏感性指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m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内VIP的含量以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健康人群肺功能指标及肺部表现的差异,总结IBD患者肺支气管病损的发病规律,寻找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219例(IBD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83例,克罗恩病(CD)36例。腹泻型IBS患者30例(IBS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和肺部症状,检测血清肝肾功能,并行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IBD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71.2%,胸片异常占19.6%,咳嗽、气短等肺部症状占18.7%,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其他除肺以外的肠外表现占30.1%;IBS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33.3%,肺部症状占3.3%;对照组肺功能异常占20%,无肺部伴随症状。CD患者肺活量(VC)、一秒率(FEV 1.0%)、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7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肺总量(TLC)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UC患者FEV 1.0%、FEF 75%、MMEF及DLCO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结论与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相比,IBD患者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CD患者肺功能损害以阻塞型通气障碍和限制型通气障碍为主。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阻塞型或混合型通气障碍。IBD患者的肺部损害远远高于其他肠外表现,从而证明了肺与大肠间病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