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晚期早产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EUGR 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8年6月NICU 住院的中晚期早产儿1 37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 组和非EUGR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期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26.74%,晚期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26.14%,中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EUG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855);出生体重越低EUGR发生率越高,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 EUGR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746,P < 0.001);EUGR 组脑损伤、败血症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高于非EUGR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GR 组全肠内营养时间、吸氧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非EUGR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UGR 组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脐带异常发生率高于非EUGR 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GR组胎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多胎、IUGR、脐带异常、出生体重及住院时间均为 EUGR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晚期早产儿EUGR的发生与多胎、IUGR、脐带异常、较低出生体重及较长住院时间有关。加强围生保健工作,预防低体重儿的出生,合理的营养支持,积极防治高危因素,减少出生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中晚期早产儿 EUGR 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回顾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EUGR)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EUGR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出生体重<1500g,入院时间<24h且住院天数≥14d,不伴有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排除标准:住院天数<14d,住院期间放弃治疗或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EUGR相关危险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I 87例,其中EUGR为74例(85.1%),非EUGR为13例(14.9%);与非EUGR组相比,EUGR组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发生率高,平均出生胎龄和出院日龄较大,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和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较长(P<0.05),而出院时口服热卡较低(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UGR(OR=0.077)、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晚(OR=12.081)、出院时口服热卡低(OR=0.003)、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长(OR=48.404)是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IUGR、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晚、出院时口服热卡低、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长是VLBWI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例非宫外生长迟缓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对照组,另收集20例宫外生长迟缓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观察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时间、出生胎龄、口服热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时间少、出生胎龄低、口服热卡低均为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宫外生长过程中发生发育迟缓的比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选出181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记录其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首次肠内营养供给时间、首次完全肠内营养供给时间。同时在其生长到37~42周时测量患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研究宫外发育迟缓几率和各类危险因素,并同时研究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几率。结果:发育迟缓的患儿胎龄、出生时的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明显低于发育正常新生儿,同时其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首次肠内营养供给时间、首次完全肠内营养供给时间均大于正常发育新生儿,且小于胎龄儿发育迟缓发生几率明显高于适于胎龄儿。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包括胎龄、营养摄入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和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其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是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分组后,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起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组(观察组)和常规喂养组(对照组),通过观察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等指标,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胎龄(OR =2.981)、出生体重(OR =4.215)、出生头围(OR=1.989)、IUGR(OR =1.283)、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OR =2.057)、达到肠道标准热卡所需时间(OR=4.782)是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拨胃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日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IUGR、出生头围是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EUGR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成活VLBWI 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出生体质量<1 500 g,入院时间<24 h且住院天数≥14 d,不伴有影响生长发育的先天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排除标准:住院天数<14 d,住院期间放弃治疗或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EUGR相关危险因素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I 87例,其中EUGR为74例(85.1%),非EUGR为13例(14.9%);EUGR组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发生率(27.6%)比非EUGR组(0%)高,平均出生胎龄(31.21周/29.27周)和出院日龄(36.82周/34.00周)较大,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10.54 d/6.69 d)和开始肠内营养时间(3.82 d/1.85 d)较长(P<0.05),而出院时口服热卡[91.96 kcal/(kg·d)/146.23 kcal/(kg·d)较低(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UGR(OR=0.77)、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晚(OR=12.081)、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长(OR=48.404)是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UGR、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晚、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长是VLBWI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7.313)和IUGR(χ^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15.819)和IUGR(χ^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χ^2=10.265)和EUGR(χ^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χ^2=22.959)和EUGR(χ^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最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肠内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各临床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本院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开展前(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与开展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对照组为(10.26±1.6)d,研究组为(8.19±1.0)d;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大幅度对照组为(9.8±2.1)%,研究组为(7.0±1.2)%;EUGR发生率(以出院体重评价)对照组为85.7%,研究组为64.3%:以上3个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头围评价对照组为54.3%,研究组为4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足量营养支持能被极低出生体重儿接受,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及减小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降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早产儿发生EUGR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EUGR的相关因素。结果: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66.2%,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71.3%,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发育迟缓(IUGR)、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发生EUGR的可能性越大。导致EUGR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IUGR及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对EUGR影响最大,应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是避免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