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青莲  许海强  傅敏 《广东医学》2006,27(8):1196-119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听觉通路变化。方法利用纯音测听和听性脑干反应对放疗前、放疗后1周和放疗后0.5年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放疗后1周与放疗前比纯音气导语言频率听阈都有所降低,放疗前纯音气导语言平均听阈为(30.7±15.4)dBHL。放疗后1周语言平均听阈为(24.5±15.7)dBHL。其中2kHz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31.6±16.9)dBHL.放疗后(24.5±13.7)dBHL。放疗后0.5年与放疗前比语言频率气导听阈无明显变化(P>0.05),但高频气导听阈有所提高,其中8kHz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后半年与放疗前比,听性脑干反应Ⅰ~Ⅴ波间期延长(P<0.05)。结论放疗能暂时改善鼻咽癌患者听力,放疗后半年的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与射线对中耳、内耳、听神经和部分脑干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经常规治疗无效特发性突聋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病史在15天以上1月以内,常规治疗无效的特发性突聋患者34例,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并且与常规治疗无效又不愿接受鼓室注射而继续常规治疗的患者24例进行对比。结果 2年内共纳入了34患者(中途退出2例,完成最终随访和观察的58例)。发现34例接受鼓室注射的患者,其听力改善有效率达到50%,气导纯音听阈均值为(48.13 ± 20.52)dB;24例不愿接受注射患者,有效率10%,气导纯音听阈均值为(63.40±18.21)dBHL 。结论 鼓室内应用激素能改善常规治疗无效特发性突聋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鼓室注射曲安奈德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听力损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一组29例58耳,放疗始至第7周每周每侧鼓室注射曲安奈德1次;治疗二组29例58耳,放疗始至第12周每周每侧鼓室注射曲安奈德1次;对照组32例64耳,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90例患者放疗始及放疗后第7、12周末气导听阈均值、声导抗、耳内镜结果。结果 三组放疗始及第7、12周末气导听阈均值、异常声导抗耳数、鼓室积液率均逐渐增大。放疗后第7周末,治疗一组、治疗二组气导听阈均值、异常声导抗发生率、鼓室积液率、中耳炎发生率均相近,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12周末,治疗一组、治疗二组的气导听阈均值、异常声导抗耳数发生率、鼓室积液率、中耳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上述各指标治疗一组均高于治疗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所有患者放疗后3个月时气导听阈均增高,鼓室注射曲安奈德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效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4.
对125例突发性聋(突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突聋发病高峰在每年第一季度,高发年龄为40~59岁,听力开始恢复时间为(7.52±4.68)d,治愈时间为(13.19±3.55)d。突聋疗效与发病天数、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症状有关。突聋在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听力损失程度轻、听阈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不伴眩晕、经治疗1周内听力即有改善者,疗效好,预后佳;而发病在22d以上、听力损失在91dB以上、听阈曲线呈下坡型或岛状型、伴有眩晕、在治疗15d以上听力仍无改善者,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高月秋  俞争争  汪承恺  施紫光 《浙江医学》2018,40(23):2578-2579,2584
目的评价钛人工听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32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的变化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2例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其中胆脂瘤1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干耳,鼓膜穿孔部位移植筋膜生长健康,术前气导平均听阈(58.18±15.03)dB,术后气导平均听阈(42.88±13.87)dB,术前气骨导差值为(35.36±9.55)dB,术后气骨导差值为(20.56±9.33)dB,术后较术前听力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可以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慢性中耳炎患者I期进行钛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手术疗效满意,严重鼓室硬化症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获益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价值。方法:分析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治疗106例(112耳)NPC放疗后SOM的疗效。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耳鸣消失81耳(72.32%),好转25耳(22.32%),无效6耳(5.36%),总有效率94.64%。耳闷塞感消失92耳(82.14%),好转18耳(16.07%),无效2耳(1.79%),总有效率98.21%。无1例发生耳漏。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56耳(50.00%),As型42耳(37.50%),B型2耳(1.79%),C型12耳(10.71%)。治疗前后0.5、1.02、.0 kHz气导听阈均值分别为(47.0±5.0)dBHL和(28.5±3.0)dBHL,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咽鼓管置管治疗NPC放疗后SOM,对咽鼓管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能有效地避免耳漏。  相似文献   

7.
束维龙  黄学勤  汪银凤 《安徽医学》2013,34(11):1652-1653
目的评价鼓室成形术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及外伤性耳聋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干耳率和听力改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1年,22例全部干耳,无中耳炎复发,术后无眩晕和面瘫等并发症。15例移植筋膜成活,3例鼓膜术后半年复查再次穿孔,4例外伤性传导性耳聋未行鼓膜修补。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0~30dBHL10耳(45.45%),提高15—20dBHL5耳(22.72%),提高0~10dBHL3耳(13.63%),听力无变化的4耳(18.18%)。结论对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清除病灶且能大部分提高听力,术后都能干耳,对于外伤性传导性耳聋,行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提高明显,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仇弋戈  何蓉  陈永国  麻宁 《四川医学》2010,31(9):1345-1346
目的了解并发分泌性中耳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听力变化特点。方法对63例鼻咽癌患者按放疗前是否并发分泌性中耳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首日、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放疗后1年行常规耳科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阻抗测试,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疗前SOM组听力较非SOM组损失明显,组间气导听阈统计学差异明显;放疗后SOM组气导听力明显提高,与非SO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3个月,SOM组听力出现下降,与非SO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听力均出现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1年,两组听力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听力转归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存在正相关联系。与术前未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术后3~6个月听力渐进性下降不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初期听力明显提高,3个月后再次下降且损失较重,放疗术后半年内为随访重要的时机。  相似文献   

9.
赵自改  陈操  付勇 《浙江医学》2019,41(13):1409-1411
目的探讨儿童突发性耳聋的药物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4耳)突发性耳聋患儿予有效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mg/kg,静脉滴注,1次/d)、鼠神经生长因子(20滋g,肌肉注射,1次/d)、甲钴胺(0.25mg,静脉注射,2次/d)、前列地尔[5ng/(kg·min),泵注]、复方右旋糖酐40(10ml/kg,静脉滴注,1次/d)、尼莫地平(1mg/kg,口服,2次/d)等综合治疗,疗程4~18d;治疗结束后进行听力学测试,比较治疗前后听阈值,并分析首诊病程、听力损失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总体听阈值为(45.90±30.50)dBH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2.40±12.73)dBHL(P<0.05)。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中、重、极重度)的耳朵治疗后听阈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均明显低于极重度组(均P<0.05)。24耳治愈6耳、显效1耳、有效8耳、无效9耳;不同病程、听力损失程度的耳朵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首诊病程及听力损失程度有关,对于首诊病程较短、听力损失程度相对较轻的患儿,及时予有效剂量激素及营养神经、改善血循环、降低血黏稠度、扩张血管的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声导抗与纯音听阈测试在伪聋检查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声导抗测试与纯音听阈测试并辅以心理疏导方法,以自身对侧耳和正常人耳(20例40耳)作对照,对389例外伤后主诉单耳听力损失者进行检查诊断.结果:本组病例中对侧耳纯音听阈各倍频率听阈≤20 dBHL,声导抗检查正常.9耳纯音听阈各倍频为30~40 dBHL,声导抗示:B型鼓室图,耳咽管闭塞,鼓膜静态声顺值<0.3 ml,镫骨肌反射消失,后经鼓膜穿刺抽液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21耳气导纯音听阈各倍频率听阈50~85 dBHL,声反射阈>90 dBHL,经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客观检查确诊为中重度聋,359耳纯音听阈各倍频率听阈85~100 dBHL.声导抗示:A型鼓室图,耳咽管功能正常,鼓膜静态声顺值0.3~1.8ml,声反射阈正常,诊断为伪聋.结论:伪聋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声导抗与纯音听阈测试进行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ICAP)与突发性耳聋(突聋)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煤炭总医院接受治疗且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35 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ICA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ICAP组10 例和ICAP组25 例。比较两组患者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的不同。结果 无ICAP组与ICAP组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ICAP组重/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所占比例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无ICAP组听力损失发生率在0.25、1.00、2.00、8.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损失发生率在0.50、4.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P组的听力平均损失强度在0.25、0.50、1.00、2.00、4.00、8.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聋伴ICAP患者平坦型听力曲线所占比例高于无ICAP者,听力损失程度重于无ICAP者,听力平均损失强度高于无ICAP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中耳炎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因鼻咽癌放疗后被确诊为放射性中耳炎,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116例(132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鼓膜穿刺治疗54例(65耳),经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62例(67耳).穿刺组为自确诊放射性中耳炎后经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桉柠蒎溶解液者,置管组为自确诊放射性中耳炎后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桉柠蒎溶解液者.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3个月、6个月并记录患者的耳闷感、语频气骨导听阈值、中耳压力峰压值改变情况.结果 穿刺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耳闷感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1.54%和82.00%,均低于咽鼓管置管组的94.03%和8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语频气骨导听阈均值经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为(30.76±4.82)dBHL和(33.72±3.97)dBHL,均高于咽鼓管置管组的(27.79±5.58)dBHL和(29.32±5.76)dB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鼓室导抗图峰压值均值分别为(-160±15.0)daPa和(-175±20.0)daPa,均低于置管组的(-150±15.0)daPa、(-140±15.0)da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射桉柠蒎溶液对治疗放射性中耳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32例(38耳)鼻咽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给予回顾分析。结果:38耳分泌性中耳炎中,治愈26耳,治愈率达68.42%(26/38);未愈12耳,未愈率为31.57%(12/38)。未愈的12耳中有7耳并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4耳鼓膜内陷愈合,听力呈轻度传导性聋,3耳鼓膜干性穿孔鼓室黏膜增厚,听力呈混合性聋;3例5耳经穿刺及鼓室置管听力呈重度感音性聋。结论:对放射损伤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早期应以药物及鼓膜穿刺抽液治疗为主,后期以鼓室置管术为优,可预防听力丧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用中耳变压疗法 (MEPTT)治疗成人中耳负压 (NMEP)的效果。方法 :采用MEPTT治疗 31例 (42耳 )成人NMEP患者 ,并对其中 2 6例伴有鼻腔、鼻咽部炎症病变的患者给予抗炎、抗过敏及引流治疗 ,随访 0 5~ 1年。结果 :显效 10耳(2 3 81% ) ,有效 2 4耳 (5 7 14 % ) ,无效 8耳 (19 0 5 % ) ,总有效率为 80 95 % (34 4 2 ) ;治疗后鼓室压力由 (- 2 2 0 36± 6 5 0 0 )daPa提高至 (- 5 0 6 0± 88 2 6 )daPa ,静态声顺值由 (0 36± 0 2 4 )ml增大至 (0 4 7± 0 2 9)m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 ,外耳道容积由(1 10± 0 2 5 )ml增加至 (1 17± 0 30 )ml但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气导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值由 (39 6 4± 17 18)dBHL下降至 (2 7 0 5± 15 81)dBHL ,气骨导差值由 (18 93± 11 0 7)dB减小至 (12 0 8± 9 88)dB ,高频气导听阈平均值由 (5 3 89± 2 2 73)dBHL下降至 (39 2 5± 2 4 2 7)dBHL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 ,无不良副反应发生。结论 :本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成人中耳负压 ,改善听力 ,操作上安全 ,简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3年,23耳全部干耳,无胆脂瘤复发,无眩晕和面瘫并发症。20例移植筋膜成活,2例鼓膜再穿孔,1例鼓膜疤痕内陷。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5~30 dBHL 5耳,提高15~20 dBHL 13耳,提高10 dBHL 2耳,无变化3耳。结论: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根治病变,听力恢复效果好,复发率低,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l0例(15耳)突发性耳聋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治疗前10例患儿中有5例(50%)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2)ABR波v阈值可见,在治疗前15耳中有8耳(53.3%)属于极重度聋,4耳(26.67%)属于重度聋,其中接受了完整治疗及有完整ABR资料的6例患儿,其治疗前听阈平均为(91.67±13.78)dBnHL。3)6例患儿治疗前听阈为(91.67±13.78)dB nHL,治疗后听阈为(79.22±13.34)dB nH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感染可能是儿童突发性耳聋发病的主要病因,且儿童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治疗可以改善听力,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邵军  郭广威  苏纪平 《广西医学》2009,31(6):778-780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对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探索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的挽救治疗手段。方法对47例(47耳)常规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经鼓膜穿刺向鼓室内注入甲泼尼龙混悬液约0.5m1(20邛喀),使药液进入圆窗龛1).L/3d,共4次。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3d,分别测试受治疗耳的纯音听阈,比较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均值(era),下降15dB HL以上为有效。结果47例经治患者14例有效,33例无效,有效率为29.8%。治疗前PTA为(67.59±16.57)dBHL,治疗后为(53.65±18.75)dBHL,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0)。治疗时间短、不伴有眩晕的患者治疗效果好;听力下降的程度和听力下降的类型以及是否伴有耳呜、糖尿病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结论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的挽救治疗手段,亦可作为避免全身大剂量使用激素的副作用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耳)常规治疗元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用电子喉镜经咽鼓管口逆向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约5mg,1次/2,a,共5次。在治疗开始前1d和治疗结束后3d,分别测试受治疗耳的纯音听阈,比较受损频率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5dBHL以上为有效。结果36例经治患者20例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为55.56%。治疗前PTA为(71.63±10.60)dBHL,治疗后为(43.07±12.33)dBHL,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咽鼓管逆行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再次挽救治疗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作为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证的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257例,按类型不同分成双耳突聋组(n=31)与单耳突聋组(n=226),均给予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耳突聋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耳突聋组的平均听阈值好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听力增益单耳突聋组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突聋患者的听力损伤情况比单耳突聋患者更加严重,单耳突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与地塞米松后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听力增益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声反射联合纯音听阈测试在突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120例(240耳)突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患者治疗前均给予纯音听阈测试和声反射检查,对纯音听阈测试治疗前及治疗后3d,1 w,10 d,2 w的听力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通过治疗前后的耳声反射通过率评价其在治疗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d、1 w、10 d、2 w的听阈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前一时间节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d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 w和治疗后3d相比,治疗后10d和治疗后1 w相比,治疗后2 w,研究组和治疗后10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反射检测能够初步快速客观反映听力功能,通过声反射测试联合纯音听阈测试进行突聋治疗效果的判断评价,进一步提高疗效水平,具有较为实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