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苦参碱诱导MDS细胞株SKM-1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碱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ST-1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SKM-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凋亡细胞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9活性。结果:0.25~2.0mg/ml苦参碱对SKM-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碱处理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1.0mg/ml苦参碱处理后48小时内,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逐渐降低,caspase-9活性逐渐升高,呈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降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激活caspase-9而诱导SKM-1细胞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生素K2(VK2)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SKM-1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VK2对SKM-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2)通过Annexin-V/PI标记VK2作用后的SKM-1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凋亡情况;(3)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KM-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4)应用RT-PCR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分析VK2诱导SKM-1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 (1)5、10、20、40μmol/L VK2分别作用于SKM-1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均P〈0.05),生长抑制率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2)不同浓度VK2处理后48h,SKM-1细胞发生凋亡(均P〈0.01),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3)不同浓度VK2作用后24 h,SKM-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明显(均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4)不同浓度VK2处理后48 h,SKM-1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随着VK2浓度的增大而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 (1)VK2对SKM-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VK2可诱导SKM-1细胞早期凋亡,呈剂量依赖性;(3)在此凋亡过程中,SKM-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下调;(4)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VK2诱导SKM-1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疾病,以造血细胞形态发育不良和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缺氧是骨髓微环境中的常见基础状态,HIF-1α作为其中主要的缺氧转录因子,会影响正常的造血功能促进MDS的进展。miR-155是肿瘤中最常过表达的miRNA之一,可以负向调控骨髓生成和红细胞生成。而HIF-1α可以受到miR-155直接或间接的靶向作用,然后调节其下游基因p53,导致细胞周期停滞或促进细胞凋亡等,从而对MDS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这一调控机制目前仍处于探索之中,但其对于MDS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HIF-1α、miR-155、p53在MDS中的作用做了系统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RUNX1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21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初诊的661例MDS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二代测序检测一系列基因突变,重点回顾性分析RUNX1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同突变表达谱及预后意义。结果 661例MDS患者中,65例伴有RUNX1突变。与无RUNX1突变患者比较,RUNX1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加(P<0.001),其预后分层在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coring System,IPSS-R)较高危组和IPSS-M(IPSS-Molecular)高危/极高危组均占比较高(P<0.001)。59例RUNX1突变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基因突变,突变频率较高的是ASXL1(24.62%)、TET2(24.62%)、EZH2(21.54%)和U2AF1(21.54%)等,主要为表观遗传学基因(63.62%)和剪切子基因(38.46%)。相关性分析发现,RUNX1突变与EZH2、PHF6和U2AF1突变呈正相关(Q<0.05)。RUNX1突变患者总体生存期较短(16个月 vs 47个月,P<0.00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P<0.001),但在RUNX1主克隆和亚克隆突变间患者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1突变在MD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常伴有表观遗传学基因和剪切子基因突变。RUNX1突变预示着较短的总体生存期和较高的AML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制剂地西他滨和全反式维甲酸对MDS-RAEB细胞株SKM-1的体外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KM-1细胞经药物处理后,用台酚蓝拒染法观察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用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SKM-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用Annexin Ⅴ-FITC标记了解细胞的早期凋亡;用RT-PCR研究细胞DNMT3A和P15INK4B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地西他滨和ATRA抑制SKM-1细胞生长,增强SKM-1细胞的还原能力,增加细胞表面CD14、CD11b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地西他滨可使SKM-1细胞P15INK4B mRNA表达增加,DNMT3A mRNA表达减少。结论:地西他滨和ATRA均可以促进SKM-1细胞凋亡和分化,二者有协同作用;地西他滨的作用可能与DNMT3A和P15INK4B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龄乐  王利 《重庆医学》2023,(8):1242-124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异质性的髓系克隆性造血疾病,以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及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风险增加为特点。附加性梳样结构1(ASXL1)突变是MDS患者常见基因突变,尤其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的高危组或进展期患者中发生频率更高,且提示预后不良。ASXL1突变蛋白通过干扰与组蛋白相互作用,影响染色质凝缩状态调控基因表达。该文对ASXL1突变在高危MDS患者中的生理病理机制做一综述,并总结了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制剂地西他滨(5-aza-2’-deoxycytidine,Decitabine)对MDS-RAE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细胞增多型)细胞株SKM-1株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用台酚蓝拒染法研究药物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研究药物对细胞的分化作用,用AnnexinⅤ-FITC标记了解药物对细胞的早期凋亡作用,用RT-PCR研究药物作用后P15INK4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地西他滨对SKM-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能促进SKM-1细胞分化和诱导早期凋亡,上调细胞P15INK4BmRNA表达。结论:地西他滨可能通过上调P15INK4BmRNA表达而促进SKM-1株的分化和诱导细胞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8.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DS的最新诊断进展。方法:经过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介绍。结果:使MDS的诊断更标准化和系统化。结论:只有准确掌握WHO的关于MDS的诊断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诊断和治疗与国际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AA、50例MDS、50例增贫、10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进行研究。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生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长和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贫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槐果碱对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1、2、4、8、16、32、64 mmol/L)槐果碱处理肺癌细胞A549,MTT检测槐果碱对A549的IC50,选择适宜浓度的槐果碱处理肺癌细胞A549(槐果碱组),未作处理的A549细胞作为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和BrdU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miR-378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SKM-1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我们分别用miR-378重组慢病毒和阴性对照病毒感染SKM-1细胞.然后采用CCK-8检测miR-378对SKM-1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和周期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过程中的关键因子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78可能的靶基因,用PCR和Western blot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miR-378慢病毒转染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78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2.90±3.7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病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3.21±1.91)%、(2.78±1.04)%,P<0.01];miR-378组的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378过表达引起了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升高.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抗凋亡蛋白基因BCL2L2为miR-378潜在的靶基因,并发现miR-378可以抑制BCL2L2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378可以通过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来抑制SKM-1细胞的增殖,并降低BCL2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莱昔布(celecoxi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大鼠平滑肌细胞不同浓度的celecoxib处理,WST-1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COX-2的表达、caspase-3蛋白的裂解激活、磷酸化Akt的表达.结果:WST-1实验结果显示.经0、6.25、12.50、25.00、50.00 μmol/Lcelecoxib作用24 h后,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100%、81.15%、66.72%、54.93%和11.41%:50 μmol/L celecoxib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为30.72%;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OX-2有表达,celecoxib作用于细胞后caspase-3蛋白裂解片段激活,磷酸化Akt的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celecoxi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涉及到Akt/caspase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体外研究磷酸氟达拉滨(fludarabine)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细胞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透射电境、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以及RT-PCR等分析方法。结果:磷酸氟达拉滨能抑制MUTZ-1细胞的生长,24、48、72h的IC50分别为137.65mg/L、6.27mg/L、0.51mg/L,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透射电境、DNA凝胶电泳和Annexin、V/PI检测,证实1~16mg/L磷酸氟达拉滨对MUTZ-1细胞作用24h后,可以诱导MUTZ-1细胞凋亡,其对Bcl-2、Bax、survivin、XIAP、cIAP1和cIAP2基因mRNA表达均无明显下调作用,但可以导致MUTZ-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结论:1mg/L~16mg/L磷酸氟达拉滨不但能抑制MUTZ-1细胞生长而且能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凋亡是其主要细胞毒作用之一。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上调或者下调PVT1的表达,分析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PV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RNA-Seq分析PVT1的靶向基因,说明其作用机理。 方法 ①通过TCGA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分析NSCLC细胞中PVT1的表达与NSCLC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②探究PVT1上调或下调对NSCLC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③运用RNA-seq技术探究PVT1的下游靶基因,然后运用siRNA沉默该基因,探究此基因对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结果 ①PVT1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存活时间减少有显著关系(P<0.001);②PVT1高表达可以显著促进肺癌患者肿块体积的增大,并且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③过表达PVT1可以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④用Si-RNA下调PVT1可以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⑤PVT1下调会使LATS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 PVT1通过表观调控LATS2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WT1基因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和病情进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3例MDS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中WT1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DS患者WT1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WT1mRNA表达阳性率在MDS-RA和MDS-RAS组,明显低于MDS-RAEB和MDS-RAEB-t组,其表达水平从MDS-RA和MDS-RAS组向MDS-RAEB组和MDS-RAEB-t组逐渐升高。结论:WT1基因表达与MDS病情发展有关。WT1基因与疾病进展关系密切,是临床上对MDS病情的高危评估、预测病情变化和动态监测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BRCA1是否可以调节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转染质粒过表达BRCA1或转染相应空质粒作对照,并以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观察过表达BRCA1对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MCF-7细胞转染siRNA敲低BRCA1或转染杂乱siRNA作为对照,并加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观察敲低BRCA1对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用MTT实验结果计算细胞增殖率,用"划痕愈合实验"结果计算细胞迁移率。结果黄体酮刺激并转染空质粒对照组或过表达BRCA1组:细胞增殖率,MCF-7细胞分别是(114.4±6.0)%和(82.1±3.2)%,T47-D细胞分别是(111.3±4.3)%和(84.2±3.5)%,两组间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率,MCF-7细胞分别是55.9%和15.8%,T-47D分别是44.83%和10.43%。加黄体酮刺激并转染杂乱siRNA或BRCA1siRNA MCF-7:细胞増殖率分别是(114.4±3.05)%和(125.3±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率分别是39.2%和69.08%。黄体酮受体拮抗剂RU486可以拮抗敲低BRCA1增强黄体酮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结论散发性乳腺癌可能因其BRCA1低表达而使黄体酮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构建并鉴定TGFB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B1,探讨TGFB1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TGFB1 CDS 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构建TGFB1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肺癌细胞A549,分为正常对照、空质粒及转染组.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各组中TGFB1、p53、Bax和Fas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酶切和测序结果 证实TGFB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MTT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显示pcDNA3.1/TGFB1转染组、细胞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pcDNA3.1/TGFB1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比较:TGFB1、p53、Bax和Fas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B1、p53、Bax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④结论 TGFB1可能通过上调p53、Bax和Fas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TGFB1有可能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网膜素-1(Omentin-l)对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结肠癌干细胞,分别采用克隆球形成实验、分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结肠癌干细胞.以结肠癌干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Omentin 1 组(1 μg/ml Omentin-1)、Omentin 2 组(2 μg/ml Omentin-1)、Omentin LY 组(1 μg/ml Omentin-1+ 50 μmol/L LY294002) 、 LY 组(50 μmol/L LY294002), 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分别检测Omentin-1干预细胞0、1、6、24、48 h后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Omentin 1组、 Omentin 2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分选培养结肠癌干细胞,CD133 +结肠癌干细胞含量达80.3%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4组吸光度(OD)值均下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P<0. 05);与Omentin 1组相比,Omentin 2组OD值更低,细胞凋亡率高(P<0. 05);分别与Omentin 1组和LY组相比, Omentin LY 组 OD 值低,凋亡率高(P<0. 05) ; Omentin-1 对结肠癌干细胞的作用随时间延长,OD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Omentin 1 组和 Omentin 2 组 pAkt/ Akt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其中Omentin 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entin-1可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与LY294002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帅勇锋  王小军  张一中 《浙江医学》2018,40(5):439-442,478
目的探讨LncRNANNT-AS1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细胞系KATO-III、NUGC-3、AGS、N87及正常胃成纤维细胞系NSFC中LncRNANNT-AS1的表达水平;将KATO-III细胞系分成对照组、sh-vector组及sh-NNT-AS1组,分别不感染慢病毒、感染阴性shRNA慢病毒及感染lenti-sh-NNT-AS1慢病毒。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8、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癌细胞系KATO-III、NUGC-3、AGS、N87LncRNANNT-AS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成纤维细胞系NSFC(均P<0.01)。细胞培养12、24、48、72h后,相比sh-vector组、对照组,sh-NNT-AS1组吸光度值(OD490值)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培养7d后,sh-NNT-AS1组克隆形成数明显低于sh-vector组、对照组(均P<0.05)。sh-NNT-AS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h-vector组、对照组(均P<0.01)。sh-NNT-AS1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9表达水平均高于sh-vector组(均P<0.05),而Caspase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NNT-AS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