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菀晨  王迎利  张熹  宗欣 《中国药事》2018,32(7):874-878
目的:在企业承担药品追溯体系建设主体责任背景下,研究设计我国药品追溯方案和信息化架构。方法:对比分析欧美追溯体系建设做法和对我国的启发,调研我国药品追溯干系方需求,设计我国药品追溯方案和信息化架构。结果与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方案可厘清各追溯干系方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药品追溯闭环,保障药品供应链安全;强化药品信息验证,促进购药安全;设计药品追溯协同平台,实现各追溯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充分利用追溯数据,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林琳  姜子安 《中国药事》2018,32(10):1389-1392
目的:从药品流通的角度研究信息流在药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为处于医药改革转型阶段的药品流通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实现药品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中国知网等网站,以“药品流通”“药品信息流”“药品供应链”等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在归纳总结已有的药品供应链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建设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流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供应链环节的信息流建设还不够完善,药品流通环节多且信息流动不畅、传递错误的现象时常发生。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流系统来协助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监管部门进行信息整合,实现信息全程共享,使医药行业效益最优化,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方佳  丁保扬  臧恒昌 《中国药事》2019,33(4):391-398
目的:了解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环节智能化研究进展,梳理药品流通环节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挑战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药品流通环节智能化进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药品供应链”“医药供应链”为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经筛选得到39篇文献;运用NoteExpress、Cite Space软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结果与讨论:我国药品流通环节信息技术需要提升,追溯体系待健全;流通企业较分散,物流体系待完善;医疗机构智能化水平弱,药品质量风险高。应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供应链可视度,整合供应链以提高运营效率,早日实现智能药品供应链,完成流通环节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施绿燕  柳涛  朱佳娴 《中国药事》2019,33(8):851-856
目的:为提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药品上市后监管的效能,本文提出了药品上市后各环节的监管对策,为完善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上海市试点情况,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药品上市后生产、流通、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各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监管策略。结果与结论: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建议通过制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信息上报制度,建立持有人基础数据库和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在对持有人日常监管中从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明确日常监管检查重点、建立跨省监管合作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升对药品上市后的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政府部门、医院、制药企业等机构的相关人员对基于CHPS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的认识和了解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文献调查和实践观察的规范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的监测方法,并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建立的作用、意义及其运行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CHPS在哨点联盟中可以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促进哨点联盟成员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药物上市后的研究。结论:哨点医院联盟的建立,为建设和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后科学评价体系以及药品安全的智能监管体系,提供了新的实现平台。  相似文献   

6.
王雅君  王丽  赵宗阁 《中国药事》2019,33(4):399-401
目的:减少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标签及其说明书管理风险的发生及降低风险引发的损失。方法:根据目前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标签及其说明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进行风险控制。结果:规范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标签及其说明书的录入、审核和排版环节,完善相关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提高风险意识、风险知识和工作责任心。结论:通过建立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标签及其说明书管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堵住和减少风险漏洞,降低风险引发的损失,保证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质量与安全,为用户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任亚男  包晗  王伟  任磊  王玉琨 《中国药事》2020,34(3):275-282
目的: 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近年短缺药品有关数据的整理,分析我国药品短缺的现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我国进一步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查询全国有关短缺药品的公开信息,以及检索部分省(市)药品短缺相关资料,统计对比部分省(市)短缺药品数据,分析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现状。结果与结论: 我国目前短缺药品多为省内短缺,全国性短缺情况较少见;短缺药品中,基本药物、低价药物短缺比较常见,各省(市)根据自身特点完善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措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杨牧  王晓  赵红菊 《中国药事》2019,33(3):337-343
目的:为发展和完善我国药品监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介绍美国FDA药品监管体系的发展,分析美国FDA监管系统改革举措。结果与结论:美国FDA药品监管体系建立了系统、连续的体系,监管方面的改革具有一定先进性和灵活性,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在监管体系改革过程中做出相关改进。  相似文献   

9.
刘玉丹  冯国忠 《中国药事》2017,31(7):711-715
目的:分析部分药品短缺的原因,探讨药品供应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完善我国部分临床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我国药品短缺的原因,初步探索短缺药品的应急处理措施与长期保障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建立短缺药品信息平台,从生产供应调节与临床使用调节两方面进行应急处理;对于短缺药品的长期保障,可从短缺药品的遴选环节、生产流通环节、储备调剂环节和定价支付环节着手,减少药品短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建议,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保障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总体情况、基本药物监测情况、抗感染药物监测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率逐年增加;收集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也逐年增多;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主要来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居首位。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事业的稳定运行是公众安全用药的有力保障,应当形成全员参与的意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对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力度;重视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梦倩  冯国忠 《中国药事》2017,31(8):838-842
目的:对美国药品短缺应对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其经验,为我国药品短缺应对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美国处理药品短缺的具体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寻找我国可以采纳的优点。结果:美国的药品短缺应对机制相对完善,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通过政策法规等文件明确规定了药品短缺的解决流程,能够有效地改善药品短缺问题。结论:我国可以参考美国的处理方式,明确药品短缺的具体概念,完善药品短缺管理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短缺信息监测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短缺药品处理机制,为构建我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深入解读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药品短缺相关政策与文献,梳理其处理机制构建思路,并比较分析其异同。结果:美国短缺药品处理机制比较成熟,欧盟和加拿大以此为模板,均以制度立法、统一管理为基础,确定了有效的发现方式、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并采取了"对症下药"的处理方式。此外欧盟的分层处理方式和加拿大对短缺信息的分类定级方式也值得借鉴。结论:国外药品短缺处理机制实施效果显著,我国可以其为模板构建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黄薇薇  华佳 《中国药事》2019,33(2):126-130
目的:为药品供应链模式创新提出可行性方案。方法:分析各省现行法律法规对第三方药品委托配送、异地设库、多仓协同等药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的落地政策和试点方案,从这三者释义出发,比较这三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分析其对现有药品企业和监管机构带来的挑战。结果与结论:为三种药品供应链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药品供应链模式的落地需要立法部门给予明确定义,各地应创造条件支持这种创新模式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韩煦  罗鸿锋  张大为 《中国药事》2018,32(7):853-857
目的:分析现阶段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清理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清理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典型国家经验分析的方法。结果:我国在药品临床试验数据清理法律法规、监督管理以及高素质专业数据清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亟待发展和完善。结论:应进一步完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清理法规;保障EDC系统内的数据安全;CRF设计方案应更加专业化;数据转换实现标准化;加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临床试验数据清理人才队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宋飞  黄玲  马南顺  刘晨  王波 《中国药事》2018,32(3):367-377
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美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监管体系,重点阐述现有监管制度上的环节要求,以期为完善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监管体系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水平。方法:采用非接触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方法,广泛查询FDA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官方网站、中国知网数据库等,收集整理与美国标识监管体系相关的资料,包括法律文件8个、指南36个及50余个FDA官网网页资料和报告文件等。结果与结论:围绕上市前、上市后和信息公开管理,并通过不断修订加强法律法规,美国药品标识逐步形成了法律、法规及指南3个层面的逻辑清晰的完整监管体系。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相差明显,应尽快建立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功能定位监管认识的新视角,完善上市前、上市后和信息公开管理制度机制,抓住《药品管理法》修订的契机,系统性安排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立法工作计划,开展全国调研,为全面规范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提供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