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20,(4):502-50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单药方案维持对初始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LAM+ADV)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及CHB后肝硬化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CHB及CHB后肝硬化患者共475例,将治疗1年后仍采用LAM+ADV方案维持患者共273例设为对照组,改为ETV单药方案维持患者202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毒学应答效果、耐药发生率、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2年和3年HBV-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年和3年耐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年和3年Scr较基线升高>50μmol/L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年、2年及3年eGFR较基线下降<30%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随访1年、2年及3年β_2微球蛋白异常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异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TV单药方案维持用于初始行LAM+ADV方案CHB及CHB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提高病毒应答效果,避免耐药发生,并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价值优于LAM+ADV方案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联用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ETV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LAM联用ADV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比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及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为48周,对比两组各时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换率,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转换酶(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4~48周后的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换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BIL及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T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67% (8/48),与对照组的18.75%(9/4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强 《广西医学》2014,(7):980-98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初始抗病毒治疗,单药组40例接受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TP)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时,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低于单药组(P〈0.05),但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的HBeAg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肝功能CT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内各个时间点ALB、TBil、ALT、PT水平及CTP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B水平呈上升趋势,而TBil、ALT水平呈下降趋势,PT明显缩短,CTP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国产恩替卡韦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5.
倪扬  钟刚 《四川医学》2012,33(5):853-85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治疗后6周、12周、24周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阴转率、治疗24周后HBV-DNA水平、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Cllild-Pugh评分、疾病进展情况等指标。结果①HBV-DNA阴转率:治疗6周、12周、24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TBil、HBV-DNA水平:治疗24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Child-Pugh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hild-Pugh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短期应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张宁 《当代医学》2014,(23):149-149
目的:探讨经核苷类药物诊治乙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者81例,随机均分为3组(n=27),即肝病1组、肝病2组和肝病3组。对肝病1组行拉米夫定诊治,对肝病2组行阿德福韦酯诊治,对肝病3组行恩替卡韦诊治。结果诊治1年之后,肝病1组、肝病2组及肝病3组的HBV之中的DNA承载量相比诊治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肝病1组、肝病2组、肝病3组间的疗效,肝病3组的HBeAg转变成阴性的概率、HBV的DNA承载量情况要比肝病1组、肝病2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全部无肾功能异常、血磷升高等不良事件。结论经核苷类药物诊治乙肝后肝硬化,可使机体承载的病毒量有效降低,效果突出。尤其恩替卡韦药物疗效更好,安全、可靠、效用高,且无不良反应,应当进一步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连晓明  覃舒扬  莫金荣 《海南医学》2013,24(22):3303-3305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2、24及48周检测血清HBV-DNA阴转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TBIL、ALT、PT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弥补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较慢的不足,也可弥补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造成病毒耐药的不足,整体疗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转为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7例.A组持续予以LAM联合ADV治疗;B组先予以LAM联合ADV治疗后,转为ETV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纽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1次顿服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天1次顿服,疗程2年。结果治疗组用药1年和2年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Child—Pugh评分分别与对照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s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LT复常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治疗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120例和单药组120例。联合组采用100mg LAM以及10mg ADV进行治疗,每天一次。单药组应用5mg ETV进行治疗,每日1次。结果在4周后,联合组共有80例,其中痊愈率为62.7%,总有效率为96.3%。单药组痊愈率为62.2%,总有效率为94.8%。但观察组中有1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8例,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症状不严重,并未进行特殊处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减少病毒学的突破以及减少患者体内病毒的耐药性上,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比ETV单药治疗的血清转化率高,疗效较好。因而联合治疗的方式应该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1.
闻慧  史玉领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9):1651-165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及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  相似文献   

12.
林铭华 《中外医疗》2016,(23):103-10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方便抽取2012年6月—2015年10月入住该院的7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组)与5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并发症。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减退、腹胀、肝掌、蜘蛛痣、黄疸、肝肿大、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0.36%、46.43%、48.21%、58.93%、66.07%、23.21%、26.79%、12.50%、42.86%、19.64%,显著高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且两组患者的AST/ALT、GGT、AL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治疗效果,应结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HBV感染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四方面内容:自发抑制细胞功能,Con A诱导的抑制细胞功能,应用OKT系统单克隆抗体对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对正常人ConA诱导抑制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HBV感染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其中至少包括两类抑制细胞功能低下,并和病情有关。同时还有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失调,表现为OKT_4~+的辅助性T细胞(Th)百分率低下,OKT_8~+的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Ts/Tc)百分率增高,因而OKT_4/OKT_8比率显著低下。此外还证实HBV感染患者抑制性T细胞在功能和表型上的不一致,即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而OKT_8的抑制性T细胞百分率增高。患者血清中抑制因子的存在,可能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立  张金良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87-1488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替诺福韦酯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即一组予以替诺福韦酯治疗,另一组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每组78例。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清生物化学与病毒应答率、HBV-DNA水平下降幅度以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替诺福韦组在治疗12周与24周的HBV-DNA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阿德福韦组(P<0.05);替诺福韦组的血清生物化学、病毒应答率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组(P<0.05);经治疗后,替诺福韦组与阿德福韦组个出现1例肾功能轻度异常,但未影响治疗。结论替诺福韦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可以明显促进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HBV-DNA下降,同时降低血清生物化学、病毒应答率,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伴有与无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并行肾组织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316例,其中伴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研究组)25例(7.9%),无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对照组)291例(92.1%)。2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其标本分别常规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以及血清HBV感染标志物、肌酐、胆固醇、白蛋白、C3、IgA和24h尿蛋白水平的检测,同时对2组患者肾脏病变按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及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肾组织C1q沉积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抗原在肾组织中沉积与IgA肾病发病并无直接关系,但有可能加重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100 mg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总的疗程共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脏Child-pugh评分、HBV-DNA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69.05%(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为(71.2±21.1)U/L、总胆红素(TBi L)为(28.3±4.2)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32.1±13.2)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4±16.2)U/L、(46.2±4.8)μmol/L、(45.6±17.2)U/L(P<0.01),观察组白蛋白(ALB)为(39.8±2.5)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5±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2.7±0.5)log10 copies/m L]和Child-pugh评分[(6.1±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9±0.7)log10 copies/m L、(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和替比夫定组,拉米夫定组服用拉米夫定600mg,1次/d口服治疗,替比夫定600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替比夫定组与拉米夫定组相比,HBV-DNA基线下降值、HBV-DNA低于检测下降、治疗应答、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原发治疗失数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属于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很强的抗HBV作用,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高、发生比较早,并且具有很好的耐药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状态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变化在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 例乙肝病毒感染后发生肾损害者周围血CD4+ 、CD8 + 细胞的变化;并对6 例经肾活检证明为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患者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组织CD4+ 、CD8 + 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乙肝病毒感染后发生肾损害组周围血CD8+ 细胞明显升高(P< 0.05);CD4+ /CD8 + 明显下降(P< 0.05),与24 h 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 r= - 0.5596,P< 0.05);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患者肾组织CD4+ 、CD8 + 细胞数明显增加( P< 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后发生肾损害者存在周围血T细胞亚群失衡;不仅特异性体液免疫,而且特异性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机理也参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发病  相似文献   

19.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X基因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X基因的表达及其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抽提60例肝癌及5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血清HBV X基因,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并对PCR产物行序列分析。结果 HBV X基因在肝癌患者血清的检出率为33.3%(20/60),在肝硬化患者血清的检出率为46%(23/50)。经琼脂糖电泳及序列分析证实为HBV X基因。20例肝癌及20例肝硬化患者X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患者的X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突变(1~13bp),未发现固定的突变部位与序列。1年后对10例肝硬化患者随访检测结果与前无差异。结论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X基因存在不同程度点突变,但无特异性突变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