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GVHD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异基因移植患者5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LM)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2例.同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45例,非血缘异基因移植7例,HLA半相合移植3例.43例患者采用MMF、CsA联合短程MTX方案.12例患者采用MMF、CsA、短程MTX联合ATG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造血均顺利重建,12例(21.1%)发生Ⅰ~Ⅱ度aGVHD;11例(20%)发生cGVHD,局限型8例,广泛型3例.aGVHD和广泛型cGVHD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均得到控制.结论 MMF、CsA、MTX、ATG三联方案能有效控制同胞间HLA全相合移植的aGVHD,加用ATG能理想的预防同胞间HLA半相合移植和非血缘异基因移植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出血性膀胱炎(HC)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发生迟发性HSCT。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P2,1例为急性粒细胞部分分化型。2例均治愈,但最终均死亡。结论早期HC可加用美司钠,迟发的HC加用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和抗病毒抗炎可能有效,对合并GVHD者需同时抗排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医院2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感染组。同期的28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移植方式和原发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2.73%,对照组则24例患者长期存活,4例死亡,病死率为14.29%,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感染的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与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临床上需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应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方法 白血病 15例 ,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淋巴瘤白血病 1例 .供者 15例中 13例为 HL A- / 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粒急粒变的患者为 HL A半相合母亲作供者 .1例女性急淋患者其供者为一个 B位点不合的胞妹 .15例供者均用 rh G- CSF 5μg· kg- 1 · d- 1 ,sc,共 6~ 7d,5 d起用 CS 30 0 0 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 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 TBI与联合化疗方案 .结果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 0 .5× 10 9· L- 1 为 18(16~ 2 1) d,血小板≥2 0× 10 9·L- 1为 2 5 (19~ 35 ) d.15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5例 (33%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4例女性患者均无急慢性 GVHD发生 ,包括 1例 1个 B位点不合的 AL L患者 .15例患者移植均成功 ,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9例(6 0 % ) ,存活时间平均 2 3(15~ 5 2 ) mo.死亡的 6例 (4 0 % ) ,死于间质性肺炎 2例 ,包括母子间半相合移植 1例 ;慢性GVHD肝脏功能衰竭死亡 2例 ;慢性 GVHD伴肺结核死亡 1例 ;1例 MDS转化的 ANL L - M6,CR 6 m o后白血病复发死亡 .结论  Allo- PBSCT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蕾  张曦  陈幸华 《重庆医学》2008,37(4):425-42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ematopoi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及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2例血液病患者经allo-HSCT及4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且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短串联重复-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均为完全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1(10-19)天,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为22(12-44)天。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慢性C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HVOD)。4例allo-HSCT后出现复发后经用DLI治疗,3例又达完全缓解。12例中9例现仍持续完全缓解(移植后45-350天)。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移植后复发应尽早进行DII。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特点及有效防治。方法: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各1例)采用改良的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进行预处理后,输注供者骨髓血或外周血干细胞。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予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足叶乙甙方案预处理,回输外周血干细胞。aGVHD的预防均用环胞菌素A、甲氨蝶呤,出现GVHD后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发生较为严重的aGVHD2例。结论:联合各种免疫抑制剂,能有效防治GVHD,使患者获得长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转归,探讨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7例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诊断为结核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治疗及转归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自2004年起共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81例,其中7例患者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女性2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为(31.3±9.6)岁,移植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46%.7例患者中肺结核5例(血行播散型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膀胱结核1例.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发热、咳嗽、尿路刺激症状、头痛.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2例.7例患者发病后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检测均阴性,有3例外周血结核T细胞斑点检测(T-SPOT)阳性,其中1例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1例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示炎性肉芽肿,1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伴凝固性坏死.影像学表现:肺部CT表现为斑片状影3例,粟粒状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真菌感染1例.经抗结核治疗后临床治愈6例,死亡1例,有效率85.7%.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需警惕结核的发生,早期进行筛查,避免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行allo-HSCT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V-DN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异。分析EBV-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EBV-DNA感染率和病毒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T淋巴细胞与CD4+/CD8+比值在研究组EBV阳性组患者中含量低于EBV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5)。研究组EBV阴性组与EBV阳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主要分布在20%~<40%,2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9,P=0.010),CD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同时比较ABO血型相合与不相合移植以及两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方法:用Allo-PBSCT治疗白血病50例(急性29例,慢性21例),其中ABO血型相合30例,不相合20例.PBSC动员采用G-CSF或G-CSF+GM-CSF皮下注射5 d;预处理采用CTX+VP16+TBI或CTX+TBI方案;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MTX)和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本组患者经Allo-PBSCT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ABO血型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比较,后者血红蛋白恢复较慢(P<0.05),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者无差异(P>0.05).本组发生aGVHD 20例(40%),其中Ⅱ度以上9例(18%).生存6个月以上者发生cGVHD 22例(66.67%),其中广泛性11例(33.33%).MMF联合CsA和MTX方案与常规CsA联合MTX方案相比,前者可减少aGVHD发生率(P<0.05),虽两者cGVHD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前者广泛性cGVHD明显减少(P<0.05);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个月存活33例,移植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66%;GVHD合并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主要死因.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移植,但移植后血红蛋白恢复较慢;Allo-PBSCT中aGVHD发生率并不高,但cGVHD发生率明显升高;MMF联合CsA和MTX方案预防GVHD较常规CsA联合MTX方案为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将病历资料分为感染组(30例)与未感染组(94例)。由研究者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原发病类型、供者类型、干细胞来源、移植前白细胞计数、移植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受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率低于未感染组,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的百分数大于未感染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GVHD、HBsAb阳性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14、93.024,P<0.05),受供者HLA相合率高为阻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感...  相似文献   

12.
Luo XD  Liu QF  Ning J  Wei YQ  Fan ZP  Zhang Y  Su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280-3283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疗体会及转归,分析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2001年2月至2006年8月allo-HSCT后生存期大于3个月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67例,对迟发性N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移植方式、预处理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供受者关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和巨细胞病毒抗原(CMV-Ag)定性与发生迟发性Ns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67例ano-HSCT患者中5例发生迟发性NS患者,发病率为2,99%,其中膜性肾病(MGN)4例,微小病变型肾病(MCD)1例,肾脏免疫球蛋白(Ig)免疫组化3例为IgG,1例IgM,1例为为IgG和IgM同时存在;2例血清ANA阳性,1例IgG升高、1例Ign升高。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为主的治疗方案效果较理想,1例完全有效、3例部分有效、1例稳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迟发性NS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移植方式、预处理方案、HLA配型、供受者关系、aGVHD、cGVHD和CMV-Ag定性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lo-HSCT后迟发性NS病理以MGN为主,其次为MCD。其发病机理可能与体液免疫异常有关,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为主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难治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超强预处理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gimen-related toxicity (RRT)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ery-high-dose conditioning regimen combined with induction of graft-versus-leukemia (GVL) effects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for refractory leukemia with unattainable complete remission (CR) before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ho failed to obtain CR before transplantation received very-high-dose conditioning regimen protocol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2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with CR or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the chronic phase before transplantation received total body irradiation plus cyclophosphamide (CTX) or modified BuCY (hydroxyurea, busulfan, Ara-C, CTX) protocol (control group).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leukemia who did not develop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30 d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GVL was induced by rapid reduction of the dosage of cyclosporin A or by donor lymphocytic infusio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RRT and the rates of CR, GVHD and leukemia relapse after transpla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rate at 3 years post-transplantation. RESULTS: Except for one pati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wo in the control group who died of transplantation- related complications, all the other patients obtained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RRT was 100% in both groups, involving most frequently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s at the rate as high as 83.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5.5% in the control group. RRT involving the oral cavity occurred in 44.4% and 62.9%, and that involving the bladder in 16.7% and 33.9% of the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ll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P=0.823, 0.172 and 0.244, respectively). The RRT mortality was 0 and 5%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P=0.341).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patient who died of infection, all the oth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very-high-dose conditioning regimen obtained CR. The incidences of acute/chronic GVHD were 58.8%/92.6% and 40.0%/55.8%, respectively,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leukemia relapse was 11.8% and 18.3%, and DFS at 3 years after transplantation was (61.2+/-12.3)% and (65.0+/-7.4)% (P=0.6311) in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nsecutive very-high-dose conditioning regimen combined with GVL indu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CR and DFS, without increasing RRT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allo-HSCT for the refractory leukemia with unattainable CR pre-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其长期造血重建,分析其治疗过程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状况,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例SAA患者,男性,26岁,供者为其胞妹,HLA配型完全相合。预处理采用全身照射(TBI) 环磷酰胺(C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胞菌素,A(CsA) 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治疗慢性GVHD(cGVHD)采用霉酚酸酯(MMF) CsA 硫唑嘌吟(6—MP) 泼尼松 酞咪哌啶酮(反应停,Thalido-mide)。结果:移植后23d造血重建。同时检测染色体核型为46,XX(G),第63天血型由B型转变为O型。移植133d发生cGVHD,随访28个月,cGVHD已控制。结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重型再障。本例造血重建迅速,cGVHD有效治疗后可被控制。  相似文献   

16.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158-2159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肠道GVHD是急性GVHD的主要表现[1],其临床症状重,对全身状况影响大.我院行allo-HSCT患者中发生肠道GVHD 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状况防治方法及疗效.方法Allo-PBSCT治疗白血病21例,预防GVHD发生主要采用环孢霉素A(CsA)加短程甲氨碟呤(MTX)等.结果21例患者经ALLO-PBSCT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GVHD的发生率为38%,3例重度急性GVHD(aGVHD)死亡2例,GVHD组的复发、死亡率较未出现GVHD组低.结论CsA加短程MTX预防GVHD的发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GVHD组患者的复发、死亡率低于未出现GVHD组,提示GVHD过程中伴有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 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 llo-PBSCT治疗,包括急性中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例,均为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同胞间移植4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4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例为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和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8天;5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移植后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余4例患者仍持续缓解(移植后145~470天)。结论:A 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总结1997年11月至2005年1月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了受者年龄、供受者性别、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HLA配型、预处理方案(是否全身照射)、回输细胞数量、移植早期感染、是否发生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等因素与cGVHD发生的关系。结果36例患者发生了cGVHD,发生率为44.4%。发生局限型cGVHD的19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8/19(94.7%),发生广泛型cGVHD的17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8/17(47.1%)。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供受者性别、疾病种类、状态、病程,干细胞来源、预处理方案(是否全身照射)、回输细胞数量、移植早期感染均与c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确定HLA配型不合(RR=2.17,P<0.01)、发生过aGVHD(RR=2.91,P<0.01)是发生cGVHD的主要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受者年龄越大,cGVHD发病危险性越高(P<0.05)。结论HLA配型不合及发生过aGVHD、受者年龄较大是与cGVH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1)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TJU103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2)以BALB/c(H-2d)、CB6F1(H-2d/b)分别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和半相合基因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 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 3.0×107脾细胞) TJU103(终浓度25μg/ml),此后腹腔注射TJU10350μg/d,共7d,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GVHD的情况。结果(1)TJU103可以显著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25μg/ml浓度时,可以抑制83%细胞增殖。(2)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完全异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仅为2/10,30d生存率增加至8/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半相合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为1/10,30d生存率增加至9/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结论TJU103不仅可以显著抑制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而且可显著降低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