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时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2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5例,对照组135例,2组均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后行会阴侧切缝合术,试验组用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20mL进行麻醉,对照组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20mL进行麻醉。对比缝合中及用药后6个不同时段疼痛强度、麻醉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缝合所用时间、新生儿Apgar’s评分、低血压及产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不同时段的疼痛强度、麻醉起效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缝合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后出血、低血压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用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具有强而持久的镇痛效果,可促进产程进展并有效减轻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痛苦,对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5-07-2016-04诊治的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方法分组,研究组(n=32)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n=32)采取罗哌卡因联合氯化钠注射液麻醉,对比2组镇痛效果、神经阻滞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研究组神经阻滞后30min的VAS评分(0.04±0.00)分,神经阻滞优良率96.9%;对照组神经阻滞后30 min的VAS评分(1.36±0.15)分,神经阻滞优良率71.9%;2组神经阻滞后30min的VAS评分和神经阻滞优良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感,提升其神经阻滞优良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到下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5-02于我院择期进行上肢手术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作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对照组则给予传统异感定位神经阻滞方案,比较2组的神经阻滞效果,记录2组的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穿刺次数,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9.2±2.5)min,起效时间(11.5±2.1)min,穿刺次数(1.5±0.6)次,其阻滞优良率为96.7%,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其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侧上肢手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其操作简单,穿刺准确性高,操作时间短,起效时间快,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阻滞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子宫全切病人8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2组.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1ml;布比卡因组(B组):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观察各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R组比B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慢(P<0.05),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P<0.05).R组比B组活动更早(P<0.05).血压下降发生率R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等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手术可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效果,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低血压发生率低,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有利于病人的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路臂丛阻滞法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30例,采用颈部臂丛阻滞麻醉,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13mL+0.75%布比卡因5mL+NS 7mL共25mL,观察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颈路臂丛阻滞法效果满意,优良率80%,并发症少,生命体征稳定。结论经颈路臂丛阻滞法用于锁骨手术方法安全、简便、经济、实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ASA分级Ⅰ~Ⅱ级的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A组予以1u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5%罗哌卡因26mL,B组予以单纯罗哌卡因26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等均优于B组(P<0.05),但A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起效迅速、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定位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剂量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02—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收治的择期行上肢手术9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A组、B组各33例,C组32例。3组患者使用相同的麻醉药(2%利多卡因复合0.75%罗哌卡因)。A、B、C 3组麻醉药使用总剂量分别为20、25、30mL。记录3组患者各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感觉组织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阻滞效果,评价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观察3组患者有无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A组各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均长于B、C 2组(P0.05),且阻滞效果低于B、C 2组(P0.05);A组麻醉持续时间均短于B、C 2组(P0.05);A、B、C 3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75.8%(25/33)、97.0%(32/33)和100.0%(32/32),A组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B、C 2组(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30mL 2%利多卡因复合0.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定位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见效快、持续时间长且安全性高,能够提高手术麻醉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8.
背景:以往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麻醉主要为全麻,腰麻,硬膜外麻醉。单纯腰麻容易造成麻醉平面和麻醉时间的局限。 目的:对比观察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侧腰丛阻滞复合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两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平面,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术中不良反应,患肢有效的镇痛时间及有效的阻滞时间。 结果与结论:采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105),患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阻滞平面,Bormage 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及有效阻滞时间均长于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提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起效快、不改变麻醉体位、循环稳定,减少了腰麻用药量,麻醉平面更易控制,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83例,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1:1混合液,行超声辅助下完成臂丛穿刺术,成功注入局麻药后分时段观察测定臂从神经各个分支的阻滞麻醉效果及镇痛时间。结果局麻药用量(23.8±2.6)mL,经测定其中桡神经麻醉阻滞效果优于其他臂丛神经分支(P<0.01),麻醉完善率为96.6%,镇痛时间(430±90)min。结论运用超声技术定位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完善,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4-06住院6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次肌间沟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芬太尼,根据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来评定镇痛的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妇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2008-11 2012-03收治的ASAI~Ⅱ级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且术后采用PCEA镇痛的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镇痛;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进行镇痛.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2组镇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恶心呕吐3例,皮肤瘙痒2例;对照组中恶心呕吐4例,皮肤瘙痒1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均无尿潴留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眯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妇产科术后是安全有效的,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4-12在我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100例进行传统的经皮盲探穿刺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改良组100例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成功率、麻醉并发症、局麻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麻醉操作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可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广泛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浓度不同的罗哌卡因用于PNS(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单测下肢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20例。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采用经典的后路腰丛与坐骨神经穿刺,给予罗哌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30%、0.375%、0.45%、0.50%,容量均为50mL(腰丛给予30mL,坐骨神经给予20mL),给药后分别测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感觉阻滞范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的程度和麻醉阻滞成功率。结果 B、C、D组对股外侧的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运动阻滞的程度与麻醉阻滞成功率均低于B、C、D组,且A组的感觉起效起效时间较慢(P0.05);B、C、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的罗哌卡因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中,阻滞效果满意,能够减少局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及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剖宫产产妇(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50,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和观察组(n=50,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及心理干预),统计两组心理状态、麻醉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认知功能。结果(1)心理状态:麻醉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麻醉效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3)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6.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4)生命体征:观察组T1、T2、T3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低于对照组,心率(heartbeat,HR)高于对照组(P<0.05)。(5)认知功能: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及心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麻醉中效果确切,可提高麻醉效果,亦可维持机体生命体征稳定,降低低体温、寒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值得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行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单药麻醉,研究组给予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统计并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相关指标、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R、SBP、DB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等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上肢骨折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与对照组(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比2组麻醉成功率、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成功率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及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获得较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更为显著的效果,可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且能促使麻醉维持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还可提升麻醉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以“腰麻,髋关节置换”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03相关文章。纳入与腰麻与髋关节置换相关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以11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并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作为临床验证。采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维持患者侧卧位至术毕,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5,15,3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率的变化,观察两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平面,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术中不良反应,患肢有效的镇痛时间及有效的阻滞时间。 结果:目前老年髋关节置换常用的麻醉方法有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等方法,研究表明联合麻醉效果好于单纯用药。经临床验证结果,采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麻醉后各时间的血流动力学及心率的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阻滞平面,Bormage 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术中呕吐1例,低血压6例,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及有效阻滞时间分别为(5.5±2.2) h和(2.5±0.5) h。 结论: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对全身生理干扰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方法 80例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根据其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组)及腰-硬联合麻醉(B组),2组均4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药物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情况、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A组优于B组,A组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适合手术时间相对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02—2016-02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治疗,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与对照组(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能获得较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更为显著的效果,且对患者血压水平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术前、阻滞后(5min、10min、20min、30min)、手术完成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变化情况,麻醉起效与维持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前及阻滞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阻滞后5min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降低,心率无变化,对照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在阻滞以后5min、10min、20min、30min以及手术完成时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晚,但维持时间比对照组长,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供较为准确的穿刺位置,麻醉效果好,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低,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