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发热者88例,其中低热(37.3—38℃)27例,中等度发热(38.1—39%)42例,高热(39.1—41℃)16例,超高热(41℃以上)3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多样,应积极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04~2007-12我们对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舒适的护理干预,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9~75岁,平均52岁,活动时发病94例,静息和睡眠中发病6例。2舒适护理2·1环境舒适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创造安全、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防治作用及缓解头痛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患者96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对照组)、脑脊液置换组(置换组)及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比较3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和头痛缓解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置换组及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较置换组明显降低(PO.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预防SAH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有效,可明显缩短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但为降低再出血发生率,脑脊液置换术应在动脉瘤填塞术后进行。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1].本病以青壮年多见,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以及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或者头颅CT扫描发现阳性改变等即可明确诊断.SAH常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高残疾率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认为3 d内行DSA检查,发现病灶早期行手术治疗是最好方法,由于多种原因3 d内未行DSA检查,多数病人需在神经内科度过急性期.此期治疗相当关键.我科从2000-06~2009-0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AH 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癫痫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自1984年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25例,其中有癫痫发作者85例(26.2%),本文就其病因、临床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分析 癫痫发作组85例,男42例,女43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7.
<正>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容易,少数不典型的SAH临床诊断仍很困难,我科诊治二例,报道如下。 例1男性,35岁,3天前饮酒时突然剧烈头痛,呈持续性,呕吐一次。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做头颅CT检查,提示可疑SAH,转来我院。血压不稳定。查体:血压170/110mmHg,心肺正常。神志清醒,颅神经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颈部抵抗不明显,克氏征可疑。腰穿;未测压力(压力高),淡粉红色CSF。  相似文献   

8.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同时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DSA检查并评估CTA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6例,动脉狭窄4例,阴性13例.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的灵敏度97.83%,特异度100%.结论 CTA具有安全微创、信息丰富、快速、准确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将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将检查结果 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对我院2002-01~2005-08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9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并发癫痫,发病率为11。2%。并发癫痫组的死亡率为45.4%,显著高于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0.6%)。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多数在病程的4周内发生,表现为不同的发作形式,应尽早或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对有二次以上发作的病人有必要坚持规则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现对我院2002-01~2005-08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特殊表现形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表现形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孙彦荣例1:女性,36岁,突然晕倒,伴有面色苍白,出大汗,2小时后症状缓解,但仍有心前区的问痛,ECG提示:Ⅱ、Ⅲ、avf的S—T段呈弓背样抬高,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给以脉通、硝酸甘油等药静点,第二天出现了神志改变,并...  相似文献   

14.
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李庆彬,路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即使通过近代神经影像学的检查,依然不能查明原因。临床上对此类病人如何处理,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就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与结果一、一般资...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国外有人发现脑损伤后出现钙的改变,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作者观察到脑出血与脑梗塞有血清钙的减低,是否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存在这样问题,国内尚无人报告。为探讨血清钙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间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0例正常人和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清钙含量并对一些临床指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CT、MRI等诊断技术的应用,SAH后脑积水的报道逐渐增多,该病也是影响SAH死亡率和病残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受到广泛的重视。一、发生率及分类1928年Bagle歹首次报道TSAH后脑积水,此后医学文献报道日益增多[’-’J。Hasan等人[’]。对473例SAH病人于发病72小时内行CT等检查发现20%发生脑积水,但其中1/3的病人却无脑积水症状,约半数病人的早期脑积水和意识障碍症状在24小时内可_自动缓解.Gijn也观察到SAH后72小时20%发生脑积水,fodesti和E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SAH患者行MSCTA检查,随后行DSA检查对照。结果26例SAH患者MSCTA显示动脉瘤13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1例,正常9例,MS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其余25例患者的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对检查SAH病因的敏感性高,是一种简便、少创、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可做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01-12我院收治30例SAH患者为实验组,选择2010-01-12收治的SAH患者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行持续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对照组行传统间断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正常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愈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方便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将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干预组45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心理、体位饮食、预见性护理等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头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头痛(8±3.45)次,平均住院时间(49±5.3)d;对照组平均头痛(20±5.12)次,平均住院时间(61±4.6)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清洁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内科常规治疗加脑脊液置换术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快.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