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更全面的认识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方法:用肌电图技术对CTS做术前定位和临床分析。结果:30例35只手肌电图全部异常。32只手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术中所见正中神经改变与肌电图定位符合率100%。结论: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定位诊断是客观可信的、具有决定性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手术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管综合征 ,也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 ,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以手指感觉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征群。自 1998~ 2 0 0 0年 ,我们观察了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 2 3例神经肌电图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5例 ,女 18例 ,年龄 2 6~5 9岁 ,平均 39.7岁 ,左侧 9例 ,右侧 14例。腕部扭伤 5例 ,腱鞘炎 7例 ,其它均为手部经常揉搓的家庭妇女 (如揉面、洗衣、受凉等 )。病程 1月~ 2年 ,多数病例有挠侧三个手指麻木 ,疼痛 ,皮肤发凉 ,拇指外展或对掌无力 ,麻木以夜间为重 ,白天或活动后减轻。少数病例手指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出现根性损害及合并出现腕管综合征(CTS)比率,探讨CSM与CTS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 对96例诊断为CSM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统计出现根性损害及CTS的比率.结果 96例患者中神经源性损害(根性)61例;符合CTS诊断10例(10.4%),其中根性损害伴CTS 4例,单纯CTS 6例;双侧损害7例.CTS中单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8例,除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外尚有运动传导异常 2例,拇短展肌出现自发电位2例.结论 CSM出现根性损害和CTS比率均较高,可能存在双卡压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30例CTS患者共有50条患病神经,其中7条正中神经诱发波形消失,43条正中神经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0例患者的36条正中神经运动末梢潜伏期延长或(和)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9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有去神经电位.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carp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现将我科2004-06~2007-10门诊48例临床诊断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13例,女35例,男女比例约为1:3;年 相似文献
8.
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祖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3):187-189
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卢祖能综述汤晓芙审校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是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MN)在腕管内受挤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的功能障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企获得对CTS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电生理检查、治疗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果本组134例患者均具有手部疼痛表现,其中29例具有典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36例出现大鱼际肌的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其中90例患者存在肯定或可能的诱因.134例患者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在腕管处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经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可以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腕管综合征,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夜间加重的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神经性受损(腕部)可以确诊,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有效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262例腕管综合征,男45例,女220例,平均年龄47岁,计369只手,右侧92例,左侧36例,双侧134例。病期12天~年。平均2.5年。结果表明中老年女性易患本病,忧势手更常受累。主要症状为手麻木和疼痛,部分病人伴有无力,主要体征为手部感觉减退或过敏。部分病人Tinel及Phalen征阳性,极少数病人鱼际胆萎缩,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手劳累后加重,甩手后缓解。 相似文献
11.
45例Isaacs综合征临床与肌电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少见的Isaac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厦肌电图表现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45例Isaacs综合征的发病谤因、临床表现、电生理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连续性肌肉颤搐。睡眠时不消失并伴有多汗,少数伴发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免疫治疗有效。肌电图表现为持续的自发运动电位发放。结论Isaacs综舍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可能为周围神经运动纤维、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厦运动纤维的末端。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疗法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愿意加用中药熏洗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结果治疗组大多数患者能在一个月症状消失,对照组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消失需两个月。结论中药熏洗能明显的缓解症状,且能明显的缩短常规药物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患者均检查耻骨直肠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共306块从,检测6120个运动单位。结果表明:常规肌电图(EMG)和单飨岂电(SFEMG)在耻骨直肠肌肥厚组和耻骨直肌痉挛组分别为92.2%(59/64)和86.3%(33/38)、63.2%(24/38)。提示EMG和SFEMG对耻骨直肠肥厚症和煌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友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60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 6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18例,单侧病变42例.60例CTS患者中78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均延长和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60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74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4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58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纺织工人。以“双手发麻,疼痛1年半,加重伴双上肢上举困难半年”入院。诉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手发麻、疼痛。右手严重,多在夜间发作,活动后症状缓解。曾在咸阳某医院诊断“末梢神经炎”。按其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无改善。1年前,在西安某医院查“风湿三项,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腕管综合征262例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262例腕管综合征(CTS)的回顾性分析,以期获得对该疾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近10年来就诊于我科的病人,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电生理检查的结果,其中符合CTS诊断者共262例。本文从病因、临床表现及电生理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所得结果如下:84%的患者为女性,以中老年女性尤为多见,优势手更常受累。激素水平的变化、反复强迫性手臂的运动、手腕持续处于不适当的位置,以及其它较多不同因素与CTS的发病可以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腕以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与感觉异常,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后加重,甩手活动后减轻。但应注意许多病人的不适并非局限于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检查变化较多且不完全可靠。电生理检查显示为选择性的腕远侧段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的异常。从此认为CTS的诊断应根据病史、神经系体检并结合客观的电生理检查的结果,其中电生理检查对于CTS的诊断常常起着几乎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运用临床评分和神经传导检测(NCS)评估夜间夹板治疗对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TS患者共6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41例(64只腕).对其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功能状态评分(FSS)以及常规NCS,记录腕-拇短展肌末端运动潜伏期(DML)、腕-食指/环指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DSL).嘱患者以远侧腕皱褶为中心,掌面和背面各一块夹板,入睡前将腕部固定于中立位制动.夹板治疗前、(3.03±1.16)月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分和NCS.共20例(31只腕)完成随访.结果 (1)DML、腕-食指SCV、腕-环指SCV和△DSL异常率分别为85.9%、78.1%、81.3%和96.9%.(2)与夹板治疗前比较,夹板后SSS和FSS减少、DML缩短、△DSL减小,治疗前、后SSS分别为1.77±0.38、1.55±0.38,FSS为1.53±0.31、1.40±0.27;DML为(4.53±1.25)ms、(4.14±0.76)ms;△DSL为1.24±0.61、0.97±0.60;9例(14只腕)夹板后临床评分无改善.(3)SSS与DML(r=0.420,P=0.019)、腕-食指SCV(r=-0.425,P=0.017)、腕-环指SCV(r=-0.519,P=0.003)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与△DSL无相关(r=0.189,P=0.309);FSS与NCS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一半以上CTS患者夹板治疗短期内有效;临床评分与NCS相关性不大,两者共同评估夹板疗效更有意义;△DSL诊断CTS最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