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联素和瘦素与抗精神病药物致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联素(Adi)和瘦素(leptin)水平,测量身高和体质量,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结果 (1)治疗前后对比,BMI、TG、LDL、Leptin和TC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P<0.05),而Adi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2)治疗后,脂联素基因+45G/X基因型者BMI、TG和LD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Adi较治疗前则显著下降(P<0.05),而T/X基因型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体内脂联素水平降低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45位G基因是抗精神病药物致脂代谢紊乱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59例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I水平的变化。其中月见草油组(32例)接受月见草油及常规药(低分子右旋糖酐、脑复康、维生素E);对照组(27例)仅应用上述常规药。治疗1月后月见草油组HDL—C、HDL_2—C、ApoA—I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TG、L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T—C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22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不变,研究组加用二甲双胍1.0 g/d,疗程6个月。两组分别于基线及治疗后1、3、6个月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在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FBG、2 h PBG、TC、TG、LDL、HDL及BMI各项指标均逐步下降,并低于对照组(t=2.03~2.35,P均0.05);治疗6个月,研究组除HDL外,LDL、BMI、FBG、2 h PBG、TC、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4.47,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抑郁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9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三版(CCMD-3)抑郁发作的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进行APOE基因分型、测量他们的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并测定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结果抑郁症与对照组间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抑郁症组中,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患者平均TC显著高于不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者与不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者相比,体质参数、血脂平均值均无差异(P(0.05)。携带和不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TG值均分别高于携带和不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对照组TG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携带和不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的HDL值分别比对照组相应者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的HAMD17阻滞项评分高于不携带此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症与APOE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联。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血脂紊乱,尤其是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有更多的血脂代谢问题,而且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抑郁症患者HAMD17阻滞项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糖正常阶段颈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方法: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6周复制IR模型。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应用钳夹法评价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酶联免疫方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游离脂肪酸(FFA)。结果:IR大鼠颈动脉电镜下可见部分内皮细胞和内皮下结构的病理性改变。IR大鼠实验结束时FBG及PBG2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大鼠血浆FINS、TG、TC、FF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降低(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论:高脂膳食诱发的IR大鼠在血糖正常阶段已存在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的病理性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和脂代谢紊乱在内皮损害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奥氮平治疗后出现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帕利哌酮或阿立哌唑替代治疗,观察血糖脂、脂联素、瘦素等指标变化。方法 98例奥氮平治疗后出现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替换成帕利哌酮或阿立哌唑治疗,换药前、后第4、8、12周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检测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脂联素、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结果 (1)与换药前比较:两组TG、TC和BMI第8、12周下降(P<0.05),两组第4、8、12周脂联素持续升高(P<0.05)和瘦素、HOMA-IR下降(P<0.05);帕利哌酮组PANSS总分和阿立哌唑组FBS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帕利哌酮组FBS第8、12周显著下降(P<0.05),而阿立哌唑组第4周PANSS显著升高(P<0.05)。(2)组间比较:两组第4、8、12周TG、TC、脂联素、瘦素、HOMA-IR和BMI无差异(P>0.05);帕利哌酮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第4、8周和FBS在治疗后第8、12周均显著低于阿立哌唑组(P<0.05);(3)帕利哌酮组不良反应率为14.2%,阿立哌唑为20.4%。结论奥氮平换药为帕利哌酮或阿立哌唑能改善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体重指数,对脂联素和瘦素的调节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但帕利哌酮比阿立哌唑能更好控制精神症状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3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项指标,同时评定症状程度。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在血脂各指标数值均增加,且在体质量、TC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在TG、LDL项,利培酮组在TG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在血脂各项指标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对患者的血脂代谢均有影响,且氯氮平的影响大于利培酮,齐拉西酮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异常的情况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此可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予以奥氮平单药治疗4周)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基线)、后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INS)及C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Ⅱ)、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并将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治疗前后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HDL、aPOAI明显低于对照组,腰臀比、IR、INS、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BMI、腰围、腰臀比、胰岛素、IR、TC、TG、LDL、aPOB 100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某些代谢异常的易感素质,其高代谢异常发生率可能是其易感素质与抗精神病药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奥氮平联合二甲双胍)和对照组30例(奥氮平单药),治疗组根据联合二甲双胍不同剂量(即奥氮平10~20 mg/d+二甲双胍250 mg/d、500 mg/d、750 mg/d)分为治疗1组(30例)、治疗2组(30例)及治疗3组(28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及12周测定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前后评定疗效,并记录不良事件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各组体质量及BM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治疗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8,t=2.905;P0.01);各组TC、TG、LDL、对照组及治疗1组FBG、HbA 1c较治疗前增加(P均0.05)、HDL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治疗2组和治疗3组TC、TG、HDL、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组胃肠道不适症状较多。结论:早期合并二甲双胍(500 mg/d)干预奥氮平所致的体质量增加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血脂含量变化,探讨雌激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取78名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和62名对照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E2、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门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脑梗死组E2水平(12.86pg/ml)低于对照组(25.59pg/ml),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组TG、TC、LDL-C、Apo-B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1、0.01、0.05),脑梗死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ApoA-I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水平与TG、TC、LDL-C、Apo-B100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3、-0.44、-0.57、-0.30,P<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结论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血脂谱异常改变,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低雌激素水平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