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1 d开始服用华法令抗凝,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5、9、13 d测定其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及PT、APTT值。动态观察FⅡ、FⅦ、FⅨ、FⅩ活性及PT、APTT在其中的变化。结果:FⅡ、FⅦ、FⅨ、FⅩ活性术后第1 d显示低于术前组(P<0.05或P<0.01),而FⅨ: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组(P<0.01);口服华法令后第1 d FⅦ:C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FⅩ: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P<0.01);FⅡ:C、FⅨ:C从数值上看高于服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华法令后第2-4 d各凝血因子活性逐渐下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或P<0.01))。服药后第8 d由于药物剂量的调整FⅦ:C、FⅨ:C有所回升。到服药后第12 d各凝血因子活性基本保持稳定。PT值随FⅦ:C的波动而随之相应改变。而APTT值服药后第1 d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外(P>0.05),其余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术前组(P<0.01)。结论: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PT、APTT不能准确反映各凝血因子活性变化的水平,同时检测FⅡ、FⅦ、FⅨ、FⅩ活性,可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是防止出血和栓塞发生的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1639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184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184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基因 AA、AG、GG型分别为152例(82.6%)、31例(16.9%)、1例(0.5%),等位基因G和A的频率分别为9.0%和91.0%.184例患者VKORC1-1639基因多态性Hardy-Weinberg平衡拟合度良好(χ2=0.19,P>0.05).结论 我国汉族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中存在VKORC1-1639突变基因,其基因分布频率与欧洲等其他人群存在种族差异.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时应检测患者的VKORC1-1639基因型,以便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彬  钟武平 《广东医学》2001,22(11):1013-1014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蛋白C (PC)、蛋白S (PS)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凝固法在SysmexCA 15 0 0、CA 60 0 0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 3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C、PS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 (PT)。结果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T ,INR ,PC ,PS活性分别为 ( 2 5 5± 5 3)s ,2 5± 0 5 ,( 39 2± 15 1) % ,( 45 7± 18 2 )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结论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C ,PS活性降低 ,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令抗凝治疗出血原因。方法:总结9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病例资料,分析在不同国际标准比值范围的出血原因。结果:有2例INR(国际标准比值)1.5~2.5,1例INR为4.3,6例INR>5.0。结论:华法令抗凝出血与国际标准有关,与合并使用药物及自身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令院外治疗延续性情况,评估此类患者对正规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科、心内科诊断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住院期间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70例,采用电话随访方式分别于患者出院第30日及第90日进行华法令服用情况调查。结果7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14例患者在第30日调查时已停用华法令治疗,占总参加调查人数20%;20例患者在第90日随访时已停用华法令治疗,占总调查人数28.6%,最后口服华法令治疗者仅占总调查人数51.4%。结论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院外依从性较差。加强心房颤动患者教育,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及新型抗凝药物的普及可能有助于改善华法令使用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王美纯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64-164,167
目的观察华法治疗右心房附壁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肌病并伴右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每日两次口服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 d、第4周采血抽查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药物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皮肤黏膜等出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1周三个时间段对患者PT及APTT进行检查,治疗组患者给药后,PT及APTT值分别为正常值的1.5~2倍左右,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令应用于右心房附壁血栓治疗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抗凝、抗栓作用,但由于其药理的复杂性,目前临床疗效仍在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赵春丽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06,28(3):362-36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105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组(治疗组)52例与阿斯匹林组(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给予华法令2.5mg/d,口服,每3 d测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目标值2.0~3.0并稳定后,改为1~2周测定1次,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g/d,门诊随访记录1年,观察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令组栓塞发生率为1.96%,阿斯匹林组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华法令组出血发生率为3.92%,阿斯匹林组为3.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使INR值保持在2.0~3.0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PT和APTT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T(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临床上也常利用此试验对口服抗凝剂治疗(如心脏换瓣术后口服华法令)进行监控.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的试验,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另外也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同时,二者也是手术前检查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必备项目.但PT和APTT检测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抗凝剂的选择与用量、标准化的建立和质量控制等都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现简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抗凝治疗(附183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抗凝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18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抗凝治疗的方法 及其妊娠结局.结果 183例患者,共194次妊娠.22例患者(33次妊娠)于早孕期人流术终止妊娠,继续妊娠的161例中有72例选择持续低强度华法令口服抗凝治疗,89例患者选择肝素一华法令抗凝,孕12周前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华法令剂量为1.0~2.5 mg/d,轻微出血5例,无栓塞并发症.孕中期妊娠意外2例;无多胎,159新生儿中早产2例、先天畸形1例;剖宫产101例、阴道产58.结论 孕前12周改低分子肝素抗凝可安全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的抗凝治疗,妊娠期间低强度华法令持续口服抗凝治疗实施更为方便,亦可应用于此类特殊人群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凝血因子的变化及μFPA与INR的相关关系,随机选取102例机械瓣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稳定抗凝治疗1个月以上.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一期法测定INR、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因子Ⅱ、x的活性ⅡC、x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液纤维蛋白肽A的尿肌酐校正浓度(μFPA).结果表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者ⅡC、xC显著降低,分别为(48.5±20.2)%、(39.4±16.7)%;μFPA均值(6.7±4.3)ng/mgcr,显著低于正常值;INR在2.0~3.0时,ⅡC、xC适度抑制;INR>3.0时,呈过度抑制;INR在2.0~2.5时,μFPA与INR呈负相关(r=-0.5194,P<0.001);Fg在抗凝早期(3个月内)显著增高[(4.23+0.27)g/L,P<0.001],抗凝晚期(3个月以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小剂量口服华法令抗凝显著抑制ⅡC、xC,抗凝效果良好;国人抗凝适当范围INR2.0~3.0;μFPA小剂量抗凝时与INR呈负相关,与ⅡC、xC呈弱的正相关.用μFPA指导抗凝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华法令有较好的抗凝效果,但长期口服会导致出血,且出血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所以目前主要通过检测INR(国际标准比率)来调整剂量以期指导治疗。但因为我们无法控制造成抗凝过量的危险因素,所以并不能真正降低出血发生率。据资料统计:长期口服华法令伴有出血的年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2.
李修壮  汤继亮 《医学综述》2009,15(17):2666-2669
探讨华法令在基层医院心内科的合理应用。结合华法令的药理作用及药效动力学,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抗凝用法,抗凝强度的监测,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处理,影响抗凝作用的因素,长期口服华法令的手术问题处理,总结使用经验。华法令的合理应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面考虑华法令所能出现的问题是基层医院心内科合理应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种组织凝血活酶试剂对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及肝病患者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所得的PT,PTR,INR间相关性,探讨成都地区用PT监测抗凝治疗的INR参考范围。方法:分别用三种试剂测定60例华法令抗凝治疗病人和40例肝病病人标本手PT,计算出PTP,INR值并作比较。结果;三种试剂测得抗凝治疗病人的PT,PTR值,进口品与自制猪肺和胎盘绒毛凝血活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早期抗凝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方案。方法5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三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组: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天和第5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ime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3组均术后第5天达到抗凝要求(INR1.5~2.5)且无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华法林1组,PT、INR持续升高,术后第5天有10例患者>2.5与其他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天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不需增加其他辅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两种枸椽酸钠浓度对常规凝血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对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自动凝血仪对 2 0例健康人和 35例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进行PT和APTT测定。结果 :健康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 (12 5± 1 8)s、(2 9 3± 8 3)s、(12 8± 2 0 )s、(30 4± 7 9)s,无显著差异 ;治疗组含 10 9mmol/L和 12 9mmol/L枸椽酸钠浓度的PT和APTT结果分别为(16 6± 3 5 )s、(36 9± 7 0 )s、(17 9± 3 7)s、(41 5± 8 4 )s,该组内两种浓度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2 9mmol/L枸橼酸钠对健康人PT和APTT结果无明显影响 ,使口服华法令治疗病人PT和APT结果明显延长 ,故应选用 10 9m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试验的抗凝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过程中的意义及最适的抗凝范围。方法 :对 5 2例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 ,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 ,监测不同时期INR值及其相应的华法令用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手术死亡 ,住院期间 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 ,其余 5 1例随访 2~ 2 0个月 ,2例死于心力衰竭 ,6例有出血症状出现 ,无栓塞并发症。结论 :INR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测华法令用量的良好指标 ,理想的INR值范围为 1.7~ 2 4  相似文献   

17.
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瓣膜替换术后适宜的抗凝程度时最佳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方法] 对我院从 2000年 4月至 2002年 4月收治 40例瓣膜替换术后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所在患者均应用 CarboMedics 双叶瓣行人瓣膜替换术.术后 24 h开始每天服华法令 3 mg,每天测定 INR值,连测 14次,出院后临床随访 1~ 2年,按研究计划测定 INR值共 14次.同时观察指标包括与抗凝有关的出血、血栓、栓塞和死亡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口服华法令 3~ 5 d后 INR趋于稳定,术后 2周时华法令用量为( 2.56± 0.57) mg, INR达 2.11± 0.67.随访 1~ 2年,平均 18月,总随访 62个患者年,出院后平均口服华法令量为 (2.66± 0.72)mg, INR达 1.98± 0.54( 1.44~ 2.52).出血并发症 12例.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 19.35%患者年,其中轻度出血 8例( 7例 INR< 2.5,1例 >2.5) 中度出血 2例( INR >2.5),重度出血 2例( INR >3.0). 10例出血发生在 3个月内, 2例出血发生在 3~ 6个月内.全组无血栓、栓塞和死亡.[结论] 机械瓣膜替换术的患者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建议 INR 的理想范围保持在 1.80~ 2.50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凝治疗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本治疗方法。主要药物有肝素和华法令。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作用不能满足PTE或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抗凝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靳岩  张涛  王丽丽 《血栓与止血学》2004,10(3):110-111,114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的患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活性改变的意义及其与国际标准IL比值(INR)的关系。方法:动态监测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初期患者服药1-2 d、3~10 d及1个月的PC、PS活性及INR值。结果:患者组PC、PS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特别是术后3-10 d PC、PS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已下降到正常的50%左右,而此时INR尚未达到治疗范围,提示口服抗凝药治疗初期在人体凝血功能未下调时,抗凝系统功能已经开始下降,有发生血栓的倾向;并且,随着抗凝强度的增高(INR低于1.5-高于2.5),PC、PS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在监测INR的同时,需要进行血浆PC、PS活性监测,以更好地预防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抗凝强度华法令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简化的检测程序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将219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华法令口服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低抗凝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1.21%,标准抗凝强度组为0.9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抗凝强度组出血年发生率为5.1%,标准抗凝强度组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相对简化的检测程序能够提高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结论 低抗凝强度华法令能降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低抗凝强度华法令组与标准抗凝强度组左房云雾状改变均消失.简化的检测程序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