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睫状后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 选取30例(60侧)头颅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或硅橡胶,对睫状后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及毗邻关系等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睫状后动脉起自眼动脉第1段、眼动脉角、眼动脉第2段、眼动脉弯、眼动脉第3段.睫状后动脉分支形式分为内外侧和内外上侧2种类型,内外侧型最常见.睫状后动脉内侧支主要起始于眼动脉弯,外侧支和上侧支主要起始于眼动脉角.内、外、上侧支的直径分别为(0.71±0.24)nm、(0.69±0.22)mm、(0.63±0.19)mm.结论 睫状后动脉的起始及眶内走行变异多,掌握睫状后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避免视神经缺血引起的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9岁因发现左眼视野缩小12小时入院。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史1年。入院查体:BP120/75mmHg,HR76次/分,R18次/分,T36.5℃。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右眼视力0.6,矫正1.0;左眼视力0.15。矫正0.8。双眼瞳孔光反应正常,晶体无浑浊。右视盘色泽正常。左眼底视盘色较淡,鼻侧界欠清。双眼黄斑中心凹反光存. 相似文献
3.
荣素然张铭连石慧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8,(5):400-401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缺血性眼病亦与颈动脉狭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此手术亦存在风险。现对CAS术中斑块碎片脱落并发症进行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4.
分布于眼外肌的睫状前动脉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斜视矫正后手术中,在直肌上做肌肉的后徒、截除和转移,离断直肌伤及睫状前动脉可造成眼前节缺血.眼前节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盲因素[2],其表现为角膜混浊,低眼压,虹膜萎缩和晶体混浊等,严重者可致眼球萎缩[3].Roth等[4](1989—1990)提出不伤害血管的斜视矫正术.国内外文献均未见对睫状前动脉进行详细研究的报道.本文对30例成人尸体眼球上睫状前动脉的长度、管径、位置和数目等作了观察统计,为眼斜视矫正手术提供解部学基础.材料和方法选用常规防腐固定的成年尸体的头颅,用过滤的红色乳胶高压灌注颈内动脉,对准注成功的3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在眼内异物,尤其是后极部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36眼)眼内异物患者,先行X线缝环定位后,以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的巩膜表面标志作参考,确定切口位置,摘出异物。结果:异物摘出率100%。19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2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结论: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巩膜表面标志对眼内异物定位具有可靠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6岁左眼视力下降伴同侧偏头痛一个月,在当地县医院诊为左眼葡萄膜炎,给予对症治疗10天,未见明显好转,于1998年1月4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5,轻度睫状充血,角膜后羊脂状KP3个,前房正常深,瞳孔3... 相似文献
7.
对睫状前动脉的分支,分布,行程及睫状前动脉与虹膜大环关系进行研究。为眼科斜视矫正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25只成人眼球,眼动脉进行红色乳胶氧化铅沿合液灌注,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睫状前动脉的分支、分布、行程及睫状前动脉与虹膜大环关系进行研究,为眼科斜视矫正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25只成人眼球,眼动脉进行红色乳胶氧化铅混合液灌注,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2只新生儿眼球进行墨汁灌注,切厚片观察睫状前动脉的行程、分布。结果:睫状前动脉为眼直肌内主要肌动脉的直接延续。外直肌睫状前动脉1~2条;上、内、下直肌2~3条。出肌处口径:上直肌0.202±0.063mm,内直肌0.164±0.060mm,下直肌0.211±0.080mm,外直肌0.203±0.194mm。睫状前动脉出肌处与直肌止点的距离:上直肌8.82±2.50mm,内直肌6.08±1.41mm,下直肌6.63±2.45mm,外直肌10.1±2.84mm。X线显示各直肌的睫状前动脉均参与虹膜大环的构成。纵向组织切片睫状前动脉为肌动脉延续,沿直肌肌腱表面前行,发支到巩膜,最后终于虹膜大环。结论:睫状前动脉与直肌关系十分密切,是构成虹膜大环的优势血管,在斜视矫正手术中,特别一次手术涉及到多条直肌时,应注意睫状前动脉的保护,防止术后眼前节缺血。 相似文献
9.
患者谢× 女 35岁 右眼一过性黑朦1个月,视物不见6天。1个月来右眼发生一过性黑朦3次,每次持续7~8分钟,6天前无诱因突然视物不见,数小时后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给予高压氧、溶栓、营养药物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1998年7月22日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男性,51岁。右眼突然视物不见5天。既往糖尿病11年。矫正视力0.02。右眼存在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眼底像(图1A):右眼后极部和视盘鼻侧视网膜水肿,黄斑樱桃红色,视网膜小动脉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1B~1F):右眼动脉前期鼻侧脉络膜充盈迟缓,视网膜动脉明显充盈迟缓,视盘旁多处片状低荧光,晚期可见视盘高荧光 相似文献
11.
眼外肌显微睫状前血管分离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眼外肌显微眼状前血管分离术在治疗31例复杂和特殊类型斜视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在需行二行以上眼外肌手术时,行睫状血管分离术,保留眼状前血管,手术一次完成。结果 31例随访6月~3年。未发现眼前段缺血。结论 眼外肌显微睫状前血管分离术,解决了眼肌方面高难度又不能一次手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D患者47例(63眼),其中干性AMD41眼,湿性AMD22眼。另外选择正常人群30例(60眼)作为对照。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CRA)、(PCA)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并对其频谱血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降低,除湿性AM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下降,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升高,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AMD病情加重,各血流参数也相应变化,PCA较CRA更明显。结论:超声检测AMD患者的CRA和PCA血流,可直接反映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当眼部发生缺血时导致CRA和PCA血流参数相应的改变;CDFI检查为AMD的发病机制研究、病情分析和预后评估可提供客观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眼内窥镜协助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在眼内窥镜协助下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30例要求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而没有足够囊膜支撑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例。A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B组在眼内窥镜的监视下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其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效果进行定期观察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mo随访时的术后裸眼视力:A组为0.1~0.6,B组为0.15~0.8,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裸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间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1mo随访时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A组为0.3~0.6,B组为0.3~0.8,两组间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5)。A组出现较多并发症:3例角膜水肿、3例葡萄膜炎、4例前房积血、2例玻璃体积血、3例人工晶状体偏位或倾斜、1例虹膜周边前粘连、2例眼压升高。B组仅出现少量轻微并发症,包括5例角膜水肿、2例葡萄膜炎。结论:在眼内窥镜的协助下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可以确保手术缝线固定的位置位于睫状沟,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眼挫伤脉络膜循环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血管造影方法确定眼挫伤病人的眼底改变。118例中39例有脉络膜循环障碍。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较脉络膜先充盈(充盈倒置)12例,充盈倒置并脉络膜局部缺血9例,脉络膜局部缺血14例,脉络膜及中央血管充盈均延迟者4例。在具有脉络膜局部缺血的23例中,21例脉络膜有局部水肿、渗漏增强和强荧光;相应部位的RPE亦损害显著,出现水肿染色或渗漏,加重了视网膜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6行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患者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眼压、IOL位置,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
结果:术中出血6眼(16%),术后低眼压4眼(11%),高眼压11眼(29%),经治疗后恢复,IOL倾斜4眼(11%)。术后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前预留屈光度数(球镜)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数(球镜)无差异(P>0.05)。
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重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9岁学生平素体健,因“左眼前黑影1周”于2005.1来我院就诊,查体:左眼视力:0.3。-1.75DS→1.0。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清、轴深正常,瞳孔直径4.0mm,对光反应灵敏,晶体未见混浊,散瞳后见玻璃体后段(视盘前)少量絮状积血,周边部视网膜及其血管未见明显异常,黄斑反光点可见,视盘颞上象限片状出血(图1)。眼压右眼15.2mmHg,左眼14.6mmHg。左眼B超:左眼玻璃体后段少量斑点状混浊,未见明显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声像。血压110/75mmHg,血常规、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诊断左眼玻璃体积血、左眼视盘前出血(出血原因待查)。暂予止血及促吸收等保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討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在眼内异物,尤其是后極部异物定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26例(26只眼)眼内异物患者,先行X绕縫環定位后,以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的鞏膜表面標志作參考,確定切口位置,摘出异物。結果 异物摘出率100%。18例術后視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視力下降,7例視力不變。結論 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鞏膜表面標志對眼内异物具有可靠的輔助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迅速普及,在术中因种种原因常出现不能按常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如外伤性白内降或晶全脱位等等,为此需要掌握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现将我们自行设计的手术方法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4例(16眼),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4一77岁,平均56岁。囊内摘除术后无晶体限5例6眼,计划性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者5例5眼,角膜穿通伤致外伤性白内障3例3眼,慢性复发性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1例双眼。术前视力光感至0.2,5限元晶体服矫正视力0.8-12,1眼无晶体限矫正视力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