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2 7.5 % (8 2 9) ,71.4% (5 7) (P <0 .0 5 ) ;bcl-2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 48.2 % (14 2 9,71.4%(5 7) ,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c -myc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c -myc基因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2、bcl-2基因的凋亡抑制作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上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及其表达产物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基因及其产物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为 2 7.5 % (8 2 9) ,而在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为 71.4(5 7) (P <0 .0 5 )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C my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31.0 % (9 2 9)和 71.4% (5 7) (P <0 .0 5 ) ;结论 :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 ,C myc基因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嗜铬细胞瘤(PHEO)组织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转化生长因子a(TGFa)、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方法 RT-PCR法比较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HEO组织及18例意外死亡者(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的正常肾上腺髓质中TGFa、TNFa和VEGFmRNA表达的差异;免疫组化法比较石蜡包埋的27例PHEO和14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TGFa、TNFa和VEGF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重量的关系。结果 PHEO中TGFa、TNFa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PHEO中VEGF145剪接体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VEGF121和VEGF165剪接体的mRNA在PHEO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HEO的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VEGF的染色阳性率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PHEO中TGFa、TNFa和VEGF蛋白表达高于肾上腺PHEO。恶性和多发PHEO的TNFa蛋白表达高于良性和单发PHEO。结论 PHEO中TGFa、TNFa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TGFa、TNFa和VEGF在不同特点的PHEO中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凋亡相关基因bak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翔  李青  王文亮  孙力  赵宏喜  张献志 《医学争鸣》1999,20(10):889-89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k在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SABC方法,和兔抗人Bak了隆抗体,对23例肾上腺嗜铬瘤(其中良属于 18例,恶笥5例)和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Bak在 腺髓质中不表达,而在良恶笥嗜铬细胞瘤中表达,阳怀率分别为89%和40%,在良性肿瘤中Bak表达显著强于恶性肿瘤。结论:Bak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良恶性嗜铬细胞中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嗜铬细胞瘤(PHEO)组织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差异.方法RT-PCR法比较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HEO组织及18例意外死亡者(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的正常肾上腺髓质中TGFα、TNFα和VEGF mRNA表达的差异;免疫组化法比较石蜡包埋的27例PHEO和14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TGFα、TNFα和VEGF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重量的关系.结果PHEO中TGFα、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PHEO中VEGF145剪接体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VEGF121和VEGF165剪接体的mRNA在PHEO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HEO的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VEGF的染色阳性率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PHEO中TGFα、TNFα和VEGF蛋白表达高于肾上腺PHEO.恶性和多发PHEO的TNFα蛋白表达高于良性和单发PHEO.结论PHEO中TGFα、TNFα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TGFα、TNFα和VEGF在不同特点的PHEO中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EO)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EO在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血压与EO在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呈现相关关系。伴有血压升高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其瘤组织中EO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而EO在不伴有血压升高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则呈现阴性表达。结论 EO与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关系密切,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ca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8例正常肾上腺组织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NPY和VIP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阳性细胞面积、灰度与正常肾上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PY,VIP与尿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可能代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分子基础,这可能是治疗和诊断AMH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对48例嗜铬细胞瘤进行病理研究,结果显示肾上腺外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率高于肾上腺。良性35例,恶性13例,切片中均见瘤细胞胞浆内有大量黄绿色的微细的嗜铬颗粒。  相似文献   

9.
Liu GQ  Zeng ZP  Li HZ  Fan XR  Liu DM  Tong AL  Zhe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25-1228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mRNA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取自 9例意外死亡的中青年 ,嗜铬细胞瘤组织取自 19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 ,分别提取组织总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研究 ,以UⅡ和内参照GAPDH(甘油醛 3 三磷酸脱氢酶 )进行同管扩增 ,以扩增的目的条带灰度和内参照条带灰度比值UⅡ /GAPDH进行UⅡmRNA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UⅡ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 385bp ,测序结果与GeneBank所登记碱基序列相同率为 99.7%。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UⅡ /GAPDH比值分别为 0 .6 9± 0 .2 9和 0 .2 2± 0 .18(P <0 .0 5 )。结论 UⅡmRNA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均有表达 ,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  相似文献   

10.
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复发及感性嗜铬细胞瘤的特点,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资料。结果: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8.4%(23/125)。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1例,其中位于肾上腺6例,腹后壁5例,6例为单发嗜铬细胞瘤筋后单发肾上腺或腹后壁肿瘤。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结论:多发、复发嗜铬组织肿瘤存在同时多发和异时复发的可能,为良性肿瘤,而非嗜铬组织的多发、复发则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x-2 and MVD. Methods Specimens and clinical data from 38 patients (21 benign and 17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were studied. Slides of normal adrenal glands in nephrectomy specimens from another 20 patients with benign renal tumors were used as control.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Cox-2 and MVD in all specimens. Results Expression of Cox-2 was observed in 5 of the 21 benign pheochromocytomas (23.8%), and in 14 of the 17 malignant (82.4%). No expression of Cox-2 was observed in control slid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ox-2 expression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s well as between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nd control (P<0.05). Expressions of MVD were 36.41±13.00, 21.43±8.05, and 13.36±4.34 in malignant, benign pheochromocytomas, and in contro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x-2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vas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nd be used as a marker to distinguish malignant from benign pheochromocytomas. Expression of MVD in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wa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Cox-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及G蛋白偶联受体14(GPR14)mRNA在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提取正常肾上腺皮质、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以扩增的目的条带灰度和内参照条带灰度比值作为检测指标,对UⅡ和GPR14 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肾上腺皮质和髓质中UⅡ及GPR14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中UⅡ及GPR14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肾上腺皮质和髓质(P<0.05);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GPR14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组织(P<0.05).结论UⅡ及GPR14 mRNA在正常肾上腺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提示其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和血压调节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价值,为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1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正常腮腺组织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二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VEGF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原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和在复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说明VEGF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103及Inhibinα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潜在诊断价值并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肾上腺组织芯片,含79例样本,其中正常肾上腺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66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嗜铬细胞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103及Inhibinα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103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肾上腺皮质100%(3/3),肾上腺皮质腺瘤90.2%(55/61),肾上腺转移癌0%(0/4),嗜铬细胞瘤0%(O/4);Inhibinα在正常肾上腺皮质中100%表达,阳性部位主要在网状带与束状带内层,肾上腺皮质腺瘤阳性率83.6%(51/61),肾上腺转移癌O%(O/4),嗜铬细胞瘤0%(0/4).结论:A103及Inhibinα的联合应用对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其与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嗜铬细胞瘤诊断、鉴别及转移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使用131I-MIBG(131I-间碘苄胍)治疗的7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总结CT影像学表现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结果MSCT诊断准确率为95.94%,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5.55%。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大小及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CT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均伴随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增强恶性病变均存在包膜浸润,随访发现均出现不同位置的转移,部分伴随多发转移。结论 MSCT可作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肿瘤远处转移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肾上腺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均得到明确诊断,32例经手术治疗并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9例.恶性3例。术后高血压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满意。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措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阻断瘤体血供前后的血压控制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三个重要环节。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