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藏药方刑配伍规律研究是藏医药继承和创新的薄弱环节。通过开展藏药方刺药效成分和配伍规律研究,有利于揭示藏医药科学内涵、促进藏药临床合理应用,并可为藏药产业化开发奠定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比中药方剂的体内代谢研究现状,以藏药经典基础方剂三果汤散为例,从药效成分体内代谢特征角度,探讨了三果汤散配伍机制研究思路,以期对开展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藏医文献记载的治疗腹泻的方剂来分析其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藏医典籍中治疗腹泻的方剂录入系统并建立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解析藏医药治疗腹泻的用药规律。结果共选用87首方剂进行分析,确定高频使用藏药、药对及组合。结论数据挖掘是藏医药方剂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标记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藏医文献中收录的痞块治疗方剂用药配伍规律。方法:输入藏医典籍中记载的藏医痞块治疗方剂到计算机并创建数据库,统计数据并运用算法解析藏医药痞块治疗方剂用药规律。结果:基于157首方剂分析并提取高频使用藏药,药对及组合。结论: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方剂的思维方式,运用数据挖掘作为用药规律分析的重要工具,归纳藏医方剂组方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的治疗方法,对藏医药学习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扩展应用到藏医药临床,为未来的藏医研究与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藏药十一味金色丸系藏医临床治疗赤巴病的常用藏成药。综述其方剂来源,考察方剂配伍特点与临床功效关系。方法:文献法、综述法。结果: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发现十一味金色丸有6处方剂来源,共涉及20味药材,且味主甘、苦、辛,消化后味即“三化味”主甘、苦。藏医理论认为化味之甘味治疗隆病、赤巴病,化味之苦味治疗培根病、赤巴病,6处方剂来源的药味组成虽有不同,但均以治赤巴病为主。结论:方剂配伍理论独特而神秘,是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为阐释方剂的配伍规律、发展藏药配伍理论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藏药材黄精的配伍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和药材开发新组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藏药方剂大全》和《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中收集含藏药黄精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和R version 4.1.3进行挖掘和分析含藏药材黄精的方剂配伍规律和高频主治疾病用药规律及各味药材的关联规则。结果:从藏医药经典文献中共收集出124首方剂,频次统计分析得出与黄精配伍(≥15)的有天门冬(80)、喜马拉雅紫茉莉(72)、蒺藜(70)、西藏凹乳芹(58)、白豆蔻(47)、诃子(45)、手掌参(28)、余甘子(26)、石榴(25)、毛诃子(24)、紫草茸(23)、肉桂(15)等,主治疾病为黄水病(20)、妇科病(19)、肾脏寒病(17)等藏医病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数靠前的药物组合为黄精-天门冬、黄精-喜马拉雅紫茉莉、黄精-蒺藜。结论:藏药黄精与干黄水、补肾利尿、滋补养生、治妇科病类药物联合使用的频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通过对各级、各类出版物刊登的中文藏医药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藏药方剂组方的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现出版物中中文藏医药文献中藏医方剂组方规律与中医方剂组方规律的比对分析,研究藏医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藏药药味、性、效与疾病“对治”是藏医临床遵循的基本原则;藏医根据疾病“对治”原则进行藏药方剂组方,组方遵循“主仆”原则;依据病性与药物的性、味与化味,病性与药物的性效,病性与药物的功能进行组方,并根据临床实际进行相应的加减应用。结论:开展藏药方剂研究及临床应用应遵循藏药方剂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7.
藏药药性理论是藏药学的核心,为了正确认识藏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就藏医药药性理论的历史源流、藏药性味、作用靶向、功效、藏药与疾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正确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是保持和发展藏医药的前提;建议深入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明确和完善藏药药性理论;建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规律;建议采用系统生物学等技术进行藏药药性理论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科学涵义;主张在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研究时要建立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模式,以进一步确定藏药药性理论的临床价值,从而达到保持藏药药性理论特色优势和科学认识藏药药性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方剂配伍的数据挖掘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根据历时3年的专题研究,讨论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可行性问题。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到方剂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技术依据,以及方法意义,进而通过科研实践和结果的示例,全文深入和有力地论证了笔者的观点,肯定了方剂数据挖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法研究含藏药白狼毒方剂用药规律,为临床规范药用、新组方思路提供参考。方法:从藏医药著作中搜集明确含有白狼毒的方剂,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 3.0)软件,分析含藏药白狼毒方剂中高频药物、主治疾病及药物关联规则等。结果:从《藏医药方剂大全》等藏医药著作中搜集到含藏药白狼毒方剂119首,涉及单味药材共有190味,其与白狼毒配伍频次较高的有诃子(72/119)、大狼毒(66/119)、麝香(48/119)、巴豆(41/119)、穗序大黄(40/119)、藏菖蒲(38/119)等;主治疾病共有40种,主要有瘟疫病、黄水病、消化不良病等病种;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次较高的核心药物组合有诃子→白狼毒、大狼毒→白狼毒、麝香→白狼毒等。结论:藏药材白狼毒味苦、性温,与清热、消炎、干黄水、胃温消食、治疗瘟疫病类药材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组方配伍中苦味药占比较高,具有治赤巴作用,可凉温兼顾配伍使用。药味苦、辛相辅,味的十七效药性值中凉、钝、轻、糙占比较高,凉、钝对应治疗赤巴病热、锐的特性,因此多用于三因中赤巴偏盛的瘟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初步了解二十五味松石丸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肝病的核心组合成分,以期为藏药方剂组方的优化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新修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典籍,概括二十五味松石丸中所含25味药的“味”、“性效”并分析二十五味松石丸的药“味”、“性效”的配伍特点,整理出21种常用治疗肝病的藏药方剂,统计二十五味松石丸的各成分药在21种常用治疗肝病藏药方剂中单味药的使用频次和药对配伍频次,并进行分析。结论:结果表明,二十五味松石丸是以清热药配伍为主的组方,主要治疗热性肝病,其核心组合成分为西红花和牛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化的逐渐深入,将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到藏医研究领域。针对藏医血隆病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藏医数据挖掘平台设计概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藏医数据挖掘研究方法,从而实现在某一类藏医病种研究中尝试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将某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藏医病种。基于上述思想方法,实现了藏医数据挖掘平台,用于藏医领域的数据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藏医隆滞布病(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寻找其用药规范,为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接受治疗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隆滞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中的用药情况,采用简单关联规则、序列关联等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病历中药物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序列关联规则、组合规律。结果:共筛选出高频组合9组,得出七十味珍珠丸、二十味沉香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四味沉香丸、三十七味斑蝥丸为高频用药且相互间关联性强,挖掘出符合藏医给药原则的治疗隆滞布病常用药物组合为七十味珍珠丸(早晨)→如意珍宝丸或二十四味沉香丸(上午)→三十七味斑蝥丸(中午)→二十味沉香丸(晚上)。结论:前述常用组合的挖掘符合数据挖掘的科学性,用药理论能够为藏医药相关理论所解释,但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藏医方剂基本规律,结合现代中药毒性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提出基于藏药药性理论的含毒性药材藏药复方制剂安全性的研究思路。在藏医药文献、临床数据及藏药药性理论的基础上,开展藏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研究,有助于完善对藏药复方制剂的认识,并有助于科学地阐释藏药复方制剂本质,正确评价和客观对待藏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近年来,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决策树、复杂系统熵方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常用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剖析,指出将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集成而开发相应的软件,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藏医药治疗中风(萨滞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用药模式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四部医典》《藏药方剂宝库》《实用藏药宝库》等藏医药著作中治疗萨滞布病方剂,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藏医治疗萨滞布病方剂中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结果 整理出藏医主治和兼治萨滞布病的方剂共80首方,单味药物231种,频次 > 10的药物35味,频次 > 6的药物62味,8种新方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麝香、肉豆蔻、诃子等,常用药对为诃子-肉豆蔻、丁香-诃子、麝香-诃子等。结论 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的用药规律揭示,核心药物功效皆以祛隆驱寒、开窍辟秽、协调三因为主。本文为藏医治疗萨滞布病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遵循中医以药测症、方证对应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粗糙概念格聚类技术和方法挖掘喘证用药经验中的基础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和归纳药症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喘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Rosetta计算机软件对喘证用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和聚类解析.结果:得到喘证各个症状与用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和用药规律.结论:利用粗糙概念格聚类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出中医喘证临症经验中药味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经验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数据挖掘在冠心病中医证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胡志希  凌智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727-2729
数据挖掘技术是当今临床医学领域处理海量数据,从中获取知识和规律的重要工具之一。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冠心病中医证治进行数据挖掘,能系统、客观的评价冠心病中医证治的规律。本文总结了数据挖掘在冠心病医案、文献、现代中医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提出冠心病中医证治数据挖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30-333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和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针灸处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86首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组合的关联规则,并获得4个新穴位处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可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伤寒杂病论》人参药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研究通过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人参应用指征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张仲景时期,人参药证以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腹部扁平、硬满、脉搏沉细少力为体质特征。人参主治呕吐、腹泻等体液大量丢失后引起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减退为主的疾病。人参药证以发热、烦躁、口舌干燥、口渴;脉沉而喘;头痛、发热;腹痛、呕吐;下利、心下痞满及恶寒为临床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