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腹泻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失眠可归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王坤根主任中医师系全国名中医,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王师精于临床,擅治各类内科疾病,在临证中发现慢性腹泻患者常伴有失眠的问题,认为两病关系密切,现将王师从肝论治慢性腹泻合并失眠的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拟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鹏 《光明中医》2010,25(11):2051-2052
<正>睡眠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类生命活动的1/3。良好的睡眠是人体健康的基本需要,而失眠症是临床的一个常见内科杂病,古称"失眠、"不寐"、"不得眠",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  相似文献   

3.
正张振忠主任医师早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师从杜雨茂教授,曾为硕士及博士生导师,临证近四十年,对于肾脏病为主的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均有独到见解,在临床上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辨证为气血两虚、后天虚损的内科杂病如失眠、抑郁、肿瘤术后,甚至皮肤病等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部分验案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可归属中医"尿浊"范畴,该类患者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食少腹胀、面色萎黄或黧  相似文献   

4.
朱建贵,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医家赵金铎、路志正、谢海洲。从医40余年,擅长治疗老年病、头痛、失眠等内科疑难病症。朱师临床喜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引起的内科杂病,且疗效颇佳。笔者收录临床有效验案,特采撷3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师从于导师张虹教授,有幸得其指导,吾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30余年,精究经典,以古践今,师古训而不拘泥于古,临证经验丰富,根据导师治疗失眠的经验,笔者以华佗夹脊穴"盘龙刺"配合体针治疗顽固性失眠两例,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韩允  张灵虎  刘彦岭 《河北中医》2020,42(2):289-292
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病症。刘彦岭教授认为,"神乱"是失眠发生的病机,调整"神乱"在于调神。刘教授基于调神理论运用脏腑经络推拿,以调整"元神—五神—经络气血"轴来达到元神安宁、五神调和、经络通畅、气血调顺状态,减轻或解除失眠症状。兹通过阐述"神乱"导致失眠的发生机制,调神理论及具体方法,总结刘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业师张喜奎教授,精通中医内科,临床精于辨证,用药灵活,临床疗效确切,笔者侍诊之余,把业师治疗失眠的经验,略呈于下,以飨同道。1阐病机业师认为,省病问疾,首先应弄清病机,确定其属中医何病范畴,从而根据该病的特点,有的放矢,治疗才会有针对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难眠,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  相似文献   

8.
古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金元以前医家认为失眠仅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多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特定的病理阶段相关;金元以降,失眠作为一个疾病独立于内科诸证之中,称之为"不寐",是以失眠为主诉的证候群。  相似文献   

9.
田芬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心病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50余年,是第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善于将“脏腑辨证”用于临床,特别是对内科疾病的论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在学术上,她在脏腑辨证基础上,又提出了“从脾论治疾病”的理论,尤其她运用健脾益气,养心补血法治疗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疗效疗效颇佳,笔者有幸师从田芬兰主任,收获颇多.现将田老师治疗失眠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珊珊  李英英 《河北中医》2011,33(9):1285-1286
郭立中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急难症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先后师从伤寒大家杜雨茂、肾病学家叶传蕙、国医大师周仲瑛等,擅长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俗称"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多梦等。历代医家对不寐均有论述,且治疗方法丰富。不寐的病机可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行医近50年,是上海市名中医,自幼深受其父苍山先生行医诊病熏陶,后师从张伯臾老先生,在中医内科病诊治上多有建树,是一位既深谙中医经典文献,又有丰富临证经验的中医大家。严师在长期行医过程中对多种内科疾病均有体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辨治思路。临床上,严师以益气活血合补肾通督法治疗头部疾病,特别是失眠,屡有效验。兹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1理论基础1.1脑为元神之府  相似文献   

12.
失眠通常是指入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影响日间社会活动或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胡学军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对失眠等内科疑难杂症的研究与诊治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聆教,获益良多,现简述其要,供同道参考. 1临证要点 1.1病因病机 胡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内伤,或饮食不节,或年老体衰,或久病气虚等多方面失调,导致阳不入阴而成不寐.  相似文献   

13.
<正>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不佳,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得入睡等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棘手。在失眠的临床调查中,患脾胃病者约占13.6%,那么失眠与胃病有什么关联呢?《医宗必读·不得卧不得食》明确指出"胃不和"乃不寐的病因之一,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导致的失眠,  相似文献   

14.
浅谈手法治疗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许多常见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指连续一周以上达不到正常的睡眠状态和时间者。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宁,睡而不酣,或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入睡,甚者彻夜不寐。笔者曾师从东直门医院臧福科和刘焰刚老师,手法治疗失眠症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失眠,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称之为不寐或不得眠、目不瞑,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中医药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疗效。韩辉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师从国家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韩明向教授,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韩主任认为:"久病多瘀,不寐日久者,非皆因于瘀,而多因  相似文献   

16.
<正>宋一亭教授,1942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从医50余年,全国著名中医,享受国家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工作,中医理论渊博深厚,对失眠、心律紊乱、冠心病、痤疮、糖尿病等疑难病症的治疗具有大量经验并具有许多个人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临床诊疗特点。其临床治病擅长运用交泰丸。本人有幸师从于侧,据此受益匪浅,现阐述如下。交泰丸组方出自《韩氏医通》,方名出自清代·王士雄《四科  相似文献   

17.
菖蒲远志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三花  赵见文  张颜伟  马红英 《河北中医》2010,32(10):1491-1492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失眠为慢性乙肝临床常见的伴发症状,长期失眠可降低免疫能力,影响乙肝的治疗效果。2010-04—2010-06,我们在乙肝常规药物治疗及失眠的内科对症护理基础上采用菖蒲远志汤治疗胆腑郁热型慢性乙肝伴发失眠50例,并与单纯乙肝常规药物治疗及失眠的内科对  相似文献   

18.
<正>卜献春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刘祖贻,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内科疑难病,学贯中西,博采众长。笔者有幸伺诊,传承其学术经验,以濡同仁。"老年颤证"以头部或肢动摇、颤动,不能自已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为头动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摇动,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生活不能自理。本病亦称"振掉""颤振""震颤",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帕金森病以及特发性震颤等病。  相似文献   

19.
正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属于中医"不寐"、"不得卧"、"目不瞑"范畴。中日友好医院张铁忠教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衷中参西,对失眠辨治独具匠心。张师将丹溪"六郁"学说运用于失眠的辨治,常有桴鼓之效。笔者有幸忝入门墙,随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张师从"六郁"论治失眠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情志与失眠的关系《普济本事方》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  相似文献   

20.
<正>吴焕林教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岭南邓氏内科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焕林教授一直从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教、研工作,在邓老"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心脾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调脾护心法"并运用于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同时还师从全国名中医、薄氏腹针发明人薄智云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针药结合,善用腹针配合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1])。慢性心衰是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导致心脏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