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6-04-2010-04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的病例30例,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示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全部兵力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价:良好10例,中残7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容易并发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造成漏诊误诊。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提高颅脑外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程飞 《吉林医学》2011,(36):7742-7742
目的:讨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总结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判断标准评估患者的预后恢复的结果。结果:根据随机原则将治疗分为两组,其中钙拮抗剂组的脑梗死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出院时用格拉斯哥预后标准评判,有26例恢复良好,有23例中度伤残,有16例重度伤残,有5例以植物状态生存,2例无效死亡。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的治疗,早期应用钙拮抗剂能够阻止脑血管发生痉挛,进一步保护脑组织以及功能,有助于预后,在临床治疗中降低脑细胞组织的继发性伤害是预防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邱会斌  焦新月 《中外医疗》2009,28(30):59-5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痊愈56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出现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特点和应对策略。方法将同是基底池部位的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出血原因分为外伤组及动脉瘤组,对比其CT的Fisher分级、入院GCS评分及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结果两组出血部位一致,出血量相似,但是血管痉挛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表明二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原发病因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可再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天,经半年及1年后回访,79例患者均无颅脑外伤后遗症出现。结论:奥拉西坦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结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省定兴县医院2012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患者4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表现、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即将出院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良好者19例,中度残疾者I2例,重度残疾者7例,植物人4例,死亡者2例。生存率为956%,效果基本满意。结论外伤性珠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手术治疗或者非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病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1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总结。结果:Ⅰ型患者恢复良好率达100%;Ⅱ型患者良好率86.4%,致残率13.6%;Ⅲ型患者良好率38.2%,致残率41.2%,死亡率20.6%。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颅内合并损伤有关,并随着合并损伤程度的轻重预后不同,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软脑膜或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破裂出血.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或原发性、血管性)两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与脑挫裂伤或者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存在,主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昏迷、颈项僵直等.笔者经办1例外伤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案例,现从法医学角度对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俊 《中原医刊》2004,31(9):53-54
目的:进一步分析颅脑外伤特殊CT征象,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颅脑外伤的CT征象,其中骨折28例,颅内血肿78例(包括硬膜外血肿36例,硬膜下血肿23例,脑内血肿22例,复合血肿52例,迟发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挫裂伤32例,外伤性气颅11例,外伤性脑梗塞9例,硬膜下积液7例。结果:颅脑外伤CT表现各有一定特征性,CT正确诊断率达100%,本组骨折28例,颅内血肿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挫裂伤32例,外伤性气颅11例,外伤性脑梗塞9例,硬膜下积液7例。根据外伤史治疗。结论:综合颅脑外伤的各种特殊CT征象,必要时辅以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腰穿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立勉 《华夏医学》2002,15(1):31-32
目的:探讨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5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多次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合并交通性脑积水,余153例全部治愈。结论: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4例颅脑外伤的CT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的CT征象,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04例颅脑外伤的CT临床资料。结果:颅骨骨折48例,硬膜外血肿29例,硬膜下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脑挫裂伤106例,脑内出血11例。脑室出血3例,弥漫轴索损伤3例,外伤性脑梗死3例。结论:对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行CT检查,对发现病变及指导治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安邦  刘仲海 《海南医学》2002,13(10):14-1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8例外伤蛛网膜出血(tSAH)患者将其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3例),结果:45例治疗组中存活33例,43例对照组中存活23例(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tSAH治疗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相关因素,提高对它的认识和处理,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头皮外伤32例,颅骨骨折26例,脑挫裂伤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颅内血肿术后2例。其中急性26例,亚急性18例,慢性2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常发生于颅脑外伤早期,头皮外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是该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87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患者未作相应预防治疗措施,发生脑积水7例,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为4.76%;140例患者经腰椎穿刺、椎管持续引流治疗,无脑积水病例出现。结论: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以腰椎穿刺及椎管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CSF),可相应降低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收治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1例发生置管穿刺点渗漏,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无1例死亡。其余75例经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后,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迅速好转,未发生再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现象,恢复良好,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治疗过程中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持续腰池引流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的密切观察等,对促进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痊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以Fisher分级II~IV级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无手术指征。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时,除外脑外伤再出血、脑积水、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MCA)>120cm/s确诊为脑血管痉挛。结果:每日引流量为300~400ml(335.5±21.5),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10天,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4例,均在治疗后5天内缓解;痊愈26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出现脑梗死1例,无脑积水发生。结论:外伤性SAH后腰池持续引流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应注意防止引流不当造成的持续低颅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颅脑外伤的病例资料,患者男120例,女60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项强等症状。结果:CT表现为头皮裂伤及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腔出血,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外伤性脑梗塞,颅内积气等。结论: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外伤性病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2月~2007年7月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78例,总结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良好21例,中残12例,重残25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2例.结论颅脑外伤后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机制,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孪、血栓形成,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脑梗塞;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出现脑梗塞的征兆并结合病情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除了外伤性的出血,更多的病例是原发性的出血。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已成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仅2012-2013两年间我院神经疾病治疗中心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79例。,除17例外伤性出血外,其余62例均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本文对6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脑梗死诊治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清锋  邓元央 《右江医学》2008,36(2):209-211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随着CT、MRI临床应用的普及,有关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后体内血液动力学改变、创伤性血栓形成、一氧化氮和髓过氧化物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同时许多学者还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归纳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