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霍乱是当今3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牛蛙进行霍乱弧菌检测鉴定中,采用了以血清免疫学试验为主,结合生物化学与形态特点以及基因检测综合作出判断的方法。本次实验检出3株符合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菌株,血清分型为稻叶型;噬菌体一生物分型为30K。实验提示,加强和完善对入出境水产品(包括牛蛙)的霍乱弧菌检测,对于严防霍乱病原菌自国门传人或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霍乱弧菌是强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原菌 ,霍乱在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 7次世界性大流行 ,前 6次均起源于印度恒河三角洲 ,由古典生物型引起 ,第七次起源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 ,由Eltor生物型引起 ,从 196 1年开始至今尚未停止 ,已持续 38年 ,波及五大洲 14 0余个国家和地区 ,引起数以百万计的病例。 1992年 10月在印度的马德拉斯和孟加拉湾又爆发了由一种新的霍乱血清群O139引起的类似霍乱的疾病 ,非O1群霍乱能引起胃肠炎 ,又能引起全身各部位的感染 ,其中某些菌株产生霍乱肠毒素。本文对部分非O1群霍乱弧菌的生化特性、VBO血清分型、药敏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1817年以来,全球已发生了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前六次是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所致,至今仍在流行的第七次大流行是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其病原体均属O1群霍乱弧菌。根据抗血清对菌体抗原(O抗原)的凝集作用,可将霍乱弧菌分为138个血清群,已知仅O1群引起霍乱病的大流行,而非O1群菌株只引起散在发病和小  相似文献   

4.
霍乱是由O1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霍乱疫情自1994年在我县局部地区爆发以来,2000年又曾经发现1例,实验室检测均为O1群。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一类传染病———霍乱管理的不断加强 ,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患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有报道称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两者关系密切。 3 0 %霍乱患者在恢复期第 2~ 4周后 ,由粪便排出的细菌变为对霍乱血清不凝集的弧菌[1] 。自从 1992年我国在非O1群霍乱弧菌中分离出O13 9型霍乱弧菌以来 ,其致病性得到证实 ,相关的报道也较多。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 ,对除外O13 9型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食源性疾患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区近 2a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食源性疾患 2起 ,其中 8月份 1起 ,人数为 6人…  相似文献   

6.
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也是当今国际检疫的3种甲类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四川西昌市1987年发生首例传入性健康带菌者,1998至2001年116例发病(均为O1群),死亡9例;2002至2004年采取综合干预后无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7.
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甲类传染病,是当今3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准确快速检测霍乱弧菌并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对判断疫情的性质,进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2010年9月,桐乡市肠道门诊监测中检出1株0139群霍乱弧菌并作了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 O1 群霍乱弧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能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几年因该菌引起的腹泻报道有所增加。为了解本地区外环境非 O1 群霍乱弧菌的分布情况 ,掌握其流行趋势 ,为疾病的防治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乌市地区非 O1 型群霍乱弧菌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相似文献   

9.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在流行病学上属于甲类传染病之一。目前 ,能引起霍乱流行的霍乱弧菌主要有O1群和O1 39群两个血清型。在我国的一些省市 ,大多数是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流行 ,而由O1 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流行却少见 ,多伴是散发病例。其中最早在我国新疆出现过由O1 39霍乱弧菌引起的局部暴发。而在我省还未曾有过O1 39群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的报道。而就在 98年的秋季 ,我市铁路医院报告了 2例疑似霍乱病例。我市卫生防疫站对这两株可疑菌进行了系统的鉴定 ,同时在密切接触者中检出了一株可疑菌 ,3株菌经过…  相似文献   

10.
从井水检出1株O138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引起霍乱流行的霍乱弧菌主要有O1群和O139群2个血清群。为加强霍乱的监测工作,2004年5月对我市区23只井水进行监测,从某村的井水中检出1株O139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11.
自 1992年 10月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生了O139群霍乱弧菌 (O139VC)引起的霍乱大流行以来 ,国内外陆续有此菌报道〔1,2〕。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海水产品和水的媒介作用仍是沿海地区O1群霍乱弧菌(O1VC)和O139群霍乱流行的主要原因〔3- 5〕。为提高对O139VC的检测效果 ,对免疫荧球法进行改良 ,并应用于O1、O139VC的检测。现将 2 0 0 0年 5~ 10月间 ,我们用此法检测外环境自然水体水源和贝壳类、鱼类 (简称鱼介类 )等食品标本中O1和O139VC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改进型荧球法器材 :普通生物显微镜和上海科艺厂轻…  相似文献   

12.
霍乱弧菌是强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原菌,霍乱在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7次世界性大流行,前6次均起源于印度恒河三角洲,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第七次起源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由E1tor生物型引起,从1961年开始至今尚未停止,已持续38年,波及五大洲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引起数以百万计的病例。1992年10月在印度的马德拉斯和盂加拉湾又爆发了由一种新的霍乱血清群O139引起的类似霍乱的疾病,非O1群霍乱能引起胃肠炎,又能引起全身各部位的感染,其中某些菌株产生霍乱肠毒素。本对部分非01群霍乱弧菌的生化特性、VB0血清分型、药敏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果  江智辉  周良君  王学军  向莉莉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582-1582,1585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经消化道感染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耆是本病的传染源。夏秋季节为本病高发期。 2005年8、9月我市先后发生两起由集体聚餐引起的O139霍乱弧菌感染,造成2人发病,4个带菌者及下水道污染。现将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筛选法检测健康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O1群霍乱弧菌是引起夏、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其发病率已有超过沙门菌、志贺菌等肠道病原菌的报道〔1〕。在应用文献方法〔2〕进行人群中携带非O1群霍乱弧菌监测中 ,发现常规方法较繁琐 ,不适宜做大工作量的筛选。为此 ,我们探讨用生化试验分步筛检非O1群霍乱弧菌 ,经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采集本市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体检人员 ,近半月无腹泻者的粪便 ,共10 0 2 0份。1 2 培养基与诊断血清 分离用 4号培养基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  相似文献   

15.
非 O—I 群霍乱弧菌是世界公认的急性腹泻病原学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细菌性腹泻病原学的深入探索,对新的致病弧菌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的发现,为了解非 O—I 群霍乱弧菌的分布及致病性,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1年6~9月份在第一医院、第  相似文献   

16.
饮食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检出3株O139型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以来,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先后发生霍乱样疾病的严重流行,临床表现与即往和当今流行的、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古典型或埃尔托型霍乱无异,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居多.但病原体即不与O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发生凝集,也不与O1群霍乱单克隆抗体A、B、C发生凝集,该病原体后被命名为O139型非O1群霍乱弧菌.我国自1993年以后该菌在新疆等地相继检出.我们在1998年4月初饮食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中检出3株,该菌在我市尚属首次检出,在健康体检者粪便中检出更属罕见.  相似文献   

17.
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及其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O1群霍乱弧菌是指除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以外的霍乱弧菌的总称,是引起我市夏、秋季腹泻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一般认为食用受该类细菌污染的水产品等是诱发腹泻疾病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超过沙门菌、志贺菌。有研究显示,该类弧菌很可能是新型霍乱弧菌产生的重要来源,是一个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库。其重要性正被重新认识。为此,本文对人群中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及其毒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腹泻病人分离出14株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O1群霍乱弧菌能引起急性腹泻 ,是一群重要的肠道致病菌。近来有关该菌引起腹泻及食物中毒的报道显著增加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本区非O1群霍乱弧菌的感染情况 ,掌握其流行趋势 ,我们对区内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进行监测 ,从中分离出 14株非O1群霍乱弧菌 ,并对菌株的各种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材 本区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腹泻物或肛拭子。1.2 培养基 碱性胨水 ,自制 ;4号琼脂 ,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牛产 ;TCBS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 ,上海医化试剂厂提供。1.3 微量生…  相似文献   

19.
非O1/非139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O1/非O13 9群霍乱弧菌是指除O1群霍乱弧菌和O13 9群霍乱弧菌以外的霍乱弧菌总称[1] ,是一种水生性细菌 ,呈世界性分布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污水、海水、河水等水体、海产品、动物和人群中均能检出 ,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的报告逐渐增多 ,在国内非O1/非O13 9群霍乱弧菌是引起夏、秋季腹泻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 ,其发病率有超过沙门菌、志贺菌的报道[2 ] 。随着O13 9群霍乱弧菌通过抗原漂移获得毒力基因 ,引起了O1群霍乱弧菌样的世界性流行以来 ,以及霍乱弧菌毒力岛可水平传播的发现[3 ] ,…  相似文献   

20.
O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霍乱的病原体[1]。根据其"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00多个血清群[2]。根据其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型(Classical biotype V.cholerae,CVC)和El Tor型(El Tor biotype V.cholerae,EVC)2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 Tor型不仅在表型和基因特性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