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血颗粒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方法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设立清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依那普利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表现为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均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RBC-C3b-RR率下降、RBC-C3b-RR率升高(P《0.01),提示模型组有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用药物干预后,与各治疗组相比,清血颗粒高剂量组可使Hb和HCT恢复到正常水平,优于其他各治疗组;使红细胞免疫功能RBC-Ic-RR恢复正常,但RBC-C3b-RR未能恢复正常.清血颗粒中、低剂量组以上指标恢复不理想,除RBC-C3b-RR恢复正常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清血颗粒治疗组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Hb、HCT、RBC-C3b-RR、RBC-Ic-RR异常有明显恢复作用,与临床结果相似,提示该药可能通过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血颗粒对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方法: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建立无缺氧状态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将清血颗粒分高、低两种剂量口服给药,同时设立西药依那普利组作对照。观察外周血象,EPO 水平和病理变化。结果:造模组出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状态。清血颗粒两组外周血象与正常组无差异,服药前后无差异。依那普利组外周血象轻度升高,与正常组有差异(P< 0 .05) ,服药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血颗粒可以阻断EPO 对外周血象的增长作用。无论中药及对照西药均无抑制骨髓造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血颗粒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方法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设立清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依那普利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表现为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均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RBC-C3b-RR率下降、RBC-C3b-RR率升高(P〈0.01),提示模型组有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用药物干预后,与各治疗组相比,清血颗粒高剂量组可使Hb和HCT恢复到正常水平,优于其他各治疗组;使红细胞免疫功能RBC.Ie-RR恢复正常,但RBGC3~RR未能恢复正常。清血颗粒中、低剂量组以上指标恢复不理想,除RBC-C3b-RR恢复正常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清血颗粒治疗组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Hb、HCT、RBC.C3b-RR、RBC-Ic-RR异常有明显恢复作用,与临床结果相似,提示该药可能通过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屑病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造方法。方法:采用复合多因素造模,用心得安制造豚鼠银屑病模型时,多次静脉予去甲肾上腺素和小牛血清白蛋白,喂养半高脂高糖饲料及冰水刺激以制造银屑病血瘀证模型,并对模型豚鼠进行血瘀证体征观察,鼠耳皮损外观及病理切片观察,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银屑病血瘀证组豚鼠血瘀证候积分明显高于银屑病组;银屑病组与银屑病血瘀证组豚鼠双耳皮损,在外观和病理切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血瘀证组血液流变学、ET-1、VEGF指标较银屑病组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屑病血瘀证动物模型既具备银屑病的病理特征,又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 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射LPS时作为试验的0 h。于造模后24 h观察血栓形成,于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分批观察微循环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血栓形成模型,不需剖杀动物在尾部即可肉眼观察和定量测量血栓。该模型还表现出微循环障碍以及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异常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还由于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表现出凝血指标延长。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血瘀证客观指标的改变。模型早期动物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明显增高,故该模型符合炎症诱导的热毒血瘀证特点。结论: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稳定的热毒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制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复合多因素的造模方法,在用DMN制作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多次静脉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小牛血清白蛋白综合造模,对模型大鼠进行血瘀证的体征观察,采用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行肠系膜微循环检测及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血瘀表现,血瘀证候积分明显高于DMN组,血瘀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均出现典型微循环障碍,血瘀组红细胞聚集明显,血流态以粒流或粒缓流为主,肠系膜血管管径血瘀组较DMN组增粗显著(P<0.01)。肝脏病理显示,血瘀组纤维化改变程度较DMN组更严重,部分肝窦中可见明显扩张瘀血。结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具备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又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清血颗粒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方法 ,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设立清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依那普利组、茶硷组、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辅助淋巴细胞(TH)、抑制淋巴细胞(T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 造模成功,表现为血纤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TH水平下降,TS水平升高,模型存在明显T淋巴细胞异常.清血颗粒高剂量组TH水平恢复正常,而依那普利和茶碱组TH反而下降更严重;中低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TS水平恢复正常.造模后,模型组IL-2和SOD水平升高(P<0.01),中药各剂量组IL-2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血颗粒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对血清中IL-2、SOD亦有明显改善,为清血颗粒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症状、调节免疫状态、防止排斥反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建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综合征")与心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取冰敷、置于寒冷环境、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制备非疾病阳虚血瘀证候模型;以20%甲醛注射浸润窦房结区建立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观察2组兔造模前后一般情况、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心律、6 min游泳时间及速率、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根据中医临床阳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对2种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2组兔造模后均出现体温下降、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减慢、游泳距离及速率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升高;且除心率、游泳距离及速率外,2组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别。结论手术方法建立之慢性病窦综合征阳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与非疾病阳虚血瘀证候模型在中医证候方面无明显差异,符合中医临床心阳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芪桂消症颗粒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芪桂消症颗粒对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结果:芪桂消症颗粒能显著降低大鼠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结论:芪桂消症颗粒有改善血瘀动物模型血液高黏度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蝶脉胶囊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与冰水浴相结合的方法复制血瘀证动物模型,观察复方蝶脉胶囊对病理状态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电泳率的影响。结果:大鼠口服复方蝶脉胶囊后,对血瘀证的形成有改善作用。复方蝶脉胶囊高剂量组与复方丹参片组均可显著降低血瘀证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并可明显延长红细胞电泳时间和提高红细胞的电泳率。结论:复方蝶脉胶囊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反证模型的建立并研究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给予温经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温经汤可改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中药对血瘀证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药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平性药桃仁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平性药桃仁的药性特征。方法:采用注射酵母菌及角叉菜胶的方法制备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冰柜连续冷冻法复制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用平性药桃仁进行干预,同时以寒性药益母草、温性药川芎为对照药,观察各组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瘀热"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益母草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瘀热"表征,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川芎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寒瘀"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曲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川芎能明显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的"寒瘀"表征,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益母草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作用于瘀热互结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益母草的作用特征;作用于寒凝血瘀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温性药川芎的作用特征,初步证明了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清血颗粒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方法,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设立清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依那普利组、茶硷组、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辅助淋巴细胞(TH)、抑制淋巴细胞(T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表现为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TH水平下降,TS水平升高,模型存在明显T淋巴细胞异常。清血颗粒高剂量组TH水平恢复正常,而依那普利和茶碱组TH反而下降更严重;中低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TS水平恢复正常。造模后,模型组IL-2和SOD水平升高(P〈0.01),中药各剂量组IL-2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血颗粒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对血清中IL-2、SOD亦有明显改善,为清血颗粒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症状、调节免疫状态、防止排斥反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地黄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生地黄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的方法复制血瘀证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生地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结论:生地黄能明显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益母草碱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益母草碱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运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制作大鼠血瘀模型,观察益母草碱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益母草碱各剂量组能明显预防急性血瘀模型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升高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P<0.05或P<0.01).结论:益母草碱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和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平  王学江 《北京中医》2000,19(6):52-53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多因素复合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方法:选用SD大鼠,通过不可预知的慢性睡眠剥夺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复合刺激,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血管活性分子改变以及血压和心室内压等客观指标方面变化.结果:通过对模型组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血管活性分子改变以及血压和心室内压客观指标方面的分析,发现模型大鼠在血瘀证的客观体征上有明显的改变,其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AngⅡ和ET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压和室内压有一定下降(P<0.05);与此相对应,经过补阳还五汤干预后前述指标出现明显改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AngⅡ明显降低(P<0.05),血压和室内压明显升高(P<0.05),表明该模型基本符合目前临床气虚血瘀证候客观变化特点.结论:采用不可预知的慢件睡眠剥夺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复合刺激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该模型的成功有望为将来血瘀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筛选提供有益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客观、公认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单纯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各模型组先用CCl4注射法复制肝硬化疾病模型,然后肝郁脾虚证组附加夹尾和大黄灌胃法、气虚血瘀证组附加游泳疲劳法,并以相应药物干预以反证模型制备的成功.对各组大鼠进行一般情况和肝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各模型组均出现一般情况较差;病理检查示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表现;肝郁脾虚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均出现相应的中医证候表现.结论:按本实验方法复制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既符合肝纤维化病理特征,又能体现中医不同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