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实验组患者家属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家属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对家属采取心理护理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及总结对危重急诊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通过对45例危重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观察给予分型,按不同类型给予心理护理及对策。结果对危重急诊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使得家属顺利渡过情感危机,积极配合和支持医护人员的抢救,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挽救病人生命。结论重视危重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及时正确实施相应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但提高了抢救工作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实施对策的效果。方法:对100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定,同时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认知治疗和心理疏导,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缺乏了解,患者患病后,家属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和抑郁,经认知治疗和心理疏导后家属对精神分裂症有了正确认识,SAS和SDS评分随之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后对家属的心理均产生了负面影响,积极进行认知治疗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患者家属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家属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白血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入组后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SAS、SD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后,患者、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恶性骨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上半年在我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患者家属,共计62例,分为干预组 及普通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其SDS及SAS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评分下降更快(P<0.05).结论 对恶性骨肿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家属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家属的护理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资料。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家属,58例心理反应均得到缓解,2例情绪失控未能缓解,缓解率97%;42例(70%)患者家属得到积极配合医疗工作;18例(30%)的患者家属对医疗工作表示理解,并给予配合。对照组60例患者家属,20例患者家属心理反应自我缓解,其余患者家属心理反应无缓解,缓解率19%;10例(6%)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医疗工作。结论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家属心理反应,促进患者家属对医疗工作的配合,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及其亲属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小乐  琚红艳 《吉林医学》2011,(18):3804-3804
目的:通过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及需求的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及需求,改善服务模式,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癌症患者及43例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希望能够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受到尊敬。家属对护士要求是能够缓解患者病痛,对生活及精神上给予支持。结论:把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用于临床并贯穿于整个治疗中,可减轻患者恐惧不安及家属紧张抑郁心理,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的医治信心,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收费类别的癌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200例患者家属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分析。结果:父母的心理需求高于其他人员.女性家属心理需求明显高于男性家属.文化程度低的家属心理需求高于文化程度高的家属,自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高于医保患者家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对干预前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病例对家属进行干预如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结果】干预组家属干预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11±3.20及42.11±2.01,经t检验,P<0.05。对家属进行干预前的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性的两组病例,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所好转,干预组病人SDS得分在对家属进行干预前后分别为61.71±3.56及42.11±2.01,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分别为62.00±2.93及51.50±3.14,P<0.05,但干预组病例在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好转情况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家属的心理状况影响着患者的心理,通过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934-935
目的了解使用呼吸机并成功恢复自主呼吸的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对使用过机械通气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其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结果调查的10例患者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均提前脱机。结论正确的心理护理对策及减轻家属心理压力后取得家庭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丽嫦 《当代医学》2013,(2):133-134
目的研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加强心理护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焦虑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45%VS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8,P=0.079);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吴玉凤 《吉林医学》2014,(2):426-427
目的:探讨对肝癌患者家属进行合适及时的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对照组仅对患者自身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患者自身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辅导。结果:在护理肝癌患者的同时对肝癌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辅导对患者的心态调整及配合治疗有积极促进作用。结论: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应整体护理的发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彩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85-1985,2048
目的:探讨急诊科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7例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急诊患者家属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家属渡过难关,稳定了家属的情绪,提高了满意度.结论:护士在做猝死患者护理的同时,应认真做好死者家属的人性化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300多例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以便提供更好的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制的“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表”对305例肝硬化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与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肝硬化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结论:根据肝硬化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对配合治疗、避免复发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吕锦明  万心志 《求医问药》2014,(18):145-145
目的 :探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我院采用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012年10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需求,总结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结果 :肺结核咯血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他们想知道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这种心理的患者家属约占肺结核咯血患者家属总数的90.9%;其二,他们想知道患者真实的病情,有这种心理的患者家属约占肺结核咯血患者家属总数的90.0%。在有上述两种心理的患者家属中,女性家属的数量要多于男性家属。结论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症状给其家属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针对有不同心理需求的患者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负性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危重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建立与医生的有效诊治和护士及家属的精心护理分不开的。近年来,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病人家属的行为表现及自控力各不相同,对于情感表现过于悲伤的家属,对病人会产生负向心理影响,同时自身会造成“心因性疾病”,并直接影响周围人群,使人们产生压抑、郁闷的心理,因此做好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银屑病患者呈不断上升趋势。当患者家属得知患者被确诊为银屑病后,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紧张、焦虑等情绪的变化。患者家属情绪的变化又影响到了患者情绪的变化,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病情。因此,探讨银屑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我院尝试着对银屑病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郭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40-274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家属了解相知识,家属自身心理状况及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112名患者家属分为两组,对75名家属进行心理干预2年,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精神疾病知识了解调查表(自编)进行心理干预前后评定,同时与37名家属进行对照.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显示总分,阳性症状指数,阳性症状平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家属有精神疾病知识了解的增加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患者病情BPRS总分及复发率均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A)及问卷调查,对8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因素进行测评,并对其进行6周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在心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9.16±6.11)和(54.13±5.67)分,心理干预后则分别为(45.35±5.25)和(47.95±4.12)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患者家属心理获得有效疏泄方法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家属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因素,提出相应措施降低其心理应激状况,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方法:选用家属应激量表(RS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等指标作为相关因素,对8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进行评定,并以72例妇科一般疾病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总分及相应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家属的性别、付费方式、家属对待治疗的态度、病人是否知情、病人的疼痛程度有关(P<0.01,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提供有效措施减轻焦虑,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者,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