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失败再手术联合羊膜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仍高于正常的患者19例21眼,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6~73岁,平均43.3岁。闭角型青光眼12眼,开角型青光眼4眼,继发性青光眼5眼。视力:光感~手动3眼,0.02~0.3者8眼,0.4~0.8者10眼。平均眼压(37.14±5.28)mmHg(1kPa=7.5mmHg),术后眼压升高时间15d~1a。青光眼滤道粘连堵塞因素与刘五存等[1]叙述相同。1.2羊膜的制备及保存羊膜取自剖宫产孕妇的胎盘。产前母体血清学检查排除人免疫缺陷性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衣原体及梅毒。取材均在无菌操作下完成。使用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去甘油,放入含有4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滤过手术的58例(58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29例(29只眼)和小粱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实验组)29例(29只眼)。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降眼压效果、滤过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平均眼压(14.7±3.6)mm Hg,对照组平均眼压(16.4±5.0)mm Hg,两组之间的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3.1%),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检验P=0.420);功能性滤过泡实验组(89.7%)较对照组(65.5%)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实验组(13.8%)明显低于对照组(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以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1例(25眼)进行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用生物羊膜填充在巩膜瓣下层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I型、II型滤过泡22眼;Ⅲ型和Ⅳ型非功能型滤过泡3眼。25眼术后1周内眼压≤21mmHg;术后1月,1眼眼压为29mmHg。嘱患者按摩眼球后眼压恢复正常,术后1年2眼眼压≥21mmH经按摩和加用抗青光眼药物(2%盐酸卡替洛尔)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提高了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93例(105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患者的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分析各回访时间段的眼压情况,及滤过泡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术后第1天,第1周,第1、3、6月,第1、2、3年各时间段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说明此术式有良好地引流降眼压作用.对两组年龄人群(以55岁为分界)滤过泡情况比较(χ2=9.026,P=0.003<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大于55岁的人群效果更好.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能长期、有效地降低眼压,生物羊膜具有抗滤过泡纤维瘢痕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羊膜移植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术后早期浅前房等合并症的发生 ,以及晚期滤过泡消失是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眼压升高 ,致使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如何解决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 ,经临床初步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2月~ 8月我科应用小梁切除术合并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患者 12例 14眼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5 7.2 4岁。开角型青光眼 1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8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5眼 (多为中晚期患者 )。眼压 4…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联合双层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7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下植入贮存羊膜,术后观察患者眼压、眼内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患眼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眼压由术前(43.86±7.12)mmHg(1mmHg=0.133kPa)降至(19.63±2.57)mmHg(t=4.96,P<0.001),其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2.8%。无排斥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用于青光眼再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4例 (3 6眼 )青光眼再手术病例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 ,术后随访 1年 ,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的(3 5 2 3± 8 3 )mmHg降至术后的 (15 12± 3 5 )mmHg(1mmHg =0 13 3kPa) ,比术前降低 5 7% ,P <0 0 0 1。术后 1年眼压控制率为91 7% (3 3 / 3 6) ,术后视力提高 2行以上者 5 0 % (18/ 3 6) ,不变者 3 3 3 % (12 / 3 6) ,减退者 16 7% (6/ 3 6) ,保持功能性滤过泡 3 2眼(88 9% ) ,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 (8眼 )和浅前房 (4眼 )。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 ,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用于青光眼再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4±2.8)mmHg(1 kPa=7.5 mmHg)、(15.8±3.7)mmHg,与术前(35.6±6.3)mmH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90.5%、95.2%;术后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仅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滤过泡瘢痕化,经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21 mmHg;所有患眼均无明显并发症和羊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 ,寻找抗滤过泡瘢痕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施行标准的小梁切除术 ,将 3 0例 ( 5 0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 ( MMC)组各 2 5只眼 ,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 ,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 MMC,浓度 0 .2~ 0 .4mg/ ml,时间3 m in,随访 6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 :羊膜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84%和 96% ,MMC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60 %和 80 % ( P <0 .0 1)。功能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羊膜组为 88% ,MMC组为60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术后视力 :MMC组术后视力下降者 12只眼 ( 48% ) ,羊膜组则只有 4只眼 ( 16%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术后并发症 :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 ,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 ;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白内障等。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 ,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且并发症较 MMC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 ~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眼压分别为(13.4±2.8) mmHg(1 kPa=7.5 mmHg)、(15.8±3.7) mmHg,与术前(35.6±6.3)mmH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90.5%、95.2%.术后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仅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滤过泡瘢痕化,经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大于21 mmHg;所有患眼均无明显并发症和羊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sohlemm管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由外Schlemm管断端插入切开刀行140°切开;小梁切除包括Schlemm管,大小为1×3mm2,并行虹膜根切。对15例(26只眼)先天性青光眼进行治疗和观察,其中18只眼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角膜横径及杯/盘比无扩大。眼压均控制在14.80±3.30mmHg及16.68±3.71mmHg(P<0.01)。术后功能型滤泡占88.5%(23只眼)。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外路Schlemm管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滤过泡的形态,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60眼)PCAC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眼),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转化为logMAR视力用于统计)和Goldman压平眼压(IOP)检查。术后3个月、6个月均进行了UBM检查。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前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BCVA分别为0.63±0.48、0.54±0.35和0.55±0.34,研究组分别为0.66±0.56、0.49±0.25和0.50±0.27,2组间3个时间点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间BCVA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IOP分别为(19.2±12.2)mmHg、(16.3±4.5)mmHg和(16.8±4.6)mmHg(1 mmHg=0.133 kPa),研究组分别为(18.7±10.2)mmHg、(12.4±4.1)mmHg和(12.9±3.7)mmHg,2组间术前1 d的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0、-3.628,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间I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35,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L型滤过泡形成率为97%,研究组为100%,2组间L型滤过泡形成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对照组L型滤过泡形成率为77%,研究组为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国产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效果好,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手术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研究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等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21例(23眼).施以AGV植入术,随访6~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等,以评价AGV植入手术的效果.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1±7.2)月,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5,P>0.05);眼压术前(45.70±11.44) mmHg、术后(26.28±12.02) mm Hg.随访1年,2年治疗的完全成功率分别为40.00%、16.67%,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00%、50.00%.在23眼中,术后1周内有13眼(56.52%)出现了并发症,中晚期(6~24个月间)共有6眼(26.09%)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82.61%.结论 房水引流管植入术可以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但其诸多并发症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eetomy surgery,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对46例(5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眼内反应、滤过泡及并发症,并做前房角镜检查。随访3个月-1年。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大部分患者眼压控制较满意,且比较经济;但也有小部分患者的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有眼压再升高可能。结论NPTR联合羊膜移植术较传统单纯行NPTR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提高了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少,较为安全有效。但控制眼压的长效性较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硅胶片巩膜层间填充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8 例(28 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作小梁切除并用3m m ×5m m 硅胶片填充于巩膜层间,观察其术后降眼压效果。结果 28 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随访9~14 个月(平均12.3 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眼压为17.3~28.97m m Hg,病人眼部疼痛症状均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薄硅胶片填充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意义。方法我科诊治的60例(76眼)青光眼随机分为羊膜组31例(38眼)和对照组29例(38眼)。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析两组间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的差异。结果眼压:羊膜组术后降低眼压成功者36眼(94.74%);对照组为32眼(84.21%)。羊膜组降低眼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15.36,P〈0.05)。滤过泡:羊膜组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33眼(86.84%);对照组为25眼(65.79%)。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率高于对照组(X2=12.07,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5眼 3 8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在浅层巩膜瓣下 ,切除层间巩膜、Schlemm′s管 (内、外 )壁、近管小梁 ,使房水在不打开前房的情况下 ,从角巩膜小梁渗出 ,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部分患者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和 /或植入网状透明质酸。术前、术后 1、 2、 8、 15天 ,1、 2、 3月 ,以后每 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3 1 65± 12 81mmHg (1mmHg =0 13 3kPa) ,术后第一天平均眼压 6 78± 2 5 3mmHg ,经 3— 12月随访 ,最后随访眼压 12 40± 3 74mmHg ,仅 2眼术后前房积血 ,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接受滤过手术的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41例(41眼).其中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19例(阀门组),小梁切除术22例(小梁组).分析两组术后1年内的成功率、眼压降幅、视力、并发症和合并用药情况.结果 12个月阀门组的成功率为63.16%;小梁组为31.82%.阀门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小梁组(X2=4.027,P=0.0427).阀门组术后12个月眼压均值为(16.5 ±4.9)mm Hg;小梁组术后12个月为(19.8 ±4.3)mm Hg.阀门组眼压显著低于小梁组(t=2.1102,P=0.0427).两组术后视力变化、并发症及合并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均无差异.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较之小梁切除术,具有更为持久的降眼压作用和相似的安全性,是治疗巩膜扣带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eng J  Jiang K  Li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115-117
目的 改进常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后滤过道阻塞。方法 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4.0mm×1.5mm)不完全切除,而是保留一端,将其垂直扭转反折缝于其后方的深层巩膜组织之上,利用其隆起特点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治疗组33例(38只眼),眼压从术前(25.41±2.41)mmHg(1mmHg=0.133kPa)降至术后(14.74±0.90)mmHg。对照组33例(40只眼),眼压从术前(24.96±1.35)mmHg降至术后(19.40±1.43)mmHg,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4.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77.5%。结论 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轻术后滤过道阻塞,从而有效控制眼压,减少复发,该术式易操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47例(5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4.27±0.78kpa(1kpa=7.5mmHg),术后最终平均眼压为2.02±0.98kpa,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0.5者占83.3%。开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4.21±0.82kpa,术后最终平均眼压为1.95±0.78kpa,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0.5者占71.4%。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安全、快捷、眼压控制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