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青阳参提取的新寡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青阳参片中化合物的结构。方法:对青阳参(萝藦科)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即青阳参片)进行酸水解,用柱层析的方法分离水解产物,得到的纯化合物再用光谱方法测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新寡糖,结构被分别测定为:甲基2,6-二去氧-3-O-甲基-β-D-阿拉伯-己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核-己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苷(1),甲基6-去氧-1,3-二-O-甲基-β-D-核-己糖基-(1→4)-2,6-二去氧-3-O-甲基-α-D-阿拉伯-己吡喃糖苷(2),甲基2,6-二去氧-3-O-甲基-β-D-阿拉伯-己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苷(3),和2,6-二去氧-3-O-甲基-β-D-阿拉伯-己吡喃糖基-(1→4)-2,6-二去氧-3-O-甲基-α-D-阿拉伯-己吡喃糖基-(1→4)-2,6-二去氧-3-O-甲基-β-D-来苏-己吡喃糖(4)。结论:青阳参片中的单糖残基为2-去氧己糖,残基间以1→4连接。  相似文献   

2.
从青阳参提取的带7个糖残基的新C_(21)甾体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阳参片中化合物的结构。方法:对青阳参(萝藦科)根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即青阳参片),用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得到的纯化合物再用光谱方法测定结构。结果:分离出2个新的C21甾体苷,每个都有7个单糖残基。结构被分别确定为:告达亭3-O—α—1-磁麻吡喃糖基-(1→4)-α—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2-脱氧毛地黄吡喃糖苷(1);和告达亭3-O—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α—1-磁麻毗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2-脱氧毛地黄吡喃糖苷(2)。结论:青阳参片中的C21甾体苷1和2,由一个C21甾体苷元部分和一个3-OH取代的糖链组成,7个单糖残堆组成此链,糖残基为2-去氧己糖和葡萄糖,糖间的所有连接为1—4连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茂汶黄芪(Astragalus maowenensis Hsiao.)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化合物。方法采用现代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乙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Ⅲ),黄芪皂苷Ⅱ(Ⅳ),黄芪皂苷Ⅳ(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白背叶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寻找白背叶根中的活性成分。方法:醇提取,硅腔TLC,低压柱层析分离,光谱鉴定。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Acetyl aleuritolic acid(I),高根二醇-3-醋酸酯(erythordiol-3-acetate)(Ⅱ),东莨菪内酯(acopoletin)(Ⅲ),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新化合物蕨麻苷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藏药蕨麻主要化学成分蕨麻苷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及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化学反应和光谱手段,特别是一维和二维超导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鉴定结果化合物Ⅱ的结构为2α,3β,19β-三羟烯-乌苏烷-28-羧酸-28-O-β-D-吡喃半乳糖苷,命名为蕨麻苷(potentilla anserina galactoside)。结论 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法相比较.结果 当54例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大于或等于50 pg/ml时,即G试验均为阳性时,真菌培养法25例阳性,阳性率为46.3%;54例中30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逐渐下降,14例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明显优于真菌培养法,是有效评价抗真菌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药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鬼针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80%乙醇渗漉提取,硅胶、SephadexLH-20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鬼针草中得到3,5-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葡萄糖苷(2),3',4'-二甲氧基槲皮素(3),3,5-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4),7,8,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5),7,8-二羟基香豆素(6),5,8,4'-三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棕树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棕树心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二羟基蒽醌(1),大叶茜草素(2),4-羟基-2,6-二甲氧基-苯甲酸(3),5-羟基-2-羟甲基-γ-吡喃酮(4),3,5-二羟基-2-甲基-γ-吡喃酮(5),3,5-二羟基-γ-吡喃酮(6),胡萝卜苷(7),对羟基苯甲酸(8),儿茶酚(9),β-谷甾醇(10)。结论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6为首次从棕榈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肿瘤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对人骨肉瘤细胞株U20 S、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Y5 Y均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8.10、26.59μg/ml;化合物5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37.31μg/ml。  相似文献   

9.
陈虹  吴光亮  王中军  韩光  姜孟臣  张莉 《武警医学》2001,12(10):592-594
目的 为了研究纳香醇甲的构效关系和寻找更高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以α-D-葡庚糖酸内酯为原料,以9步反应,不对称选择性地合成了m-甲基-8β-O-肉桂酰基-goniotriol,总收率为5.7%,并经MTT法检测了它们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m-甲基-8β-O-肉桂酰基-goniotriol及其3个中间体,均为新化合物,结论 4个化合物体外对多种瘤标显示了不同强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花檵木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C18反相、Sephadex LH-20、硅胶等材料进行柱色谱分离、提纯,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花檵木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p-香豆酰奎尼酸(1)、5-O-p-香豆酰奎尼酸甲酯(2)、绿原酸甲酯(3)、没食子酸甲酯(4)、对羟基苯甲酸(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7)、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10)、杨梅素(11)。结论化合物1~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别测定棉籽提取物中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苷元的两类黄酮苷的含量,确定棉籽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方法 以槲皮素-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O-β-D-芹菜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为对照品,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铝离子存在下测定510nm和410nm处的吸收度,计算两类黄酮苷的含量.结果 槲皮素糖苷类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6.00×10-2 mg·ml-1(r=0.999 6),回收率为(98.96±1.26)%;山奈酚糖苷类的线性范围为0~5.40×10-2 mg·ml-1(r=0.999 8),回收率为(98.83±1.29)%.结论 本方法避免了两类黄酮苷显色后吸收系数的差异引起的测试误差,测定结果更准确地反映了棉籽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鹿蹄草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鹿蹄草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熊果酚苷(1),4-hydroxy-2-[(E)-4-hydroxy-3-methyl-2-butenyl]-5-methylphenyl β-D-glucopyranoside(2),草夹竹桃苷(3),pisumionoside(4),反式-9,10-十八碳烯酰胺(5),棕榈酸(6),棕榈酰基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2)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该属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八仙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草药八仙草(Galium aparineL.)全草的6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香草酸(2),原儿茶酸(3),胞嘧啶(4),胞嘧啶核苷(5),尿嘧啶(6),尿嘧啶核苷(7),腺嘌呤核苷(8),1,3-二羟基蒽醌(9),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新橙皮糖苷(10),1,4-二羟基-3-异戊烯基-2-萘酸甲酯双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制备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8 000D、5 200 D和4 000D左右低分子硫酸皮肤素(LMWDS1、LMWDS2和LMWDS3)的结构.方法 采用紫外(UV)、红外(IR)及核磁共振(13C-NMR、1H-NMR)图谱分析.结果 LMWDS1还含有部分降解的-(1→3)-2-乙酰氨基-2-脱氧-4-O-硫酸-β-O-半乳糖;LMWDS2、LMWDS3中(1→4)-O-α-L-艾杜糖醛酸-(1→3)-2-乙酰氨基-2-脱氧-4-O-硫酸-β-O-半乳糖和(1→4)-2-O-硫酸-α-L-艾杜糖醛酸-(1→3)-2-乙酰氨基-2-脱氧-6-O-硫酸-β-O-半乳糖含量降低,而(1→4)-2-O-硫酸-α-L-艾杜糖醛酸-(1→3)-2-乙酰氨基-2-脱氧4-O-硫酸-β-O-半乳糖的含量明显升高,从而导致了LMWDS分子中硫酸根/羧酸根的比值升高.结论 各LMWDS中均含有DS的主体双糖部分,随着降解程度的增加,双糖单位上某些取代基上的基团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远志中寡糖酯类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探讨化合物的初步构效关系。方法采用MTT法和BrdU标记法评价寡糖酯单体化合物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在体外皮质酮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上,化合物tenifoliside A、tenuifoliose J、tenuifolioses A、1-o-(E)-Benzoyl-[3-o-(E)-Alphatolluyl]-β-D-fructofuranosy-(2→1)-[β-D-glu-copyranosyl-(1→2)]-α-D-gluc-opyranosid表现出了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远志寡糖酯类化合物对皮质酮诱导损伤的SH-SY5Y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强弱与化合物类型及其浓度,化合物的母核结构,取代基位置和取代基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99Tcm标记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的环肽四聚体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E{E[c(RGDfK)]2}2,评价其在整合素αvβ3表达阳性的荷人神经胶质瘤裸鼠模型的生物分布和显像.方法 以HYNIC为双功能螫合剂,以三羟甲基甘氨酸(tricine)和三苯基膦三磺酸钠(TPfffS)为协同配体,采用两步法制备99Tcm-HYNIC-E{E[c(RGDfK)2}2.通过体外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比较e(RGDyK)单体、HYNIC-E[c(RGDfK)2二聚体和HYNIC-E{E[c(RGDfK)]2}2四聚体与整合素αvβ3亲和力.生物分布实验数据显示,99Tcm-HYNIC-E{E[c(RGDtK)]2}2主要经肾排泄;注射后1h,肿瘤对99Tcm-HYNIC-E{E[c(RGDfK)]2}2的摄取为99Tcm-HYNIC-E[c(RG-DfK)]2的2倍,分别为(10.32±0.07)%ID/g和(5.15±O.52)%ID/g,与体外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数据相一致;注射后4h,肿瘤对99Tcm-HYNIC-E{E[c(RGDfK)]2}2的摄取仍达(9.35.4±1.35)%ID/g,表明标记物在肿瘤中的滞留时间足够长.r显像结果显示,注射后1h肿瘤清晰可见.注射后4h显像效果更佳.结论 99Tcm-HYNIC-E{E[c(RGDfK)]2}2具有较高的肿瘤摄取和较长的肿瘤滞留时间,可以用于整合素αvβ3表达阳性肿瘤的显像;放射性核素(如90Y)标记的RGD环肽四聚体可用于整合素(αvβ3表达阳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