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X线后前立位片、对观察心脏大小及其功能改变有一定临床价值,但这一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常被忽视,本文就我院在10年间对316例、资料完整,有多次胸片的心脏影象大小的改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有心脏受累,且为重要致死原因之一,现就我科1975~1985年收治的SLE75例中心脏受累66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 SLE 诊断标准,有心脏病病变的症状,体征和/或心电图、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异常发现者66例.其中男6例,女60例,男女之比为1:10.年龄10~55岁,平均27岁.自发病开始1月内出现心脏受累者18例,1年以内45例,心脏受累中心肌炎60例,心包炎3例,心肌心包炎3例.66例中57例有心电记录,其表现以窦速(21例)、ST-T 改变(22例)、电轴左偏(15例)最为多见.29例 X 线胸片检查示左室大6例、普大心3例,心包积液2例,心脏搏动减弱2例.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包积液2例.左房右室大1  相似文献   

3.
心脏转移癌致心肌梗塞临床少见。我院自1983年2月至1996年8月曾遇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肺癌患者2例,男性,年龄50岁和78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声音嘶哑,咯血,气管右移,左肺呼吸音消失。胸片分别于左肺上野,左肺门一较大团块状高密度影,纵隔气管右移,B超示胸腔积液。1例为乳腺癌,女性,45岁。3例均有肝脏肿大,入院时查ESR55~110mm/h,AST25~50U,CPK20~40lU,LDH150~300lU,血糖、血脂均正常。心脏超声和CT扫描均有纵膈心脏转移,癌结节遍布左室前壁和降支附近,EKG检查无异常。人院后均经抗炎,对症…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符合1982年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制定诊断(参考)标准的100例 SLE 患者中,伴发心脏损害的35例进行简要分析讨论.临床资料5例 SLE 的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一、心包炎共8例.均经 X 线胸片及超声检查证实有心影增大及心包积液,其中2例闻及心包摩擦音,经激素治疗后心包积液均迅速消失。二、心肌病变共17例。X 线胸片示全心扩大者10例,7例以左室扩大为(?).均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心脏扩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17例中的3例为本病急性心肌炎的早期表现,其中2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余下的14例经5个月至18年随访,心脏呈持续或进行性增大.心电图检查13例显示有心肌损害和(或)心律失常改变.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分析我们收治的 16例不同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 ,I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资料与结果1 临床资料 :患者 16例 ,男 12例 ,女 4例 ,心动过速起病年龄 11~ 4 3岁。 16例患者均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及其它导致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的病因。 13例心脏超声及胸片无异常 ;2例右室心尖部室速及 1例左室室速患者心脏超声及胸片提示心脏扩大 ,但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依据 ,室速控制后前2例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后 1例心脏缩小 ,考虑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achy…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和胸片连续观测左至大小和功能在决定慢性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方面常起关键作用.作者分析平均年龄49(24~77)岁的22(男19、女3)例中~重度慢性主动脉瓣反流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相隔3个月的二次M型超声心动图及胸片测值间变异.其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11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心内膜炎2例及原明未明者5例.本组无一例伴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其它瓣膜病变.检查前停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检查中均为窦性心律.首次检查后一年内病情稳定,治疗未变,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室大小和功能无进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78-02至2009-10手术治疗的21例心脏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8~46(30.0±9.5)岁。有症状者16例,无症状5例。体检阳性者11例,阴性10例。包虫免疫试验阳性17例,阴性4例。21例患者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4例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包虫病手术19例,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术后对生存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68个月,平均(86±1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期间死亡1例,总死亡率为4.8%;复发3例,复发间隔8~15个月,总复发率为14.3%。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包虫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外科手术是心脏包虫病的首选治疗措施,内囊摘除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心脏心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心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方法搜集1979年1月~2004年3月来手术、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29例,除1例急诊手术无X线胸片,其余均行胸片及超声检查,接受电子束CT(EBCT)检查6例,MRI5例.结果X线平片示异常26例,超声心动图(UCG)诊断肿瘤28例,1例因大量心包积液漏诊.MRI和EBCT均检出肿瘤、所见与手术探查一致性好.结论X线胸片适合做常规检查,UCG可做首选初查且对心腔或心包腔内的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因各种恶性肿瘤缺乏特征性表现,EBCT和MRI除提供肿瘤及其与毗邻组织的解剖关系外,组织学定性困难.  相似文献   

9.
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1984年 1月至 1997年 5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病人 80例 ,占同期92 82例心脏直视术的 0 .86 % ,其中男2 5例 ,女 5 5例 ,平均年龄 46 .2岁 (6~6 9岁 )。粘液瘤位于左心房 74例 ,右心房 5例 ,右心室 1例 ;心悸、气短 72例 ,晕厥 36例 ,肢体栓塞史 4例 ;手术前心功能 (NYHA标准 ) 或 级 6 2例 , 或 级 18例。心脏杂音随体位改变者46例。 X线胸片显示 5 4例心胸比率小于 0 .6 0。心电图检查异常者 6 2例 ,常见有心房增大 ,心室高电压或增厚 ,过早搏动 ,束支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等。手术前全部病人行…  相似文献   

10.
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的改变可引起Q-T间期延长,并易致急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人可发生心脏性猝死,但其原因尚不明确。 作者对30例无临床心脏病证据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研究。其中女20人,男10人,年龄19~53岁(平均33岁),病程10~28年(平均17年),试验前24~48小时停用胰岛素以外的所有药物。采用5种非侵入性自主神经功能试验测定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包括静息脉搏、每分钟最小与最大心率之差、瓦氏动作、立位心率反应及站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1周内收住人院的15例SARS患者,收集其在住院期间的胸部平片、心电图、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经皮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临床资料。根据胸片分单侧肺部受累4例和双侧肺部受累11例两组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 (1)单侧肺部病变组患者中,发热持续时间超过1周1例,无低氧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出现,胸片无心影扩大;而双侧肺部病变组患者中,发热持续时间超过1周7例,其中5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7例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6例出现一过性心影扩大,其中3例表现为右房室大为主,3例以全心增大为主,同时伴有明显肺动脉段突出2例,其心影变化与肺部病变程度成正比。2例出现肌酸肌酶一过性增高。(2)两组多数患者发病后心率有逐渐增快的趋势,发病3周后的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率超过100次/min3例,均为窦性心率,仅有1例T波低平,未发现早搏。结论 SARS对心脏有一定损害,其机制除与肺部病变程度有关外,可能还与心肌的直接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ST-T改变与缺损大小、心脏功能状态的相关性,以找出ST-T改变临床意义的层次。方法选择12岁(含12岁)以下的非紫紺型左向右分流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共300例。搜集其术前、术后一年静息12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普通X线胸片各一份,对其ST-T改变与缺损大小、心脏功能状态的关系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对照并统计分析。结果VSD者ST-T改变与缺损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ASD、VSD者ST-T改变均与心脏功能状态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T改变对VSD的缺损大小有一定的评估价值。CHD者术前、术后一年的ST-T改变对心脏功能状态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常规临床检查未发现心脏异常的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多达15%,即所谓“原发性 VT”。本文探讨在这类患者中信号平均心电图与心内膜活检和心室程序电刺激研究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连续38例无冠心病史的 VT(至少2次,相隔1个月以上)患者,平均年龄38(15~70)岁,平均病程4年(2月~18年),均有心悸症状,13例有晕厥史,临床检查和胸片均无异常,心血管造影无冠脉疾患和室壁活动异常,运动试验无缺血性 ST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6 3岁 ,因反复心悸一年余 ,近日晚上加剧就诊。体检 :BP12 0 /80 m m Hg (16 / 10 .7Kpa)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清晰。心音听诊均位于右前胸 ,心率 70次 / m in,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及 ,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 :血脂、血糖、心肌酶学、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正常。 X线胸片示 :左隔明显升高至左第一肋后支水平 ,心脏 ,纵隔推向右胸腔 ,但左右心室解剖位置无改变。 U CG检查 :在胸骨右缘探及心脏声像 ,其结构、大小正常。肝脾在右侧探及。心电图(图 1)示窦性心律 ,PR间期 0 .16 s,QRS波时限 0 .…  相似文献   

15.
近 3年来 ,我院明确诊断 16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脏损害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5~ 12岁。 16例均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 ,均有发热、腮部肿痛、腮腺管口充血肿胀。心肌损害症状多在腮腺炎发病后的 1周左右出现 ,以胸闷、心悸等主诉者 3例 ,头晕、面色苍白乏力者 1例 ,胸痛 2例 ,10例无主诉症状而在查体中发现心音低钝、心律不齐。 16例患儿均作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查 ,表现为 ST段下移和 /或 T波改变 9例 ,I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室性早搏 1例 ,窦性心动过速 4例 ;X线检…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老年病人手术前应该常规摄胸片检查,但有人强调只在有一定指征时才有此必要,否则是浪费。作者不加选择地将100例拟行择期骨科手术的老年病人,一律常规摄X片检查并进行分析。此100例老人,平均年龄76岁(70~94岁),其中53例采用全身麻醉,其余均为区域阻滞麻醉,均在手术后24小时,观察并发症情况与胸片所见的关系。本组中,43例有心脏病史,28例有高血压病史或明显高血压,60例心电图检查按Minnesota协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二代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阿霉素(ADR)在癌症化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耐心脏的毒性限制了剂量的增加而影响了临床治疗。近6年来我们采用seldnger法肝动脉灌注ADR每次60mg/m2及栓塞剂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了满意疗效,但也发现ADR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本文分析比较ADR对老年人的毒副作用,从而为老年人使用ADR提出一个较为安全剂量范围及监控手段。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无心脏病基础(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已动图、胸片、血脂、血糖等检查均无异常)有肝癌病人45例,男30,女6,年龄38~76岁。采用seldnger法经…  相似文献   

18.
李太华  吴昭德 《山东医药》1999,39(20):30-30
探讨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非洛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其对高血压性心脏重构的逆转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0例,女32例;年龄57±9岁;病程11±7年。92例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根据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血生化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36例为合并左室肥大及左房增大的心脏重构者(单纯左房增大9例未列入)。以治疗前3次非同日血压的均值为治疗前基础血压,治疗6周后3次非同日血压的均值为治疗后血压。治疗前92例患者均未用降压药或停药2周。每日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有症状患者行心脏CT随访的临床因素及价值。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行CT检查的53名患者依年龄分为两组,组A,年龄兰40岁,组B〈40岁,分析患者行心脏CT检查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症状、CT检查目的,CT检查结果等,进一步归纳患者行心脏CT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价值。结果共53例患者(男21,女32,平均年龄48.52,范围19—72岁);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行心脏CT随访的临味因素主要为胸闷、气短及心悸,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经胸超声及X线平片复查,不能明确诊断,需进一步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7/53)及肺动脉检塞(9/53);少数病例旨在评估术后异常心前区不适(3/55)及射频消融前评估肺静脉及除外左房血栓等(4/53)。CT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肺动脉扩张征象。此外,A组42例患者中,9例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畦病;4例患者检查出并存其它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其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多发房间隔缺损各1例。B组11名患者中,3例评估术后心前区异常不适者,分别显示封堵器形态或位置异常。A、B两组虽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73),但检查目的及结果不同。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临床症状须慎重对待,心脏CT检查能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解剖学信息,有效弥补常规复查手段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在爱丁堡某一地区的27,000名老年人中,随机抽取年龄62~90岁的191名男性及255名女性老年人,用后前位胸部 X 线片测量心脏横径、胸腔横径及心胸比率。所有被检者均进行了病史询问,并对其身高、体重、血压及心电图作了记录。结果表明,在62~69岁,70~79岁,80~90岁的三个年龄组中,男性的胸腔横径及心脏横径均显著较女性为大,心胸比率则较女性为小。两性的平均心脏横径及心胸比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平均胸腔横径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这些差别有显著意义。应用心胸比率估计心脏大小时,其数值取决手胸腔横径。由于胸腔横径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因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胸比率对于心脏大小的估计是不可靠的。因此,在研究老年人心脏大小的正常范围时,心脏横径似乎是更适当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