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儿夏季热在医学上称为“暑热症”,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在我国南方地区多发,是炎夏酷暑季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小儿夏季热属中医“暑湿”范畴,临床上通常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等为特征,而且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四肢酸软等症状。若不加强防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如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等。现介绍4个应对小儿夏季热的中医妙招,以备夏季来临的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2.
正盛夏将至,热浪由南至北席卷大地,很多人都会出现胃口不佳、精神不振、大便不调、身热消瘦等症状。这种跟季节明显相关的食欲不振,中医称之为"苦夏"。而很多父母不知道,宝宝也会有"苦夏"。宝宝夏季厌食的原因生理原因中医认为"苦夏"是因为小儿脾胃之气不足,胃肠功能较差,到了盛夏炎热季节暑气当令,暑热伤了元气而患病,会表现出"肢体怠惰不收,精神不足,饮食不思,口中无味"。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天气炎热时,  相似文献   

3.
吕斌 《现代养生》2014,(15):12-13
天热了,有些人不想吃饭,整天无精打采。因素体虚弱,复感受暑热之气而引起的似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病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的外感热病称疰夏。暑热侵袭体虚者易"苦夏"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茂的季节,具有阳气壮盛、天地气蒸的特征,也是阴阳之气转换之时。古人认为,其有"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的特点,最易引发"阳泄于外,湿蕴于内"的疾病,疰夏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又称苦夏。疰夏多因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夏季天暑下迫,  相似文献   

4.
“暑热症”,又称“夏季热”,俗称“疰夏”,是炎夏酷暑时节(6~8月)小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好发于6个月~3岁的小孩。小儿之所以容易发生“暑热症”,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汗液排泄不畅有关,好发于营养较差、病后失调、气阴不足的小儿。  相似文献   

5.
重庆李女士问:   我的小孩今年3岁.前年和去年夏天,他都出现持续发热、烦躁、多尿等症状,用各种解热药、抗生素治疗都不见效,医生说他患的是“署热症”.今年夏季又到了,他还会复发“署热症”吗?   李女士:   小儿“暑热症”又称为“夏季热”,是炎夏酷暑时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小儿“暑热症”主要是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难以适应夏秋酷暑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6.
夏天,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心烦、头重目昏、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暑热难熬.所以常常把这个时候称为“苦夏”。究其原因,是因为炎热的夏季天气变化影响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致使人的情感发生变化.故容易表现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的感叹.表达对“苦夏”暑热天气的无奈和焦躁。  相似文献   

7.
在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的夏季,小儿会因机体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功能差而发生“夏季热”(又叫“暑热症”、“疰夏”)。发病时间集中在6~8月份,发病对象多为两周岁以内的小儿。 小儿夏季热的病症特征表现为:1.发热,体温一般为38℃~40℃,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但明显地  相似文献   

8.
夏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适,而小儿则特别易与一种叫做“夏季热”的疾病结缘。小儿“夏季热”,医学上称为“暑热症”,是炎夏酷暑时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秋酷暑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9.
夏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适,而小儿则特别易与一种叫做“夏季热”的疾病结缘。小儿“夏季热”,医学上称为“暑热症”,是炎夏酷暑时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秋酷暑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0.
有些老年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身体衰弱,甚至发生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按中医所说为“苦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增高,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尤其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消化、循环功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调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暑热病。 那么作为老年人该如何调理与自我保健呢?  相似文献   

11.
每到仲夏,暑热盛炽,许多老人便会感到心烦不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等,这些症状中医称之为“暑伤气”,民间则将它说成是“苦夏”。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外企工作的白领王女士,每到夏季就似病非病的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昏、食欲减退、睡眠不实、精力焕散、心烦不安等症状,终日病恹恹的,懒散不愿动;然而每到秋来暑减,各种不适症状便不药而愈。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张女士所患之病就是中医所说的"苦夏"。苦夏主要发生于体质比较虚弱者和中年脑力劳动者,是一种常见的暑热不适证候。盛夏季节天暑地热,湿热蒸腾,人居其中,汗出不止,体  相似文献   

13.
小儿暑热症是夏季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小儿为何容易发生暑热症呢?因为6个月以后的婴儿和小儿,活动量增加,代谢率增高,产热增多。但是,这么大的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汗腺发育也不足,出汗少,不  相似文献   

14.
正一到炎热的夏季,就开始吃不好,睡不安,没精打采,爱发脾气……宝宝很可能被苦夏击中了。如果不想宝宝被苦夏击中,那么,你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夏季养生小妙方,帮助宝安然无恙地度过一个神清气爽的夏日。苦夏,爱找6岁以下小宝宝苦夏,在医学上被称为"夏季热",是由于体质的虚弱和天气的暑热所产生的一种季节性病症,通常集中在6~8月份发病,气候炎热地区发病的人较多,表现为心烦、身倦、汗多、食减,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到疲乏,食欲减退,身体衰弱,甚至发生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按中医的说法是“暑伤气”,也就是俗话说的“苦夏”。  相似文献   

16.
《健康生活》2014,(6):40-40
在炎热的夏季,有些3岁以下的婴幼儿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发热,持续不退,体温高达38℃-40℃,而且天气越热,体温也越高,而体验和实验室检查却均属正常。这种现象多见。于6月到8月,有时可持续3个月之久,被称为“夏季热”,中医又称为“暑热症”。  相似文献   

17.
<正>唐代诗人杜甫曾在《夏夜叹》中感叹“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以表达对暑热天气酷热难熬的不满。现代人有空调相伴,可解部分暑热。但即便如此,苦夏之人仍为数不少。而且,经常使用空调,尤其是将空调温度设置较低,容易令本应在夏季排出的汗液滞留体内,  相似文献   

18.
小儿暑热症是夏季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三岁以下小儿。主要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产热与散热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不能适应酷热环境所致。它表现为发热、烦躁、易怒、唇干舌燥、口渴多饮、食欲减退、多尿、汗闭、疲乏、消瘦等,其主要发病季节为夏季,故又名夏季热。该病除可对症使用清暑益气汤、  相似文献   

19.
暑热症又称“夏季热”,是一种婴幼儿特有的夏季疾病。暑热症多因夏天气温升高,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外散、或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而引起。极少数情况下是由汗腺发育不全或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而造成。 暑热症最常见于1~2岁的幼儿。表现为持续发热、口渴喜饮、多尿、汗闭或少汗,有时发热可高达38~40℃,并伴  相似文献   

20.
博恩 《健康生活》2014,(8):24-24
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大,人体容易出现全身困重、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中医称之为“疰夏”,民间又称为苦夏,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疰夏”易发于体质较弱的老人、1~3岁婴幼儿、年轻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