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7岁.右侧乳房肿物半年入院.入院查体:右侧乳房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4.0 cm×4.0 cm,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左侧乳房未触及明确肿物.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侧乳腺彩超示:右侧乳房内上象限一混杂回声肿物,大小约3.5 cm×3.0 cm×2.5 c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双侧乳腺钼靶摄影检查示右侧乳房内上象限一等密度肿物影,大小约2.0 cm×2.0 cm,边界欠清.临床诊断为右侧乳腺癌(pT2NOM).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3个月入院.肿物发现时如鸡蛋大小,病程中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既往健康,否认外伤史.入院后查体:右侧腋窝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8.0 cm×5.0 cm,质软,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尚可,边界尚清.双侧乳房未触及肿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辅助检查:乳腺钼靶片和超声检查均未见乳房异常;超声检查见右侧腋窝稍高密度肿物影,椭圆形,最大径约9 cm,周边有血流;右肩关节多排CT示右侧腋窝区脂肪密度占位性病变,直径约8 cm,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未见肿大淋巴结.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质软,大小约9.0 cm×8.0 cm×3.0 cm,内至胸廓外缘,外至肩胛骨外缘,上至锁骨下缘,下至第三肋下缘,仔细离断肿物周围滋养血管,将肿物及包膜完整切除.病理所见:淡黄色椭圆形肿物,体积12 cm×10 cm×5 cm,包膜完整,切面实性,淡黄色,质软.镜下表现:肿瘤组织大部分由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局部近边缘及纤维间隔中脂肪细胞和间质细胞有异形性,可见病理核分裂像,考虑高分化脂肪肉瘤.手术切除后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1年未见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38岁,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眼上睑深部、眶内肿物,生长缓慢,无其他不适,于2012年1月11日入院。专科查体:左右眼视力均1.0。右眼上睑中央深部、眼球上方可扪及一大小约为1 cm×1cm×1.2cm肿物,呈卵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质地中等硬,无压痛,活动良好,余均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眶眶64排CT示右眼球上方、眶内见一高于周围眶内组织密度结节影,呈椭圆形,其大小约1 cm×1cm×1.5cm,边缘清晰,其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32Hu,周围组织无受侵。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及检验,排除手术禁忌证,于1月13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大小约0.8cm×0.8cm×1 cm,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呈灰白色,质韧,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报告示右眼眶内基底细胞腺瘤。  相似文献   

4.
患,女,45岁。骶尾部肿物,伴剧烈疼痛三个月。查左侧骶尾部可扪及不规则软组织肿物,边界不清,质硬.无活动.有压痛。实验室检查:AFP>74μg/L。CT平扫,骶骨呈溶骨性破坏,伴盆腔内软组织肿块,大小5.8cm×65cm×2.5cm,密度不均,CT值35-50Hu,边缘部可见残余骨嵴样影,周围无硬化,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2岁,因“左侧腰背部胀痛不适2年余,发现腹部包块1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左侧上腹部及左侧腰部压痛,可触及一肿物,质地稍硬,大小约10cm×720cm,活动度差。腹部彩超示:左侧肾周探及混合回声团块,大小约20.5cm×7.8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与左肾分界模糊,考虑左肾错构瘤破裂。  相似文献   

6.
朱玲  刘钢  宋若会  屠彦红  金龙  陈炜 《安徽医学》2010,31(6):619-619
患者,女,33岁。因声嘶渐加重7年余,吞咽疼痛4d余,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7年前出现声嘶,未予处理;4d前出现咽痛及进食梗阻,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咽痛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拟”喉部新生物性质待查”收住。体检:咽部稍充血,间接喉镜下右侧声带从杓间区至前联合见一约1.5cm×1.5cm×2.0cm大小的新生物,表面不光滑如乳头状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行喉部CT示:右侧杓会厌皱襞前局部组织增厚,约1.0cm×1.2cm×1.5cm大小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相似文献   

7.
病人,男,30岁。3月前因外伤住院行B超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右髂窝肿块,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积液,右侧髂血管后方可见一大小约9.5cm×5.7cm×6.2cm杂乱回声团块。盆腔CT示:右侧髂窝见约8.0cm×6.0cm×6.0cm椭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右边缘部不规则强化,右侧髂血管及肠襻被推移。当时未治疗。现再次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4岁。因发现右颞部肿物2周入院。既往无右领部外伤史。体查:右颞部皮下可扪及一约7cm×6cm肿物,质软、光滑、稍能压缩,无压痛及不能推动,局部无搏动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咬牙时肿物更加突出。局部淋巴结不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CT检查:右颞部软组织肿块影,右颞骨正常。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物位于右颞肌肉内,大小约60cm×50cm,低回声且可见低速静脉样血流波形,边界尚清楚。手术采用右额部发际内马蹄形切口,术中见肿物位于右颞肌内,大小约6cm×5cm×1cm,边界尚清楚,暗红色.其内充满血液,完整切除肿物(包括部…  相似文献   

9.
李永舸 《吉林医学》2009,30(13):1370-1370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1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房下方有一直径约1.0cm大小的肿物,自诉逐渐增大并有灼热感。查体:左乳房外下象限触及一活动性良好的肿块,无触痛,局部皮肤结节状隆起。在门诊处置室行肿物切除并送实验室病量检查。巨检示无包膜灰红色肿物,体积2.0cm×1.5cm×1.5cm,切面实性,质中等,呈灰白黄色。光镜检查示瘤细胞呈梭形,似纤维母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2岁,因右面颊部肿物10年,于2007年3月收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面颊部一肿物,大小约1.0cm×1.0cm,肿物时大时小,偶有面部发痒。在当地医院一直按“慢性淋巴结炎”治疗,症状无改善。近1年该肿物逐渐增大。既往无寄生虫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20年前患肾病综合征,已治愈。体格检查:右侧颊部相当于副腮腺部位膨隆,可扪及一约3.0cm×3.0cm肿物,质地韧,无压痛,边界清楚,右颌下扪及一约1.0cm×1.0cm淋巴结,质软,活动差。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0岁。2个多月前发现排便后肛门口有一无痛性肿物。约小指大小。伴大便变细,无排便困难及便后滴鲜血,无肛门瘙痒。而后肿物渐增大约拇指大小。直肠指诊:直肠后壁距肛门约3cm触及分叶状不规则肿物,直径约2.0cm,质软,表面光滑。钡剂灌肠示:直肠后壁见一长条样肿物,边缘光滑,突问腔内,周围粘膜未见明显破坏。初步诊断:直肠肿瘤。1周后肛门周围明显肿大变硬。  相似文献   

12.
骶尾部脊索瘤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索瘤为少见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于胚胎脊索残余,我院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因骶部痛、肿,以骶部肿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骶后可触及8cm×3cm肿物,质硬,皮色正常。肛诊直肠外可触及巨大较硬之肿物,直肠、膀胱无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骨盆X线片:右侧骶骨见一大面积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区,约10cm×4cm,内部无骨结构,边缘不整,分界清,越过骶髂关节,未累及的关节间隙正常。髂骨局部有小破坏区(图1)。X线考虑:①脊索瘤;②骨转移瘤。经皮穿刺活检病理:骶骨脊索瘤。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59岁,因右腰部酸胀1年,于2007年1月入院,因发热及肉眼血尿,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彩超示:右肾上极一约5cm×4cm大小实性肿块,包膜完整。CT示:右肾上极见一约4cm×4cm大小肿块,突向肾轮廓之外,局部可见钙化灶,平均CT值28Hu,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诊断右肾癌,行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4cm×4cm×3.5cm,位于右肾上极,类圆形,分界清,包膜完整,质中偏软,周围无黏连。例2:患者,女,50岁,因查体发现左肾占位4天,于2007年12月收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彩超示右肾上极偏内侧可见一实性略低回声,大小约4.0cm×2.4cm,边界清,局部向外突出,内有少许血流。CT示:左肾体积增大,上极表面不规则隆起,可见一类圆形占位病变,边界欠清,病灶尚规则,平扫密度均匀,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高于肾实质强化,左肾上极病灶大小3.6cm×4.7cm,与正常肾脏分界清,呈相对密度;诊断为左肾癌,行左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发现左肾上极一肿物,边界清,包膜完整剖面质地均匀,呈红褐色。肾切除标本肿瘤切面表现为棕色或褐色,似肾实质颜色,境界清楚,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  相似文献   

14.
陈卫明  王镇美 《广东医学》1997,18(9):645-646
患者,女性,64岁。因右膝上部肿物3年,疼痛半年于1994年11月7日入院。体格检查:右膝上部距髌骨上线约3cm处深部触及一肿物,肿物大小3cm×2cm×2cm,肿物不规则,质地硬,表面有较多结节状凸起,用手可推动肿物。当肿物被推至骸骨后缘时,膝关节绞锁于半屈位,伴有剧痛。肿物复位后,疼痛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X线检查,右骸骨上缘有一不规则密度增高给节,大小3cmX2cm×2cm,中心密度低,边缘密度高,无骨小梁。既往史中,无膝关节外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拟诊为右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于同月10日行右膝上部肿物摘除术,术中取出单…  相似文献   

15.
邢镨元  秦燕  刘鹏  冯奉仪 《北京医学》2009,31(9):554-554
患者男.14岁.因发现右腹股沟肿物伴右下肢肿胀1个月于2008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0月运动后出现右腹股沟处疼痛.并发现该处有一约1cm×1cm大小肿物。1个月后肿物逐渐增大至5cm×4cm×3cm,并伴有局部疼痛及右下肢肿胀。腹盆CT示腹膜后右侧髂动脉旁结节状肿物.约4cm×5cm×18cm,挤压右侧腰大肌使之明显移位,包绕右侧髂总动脉。右侧腹股沟区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约4cm×4cm×3cm。B超示双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胭窝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均考虑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因右手掌肿物5年,伴疼痛2周于2014年4月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掌大鱼际区一肿物,约黄豆大小,质硬无疼痛,2周前肿物突然明显增大,约桂圆大小,伴疼痛感,无发热、畏冷。查体:右手拇指根部稍肿胀,右手掌大鱼际处隆起明显,触及一约4×3cm大小肿物(图1),无破溃,肤色红,肤温稍高,质硬,边界尚清楚,压痛明显,疼痛未放射他处,活动度稍差。右手拇指屈伸活动稍受限,余手指活动灵活。血细胞分析(2014-04-03)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6.6×109/L↑,淋巴细胞:3.8×109/L↑,余正常。×线示(图2):右手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肿胀,其内见斑片状钙化影,余右手诸骨未见明显骨质病变。磁共振(图3):右侧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内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fs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T1 WI呈等低混杂信号影,境界尚清,范围约1.9cm ×1.6cm,周围见不规则片状T2 WI高信号影;右手诸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未见明显骨折征。拟诊为:右手掌肿物(考虑化脓性炎性肿物可能性大)。于2014-04-在臂丛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淡黄色实质性肿物(图4),大小约2.5×2×1.5cm,有包膜,质韧偏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沿肿物边缘逐渐分离,见肿物起源于拇短屈肌腱腱鞘,与肌腱无粘连,予尖刀完整剔除肿物。术中考虑该肿瘤为“腱鞘巨细胞瘤”。探查见正中神经返支完整,走循于术区切口桡侧缘皮下。病理检查(图5):肿物为骨外软骨瘤。  相似文献   

17.
患,女性,33岁。偶然发现右肩部鸡蛋大小肿物二月余,偶有针刺样疼痛。入院检体:右肩关节下内方肱骨旁可触及5mm×4.0cm×4.0cm肿物。表而光滑,质硬,活动,边缘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双肩部X线摄片示:友肱骨上端内侧高密度影(图)。双肩部CT示:右肱骨上端见一与其前壁相连之骨性肿物突向前方,肿物呈卵圆形,大小5.0cm×3.5cm,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T值约-52Hz;  相似文献   

18.
患者,39岁。妊3产1,因停经50余天,持续阴道不规则出血10天就诊。B超检查示:子宫体积增大,大小约8.7cm×4.9cm,宫体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19.
患,51岁。右上腹疼痛不适2月入院。入院体查右上腹部肝区明显压痛。腹部CT平扫显示:肝右叶见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晰,大小约8.1cm×7.45cm×7.0cm,CT值约35Hu,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病灶,见图1、图2。CT增强显示: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强化,逐步向病灶中心增强,延迟期病灶与周围肝组织密度接近,整个强化过程呈“早出晚归”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戴晓星  王丽芝 《上海医学》2006,29(8):560-560,F0002
患者女,49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发现盆块半个月于2005年3月21日入院。以往月经规则。入院时妇科检查:宫体中位、略大、质中,子宫左后上方可触及一肿块,质中偏硬,大小约10cm×9cm×12cm,外形不规则,可推动。B超示子宫大小为50mm×55mm×66mm,颈长41 mm,子宫下段颈管周围偏左侧见一实质性块,大小为126mm×100mm×93mm,内部回声不均质,血流丰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