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查对制度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查找并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ICU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落实不力的原因,并在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和措施,加强查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与上一年作比较。结果加强执行查对制度后1年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比上一年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加强查对制度的执行,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查对制度在ICU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查对制度在中医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科室2014年1月~2015年1月护理缺陷因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并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取相应措施,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与上一年作比较。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认真落实查对制度,护理缺陷率明显下降,护患矛盾也显著降低。因此,查对制度在中医科护理工作中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及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对216起护理缺陷的分级、种类及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建立健康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查对制度、高危患者、高危时段、高危人群及护理纪录等5个高危环节的管理,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1],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方秀敏  王群 《全科护理》2014,(21):1998-1999
[目的]促进静脉给药查对制度的落实,保证临床护理用药安全。[方法]对全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影响护理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结果]影响护理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最常见的忽略环节是转运交接时和更换补液时;常见的忽略核对的内容为有效期/批号和病人性别;影响护士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①操作者因素:操作者个人因素,包括精力不集中、查对不严谨;对查对流程不够熟悉;对查对制度重视度不够。②管理因素:护理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护士翻班频率太高;操作考核不到住;床位管理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足、操作时被打扰、查对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对216起护理缺陷的分级、种类及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建立健康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查对制度、高危患者、高危时段、高危人群及护理纪录等5个高危环节的管理,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及习惯养成训练模式提高护士查对制度执行力。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护士查对流程执行不到位进行要因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同时结合习惯养成训练模式进行强化。结果:全院护士查对流程执行正确率由原来的62.7%提高到93.4%。实施前后护理查对缺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与习惯养成训练能活跃护士思维,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查对流程执行力,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及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对216起护理缺陷的分级、种类及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发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 建立健康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查对制度、高危患者、高危时段、高危人群及护理纪录等5个高危环节的管理,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98-1099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将2005-2008年度本科室收集到的各种护理缺陷进行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和技术水平是导致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护理缺陷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可减少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各护理单元贯彻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年"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1月起医院各科室核心制度执行考核情况,既按照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要求,制定考核项目,并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考核评价其执行落实状况及效果。结果分极护理制度执行情况均达到100%正确率,但诊断卡、床头标识的准确性完整性不高;查对制度执行情况:日查对、周查对正确率均为97.6%,查对后签字正确率为100.0%;医嘱制度执行情况:各病房抗生素输注间隔时间多为6~8 h,抗生素配置正确率97.6%,但药液抽吸正确率不高。结论护士和临床护理管理人员核心制度落实好,有效地促进了医院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医疗护理工作中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查对质量,减少护理缺陷一直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我院2009年采取了“缺陷情景”考核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查对意识及差错防范技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梁启玲 《全科护理》2012,10(23):2173-2174
[目的]探讨反问式查对流程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反问式查对流程管理小组,对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根据每项护理操作及专科疾病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查对流程,在工作中实施与监控,比较实施反问式查对流程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反问式查对流程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反问式查对流程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护理工作不断规范化,实现了病人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提高门诊输液质量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和提高门诊输液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苏北人民医院输液室通过改进输液区设置,改善输液环境,优化操作流程,加强查对和告知制度,强化消毒隔离等手段,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不仅降低了护理缺陷,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追踪管理团队,制定管理程序、管理内容,将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持续性监督产科护理流程,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结果:经过1年持续质量改进,查对制度与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合格率显著提升,护理失误/错误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应用追踪管理法可促进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完善护理管理体系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美鹏 《当代护士》2014,(11):182-183
总结了责任制护理模式下输液治疗中改进的查对制度执行流程和方法,包括床头卡使用改进、落实日班静脉穿刺双人床边核对、应用查错奖励法、正确使用输液执行单、准确确认患者身份。认为具体、细化、便捷的查对流程和方法在预防静脉药液输注错误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发生的13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时间段、发生的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等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多为Ⅲ级护理不良事件;查对识别错误,管道滑脱,跌倒、坠床这三种事件占护理不良事件总数的前3位;7∶30~11∶30这段时间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期;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查对不认真、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违背操作规程、健康教育不到位。结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查对识别不规范、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健康教育不到位有关。定期进行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的培训,使得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并加强护理不良事件多发期的护理管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双向查对”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向查对"举措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进一步确保病人安全,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比较2006年7月—2008年6月(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前)与2008年7月—2010年6月(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后)两个时期护理质控小组每月检查评分情况以及护理部在全院统一进行的病人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后,整体护理、护理技能、健康教育以及病人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护理缺陷减少。[结论]"双向查对"制度鼓励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控制,是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刘光维  刘丽萍  赵庆华 《护理研究》2011,25(10):913-914
[目的]探讨"双向查对"举措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进一步确保病人安全,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比较2006年7月—2008年6月(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前)与2008年7月—2010年6月(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后)两个时期护理质控小组每月检查评分情况以及护理部在全院统一进行的病人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后,整体护理、护理技能、健康教育以及病人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护理缺陷减少。[结论]"双向查对"制度鼓励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控制,是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杜绝错打、漏打、配药错误等护理缺陷发生。实施了严格的查对制度及健康宣教,加强输液质量的管理,加强护患沟通,护士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执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认为本方法不但减少小儿输液的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水平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