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素兰  孙虹 《现代保健》2010,(17):58-59
目的 探讨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28例(12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半卧位,双眼包扎,休息制动,应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甘露醇、神经营养剂,并及时处理并发症,5 d内治疗无效者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12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者积血吸收时间:少量积血46眼,1~3 d;中量积血63眼,4~10 d;大量积血19眼,6~15 d.积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者6例,0.1~0.3者8例,0.4~0.9者60例,1.0以上者54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有关.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药物治疗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眼球钝挫伤致前房积血引起视力明显下降,是眼科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及时就诊、正规治疗、精心护理,可使眼球钝挫伤导致的前房积血尽快吸收,恢复视力,减少或杜绝恶性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延误治疗、护理不周,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失明。自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84例90只眼的眼球钝挫伤致前房积血的患者进行正规的临床治疗、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其中73例79眼恢复良好,随访1年,无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金玉子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52-1753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2月~2011年1月109例(109眼)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96例(96眼)经保守治疗,9例(9眼)施行前房冲洗术,4例(4眼)施行前房冲洗加小梁切除术。视力恢复0.05以上者5例,0.1~0.3者13例,0.4~0.8者21例,0.8以上者70例。结论: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较为常见,应对其预防引起高度重视,治疗时根据眼部的体征,早期合理的用药或手术治疗,以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文利 《现代保健》2011,(24):160-16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48例(163眼)行滤过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对出现浅前房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结果术后31眼出现浅前房,占19.02%。其中结膜瓣渗漏6眼(3.68%),滤过旺盛11眼(6.75%),脉络膜脱离10眼(6.13%),恶性青光眼4眼(2.45%)。结论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是滤过旺盛及脉络膜脱离,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以维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当的护理干预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影响。方法11例(11眼)前房积血患者均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帮助和有效的护理。结果11例前房积血2~13天全部吸收,10例视力明显提高,1例因合并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视力恢复不佳。结论与患者及时沟通,进行心理安慰,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加快前房积血的吸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眼挫伤前房积血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1月所收治的86例眼挫伤前房积血进行分析,治疗方法是双眼包扎,左右侧交替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皮质类固醇及手术治疗。结果前房积血吸收时间:Ⅰ级1~5d,Ⅱ级4~9d,Ⅲ级7~15d。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5例,0.1~0.3者12例,0.4~0.9者26例,1.0以上43例。结论挫伤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挫伤程度有关,早期、积极、恰当治疗,视力恢复较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64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Ⅰ级、Ⅱ级前房积血均保守治疗治愈,Ⅲ级前房积血则需酌情行前房穿刺或者手术治疗干预.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经治疗后视力均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74眼)外伤性前房积血采用患眼冰敷、双眼包扎、半卧位、静滴(口服)止血药物等综合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3例(73眼)前房积血全部吸收,73眼恢复外伤前视力.其中1例(1眼)前房积血部分吸收,继发外伤性白内障,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前房积血的吸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黄巧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1):109-110
眼部钝挫伤常伴有多种眼内组织损伤,其中外伤性前房积血为临床常见,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疼和视力下降,及时正确治疗是减少并发症、保护视功能的主要措施,现将我院2002-2007年治疗的54例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当的护理干预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影响。方法 11例(11眼)前房积血患者均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帮助和有效的护理。结果 11例前房积血2~13天全部吸收,10例视力明显提高,1例因合并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视力恢复不佳。结论与患者及时沟通,进行心理安慰,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加快前房积血的吸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方法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560例58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1~3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5的有550只眼(94.83%),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30只眼(5.17%),虹膜根部离断4只眼(0.69%),晶状体后囊破裂6只眼(1.03%),前房出血30只眼(5.17%),后弹力层脱离30只眼(5.17%)。术后并发症109只眼(18.79%)包括角膜水肿50只眼(8.62%,其中内皮条样混浊40只眼),前房纤维渗出40只眼(6.90%),短暂性高眼压10只眼(1.72%),前房积血5只眼(0.86%)瞳孔夹持4只眼(0.70%)。结论小切口的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安全经济的特点。手术技巧的提高,将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接触全视网膜镜下行重度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与传统接触式视网膜透镜相比较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连续病例临床资料,对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视网膜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在位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9例(62眼)患者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手术中的处理包括玻璃体切除、增殖膜剥除、视网膜激光光凝、眼内电凝、视网膜复位、气液交换、注气/注油等操作。其中15例(19眼)手术在传统接触式视网膜透镜下进行,34例(43眼)手术是在非接触全视网膜镜下进行。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6.3±23.5)min、(54.6±15.1)min,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分别为36.8%、16.3%,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的比例分别为68.4%、93.0%,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非接触全视网膜镜提供广角的接近全部视网膜的宽广视野,图像立体感强,明显提高了手术中对增殖膜的处理、周边玻璃体视网膜的操作、气液交换的效率,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形成;手术不需要缝合金属环和反复调整更换透镜,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5例(151眼),其中85例(91眼)行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60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4~ 0.5、>0.5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眼压为(29.6±4.1)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2个月眼压为(13.1±4.9) mmHg,降低幅度为(16.6±5.0) 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0.4±6.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8.9±3.0) mmHg,降低幅度为(10.4±4.0) mmHg,两组术后眼压及眼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77眼(84.6%,77/91),对照组为51眼(85.0%,5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8眼发生一过性低眼压,对照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常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眼内压,未增加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王丰刚  沈玲  陈旭攀  解云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6):867-868,871
目的评价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白内障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In-finity-torsional-interpid-IP同轴微切口系统,采用高负压、高流量、低能量,乳化针头斜面向下的模式,对20眼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672/mm2~1500/mm2)的白内障吸出联合Acrosof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回顾分析术后角膜水肿程度、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裸眼视力0.1~0.3者7眼,〉0.3者13眼。术后第l天角膜水肿≤Ⅰ级者l5眼,Ⅱ级者4眼,Ⅲ级者1眼,术后7天均恢复透明,无角膜失代偿者。结论选择适合的超声乳化设备、采用优化的乳化模式、选择优质的人工晶状体、配合娴熟的手术技术,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切口额肌辫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总结治疗效果和手术经验。结果所有病例观察3个月以上,矫正良好24例44眼,基本矫正7例8眼,欠矫2例2眼,过矫1例1眼。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情况,术后3个月都能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3个个月~1年,平均(0.50±0.02)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且上睑缘位置、上睑缘高度对称性、上睑缘弧度、眼睑自然闭合程度、额肌活动度等均来见异常。结论单切口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以74例(8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中存在少数分离困难的现象。术后78只眼痊愈,8只眼复发。62只眼视力不变,18只眼视力上升,6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出现重度混浊。结论: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下,术中翼状胬肉分离较易,术后痊愈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术后视力不佳现象和术后角膜中央区上皮下4mm直径的混浊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硅油泪道填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 例(189 只眼) 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阻塞性泪道疾病( 不含慢性泪囊炎) 的患者随机分为硅油组和插管组,硅油组82 例(110 只眼) 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油泪道填充治疗;插管组69 例(79 只眼) 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插管术,均随访3 个月-1 年.结果:硅油组78 只眼一次治愈,23 只眼好转,9 只眼无效;插管组57 只眼一次治愈,15 只眼好转,7 只眼无效.结论: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硅油泪道填充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插管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效果相似,但方法更为简单,患者没有长期泪道插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叶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策略,评估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总结60例脑叶出血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法的治疗经验,其中钻孔引流术19例,开颅手术41例。术前脑血管影像检查36例,手术时机3~6 h、6~12 h和〉12 h的患者分别为19、23、18例。结果: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血肿减少率高达79.20%,术后再出血率为15.00%,其中6~12 h和〉12 h术后再出血率均明显低于3~6 h手术患者(P〈0.05);术后7 d、4周的神经功能恢复较3~6 h手术患者差(P〈0.05),但较术前、术后1 d改善明显(P〈0.05)。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28例(46.67%),中残20例(33.33%),重残6例(10.00%),植物生存1例(1.67%),死亡2例(3.33%),放弃治疗3例(5.00%);ADLⅠ31例(50.67%);ADLⅡ17例(28.33%);ADLⅢ10例(16.67%);ADLⅣ2例(3.33%);手术优良率高达96.67%。结论:自发性脑叶出血的手术治疗,术前应尽量行脑血管影像检查,尽量使用手术显微镜,根据血肿体积、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策略,准确把握早期手术时机,而非超早期手术,争取达到最佳的手术止血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与透明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性研究近一年内在本院接受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3例(45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8例(15只眼),为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植入患者,B组15例(30只眼),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前房反应、后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没有医源性事故发生。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A组11眼(73.3%),B组19眼(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A组中于术后24h内高眼压2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2%。B组术后12个月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只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均有主诉夜间眩光症状,B组视近困难者6例。结论:两种手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需充分做好术前沟通及术前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和评估。超高度近视行眼内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