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proBNP)、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47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为治疗组,47例无心衰的气急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血清N-proBNP、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N-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proBN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联合检测N-proBNP、尿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诊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中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2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NT-proBNP水平测定,根据肌酐水平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比较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肾功能减退患者NT-proBNP水平增加,尤其是eGFR〈60ml/(min·1.73m2)患者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5);NT-proBNP与eGFR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0.144,P=0.03);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eGFR的逐步降低,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β=-0.146,t=-2.244,P=0.026)。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NT-proBNP水平变化能够反映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状态的变化,可作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动态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中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2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NT-proBNP水平测定,根据肌酐水平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比较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肾功能减退患者NT-proBNP水平增加,尤其是eGFR〈60ml/(min·1.73m2)患者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5);NT-proBNP与eGFR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0.144,P=0.03);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eGFR的逐步降低,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β=-0.146,t=-2.244,P=0.026)。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NT-proBNP水平变化能够反映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状态的变化,可作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动态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13-11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级组20例,Ⅲ~Ⅳ级组2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三组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NT-pro BNP,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功能。比较三组的CTNI、NT-pro BNP、左心功能指标,并分析NT-pro BNP和左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级组、Ⅲ~Ⅳ级组的CTNI、NT-pro BNP明显更高(P<0.05);与Ⅰ~Ⅱ级组相比,Ⅲ~Ⅳ级组的CTNI、NT-pro BNP明显更高(P<0.05)。(2)和对照组相比,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更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更低(P<0.05)。和Ⅰ~Ⅱ级组相比,Ⅲ~Ⅳ级组的LVEDV、LVESV明显更大,LVEF明显更低(P<0.05)。(3)NT-pro BNP和LVEDV(r=0.630,P<0.05)、LVESV(r=0.500,P<0.05)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和左心室射血分数(r=-0.619,P<0.05)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NT-pro BNP能够有效地诊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治疗方式,对患者心脏功能、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CRF患者,按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成合并心衰组50例与未合并心衰组40例,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老年CRF均采取MHD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与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合并心衰组经MHD治疗3个月后,在左心室内径缩短率(F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上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提高(P<0.05);在治疗前,合并心衰组与未合并心衰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合并心衰组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浆NT-proBNP水平也不断升高;治疗3个月后合并心衰组与未合并心衰组在NT-proBNP水平上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pearman线性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浆NTproBNP同IVST、LVMI呈正相关,与FS、LVEF呈负相关。结论:针对老年CRF合并心力衰竭,实施规范化的MH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氮端前体脑钠肽)浓度变化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NYHA分级分为Ⅱ-Ⅳ级,正常对照组21例,测定NT-proBNP血浆浓度。结果各组间NT-proBN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509,P〈0.01),抗心衰治疗7天后,与入院时相比各心衰组NT-proBNP明显下降(P〈0.01)。结论监测NT-proBNP,对慢性心衰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判定是一项快速简便的指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氨基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206例CHF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及淋巴细胞(LYM)计数,计算NEU与LYM比值(NLR)、血清NT-proBNP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NLR四分位数分为第一四分位组(Q1组)、第二四分位组(Q2组)、第三四分位组(Q3组)、第四四分位组(Q4组);比较各组的差异,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与血清NT-proBNP的关系.结果 4组患者的WBC、NEU、LYM计数、NLR、NT-proBNP、hs-CRP、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Q4组血清NT-proBNP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NLR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59,P<0.05);亦与WBC、hs-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NLR、hs-CRP、SBP及LVEF是影响血清NT-proBNP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NLR水平增高,患者出现高水平NT-proBNP的风险值越大(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LR与血清NT-proBNP具有一定正相关性,可能是影响NT-proBNP的独立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9月某院老年病房收治的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的老年CHF患者58例(CHF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26例非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系统(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与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血浆NT-proBNP分别为(4080±6364)pg/ml、(89±33)pg/ml,LVEF分别为(41.69±6.37)%、(61.56±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增加,LVEF下降,各级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70,P〈0.01),APACHEⅡ分值越高,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CHF组中,存活50例、死亡8例,存活、死亡患者血浆NT-proBNP分别为(2871±4056)pg/ml、(10 350±9721)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9,P=0.011);未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30例,合并MODS 28例,未合并、合并MODS患者血浆NT-proBNP分别为(786±867)pg/ml、(6881±7121)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05)。CHF合并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浆NT-proBNP显著升高。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可作为老年CHF的一个观察指标,对判断老年CHF的严重程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临床预后有一定帮助,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治疗组),前者采用标准抗心衰治疗,后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300mg/d,疗程12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计算EF值;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P<0.05),EF值升高(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治疗组),前者采用标准抗心衰治疗,后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300mg/d,疗程12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计算EF值;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P<0.05),EF值升高(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和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符合单纯呼吸衰竭(A组50例)和呼吸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B组50例)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C组)的血样50份,进行血液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三组的血液NT-proBNP水平,并对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血气指标进行比较。记录患者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12个月随访,在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因住院期间发生的病情加重需机械通气、心肺复苏或任何原因的死亡等不良事件共23次,因病情加重需再次住院有37次。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2849.7±394.7)pg/L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者的(988.7±93.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水平与呼吸衰竭患者是否有肺心病及右心受累程度密切相关,是快速判断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以及疗效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治疗前后及10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于晨起空腹时采肘静脉血4—5mL,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尿酸检测试剂盒(尿酸酶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HF组的尿酸值(390.2±56.2)mmol/L;健康对照组尿酸值(224.3±24.5)mmol/L,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I级尿酸值(225.7±19.4)mmol/L;心功能Ⅱ级尿酸值(364.2±24.2.)mmol/L;心功能Ⅲ级尿酸值(461.0±11.8)mmol/L;心功能Ⅳ级尿酸值(597.3±33.9)mmol/L,检测结果表明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是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血清尿酸检测可用于基层医务人员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种流感疫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于本院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种流感疫苗,随访1年,比较两组再发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心衰加重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 经本文研究,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19例(76%),肺部感染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与118例健康人进行研究,以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11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水平,并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Fib和uA两个研究指标的差异,探索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尿酸浓度之间关联。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比例、体重质量指数、平均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和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340μmol/L,3.1g/L为UA和Fib的临界值,观察组研究对象60%在临界值之上,而对照组对象40%在临界值之下。结论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清尿酸的浓度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两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均与该疾病存在着密切关联,有理由假设过高的Fib水平与UA水平都是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生脉注射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是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保护心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治疗方案均按国际最新治疗指南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对症等治疗。在ACEI类药物选择方面,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10 mg,1次/d;试验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10 mg,1次/d,于2周、6个月评估心力衰竭疗效及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结果:(1)试验组治疗2周、6个月后的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收缩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2周后心力衰竭症状均得到缓解或减轻,6个月心脏彩超示两组心脏射血功能及舒缩功能均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均达到Ⅰ~Ⅱ级,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无论在降压还是在保护心脏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组改善心功能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